谷继明著《周易正义读》出版暨撰写说明、自序

栏目:
发布时间:2017-05-18 15:01:06
标签:
谷继明

作者简介:谷继明,男,西元一九八六年生,山东济南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易学、宋明理学。著有《王船山周易外传笺疏》《周易正义读》,注释有《王船山周易外传笺疏》,点校有《易学启蒙通释周易本义启蒙翼传》等。


 

谷继明著《周易正义读》出版暨撰写说明、自序


 

 

书名:《周易正义读》

作者:谷继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01

 

 

【内容简介】


本书系同济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丛书”的一种。作者谷继明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尤其专注于周易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这本《周易正义读》要旨在于,唐朝儒学宗师孔颖达所编撰的《周易正义》是十三经注疏中《周易》的正注正疏,对于了解作为经学的《周易》学,具有基础意义。同时在汉晋到宋明的思想流变中,《周易正义》无疑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略仿章太炎先生《春秋左传读》的体例,对《周易正义》在版本、训诂、义理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解读和疏释,发掘孔疏的用心,并就历代围绕《周易正义》的学术史问题也作了回应,力图能赓续和发扬经学传统。


【作者简介】

 

谷继明,山东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经学史、宋明理学、经典解释学。著有《王船山〈周易外传〉笺疏》,参与整理注释《王阳明全集》等。

 

【目录】

 

自序

 

卷一 文献

 

辨名第一 

版本第二 

江南义疏第三 

辅嗣易论佚文(存疑)第四

 

卷二 注疏考释

 

述王第一 

考韩第二 

虚浮第三 

明例第四 

释疑第五

 

卷三 二教

 

释氏第一 

引老第二

 

卷四 发义

 

不易第一 

生生第二 

气本第三 

崇有第四 

象器第五

 

卷五 流传

 

唐至宋初宗注疏第一 

易学变古第二 

《注疏》与理学第三 

“虚説一片”解第四 

《周易补疏》辨正第五 

《周易旧疏考证》检讨第六

 

附录:《讲周易疏论家义记》校笺

 参考文献

 

【自序】

 

天上地下,不易之则既定;日往月来,生生之道已成。圣人法之,遂能前民而开物,成地而平天。是以仰观俯察,章象数之理;朝忧夕惕,系吉凶之辞。至于夫子,韦编三绝,祖述二圣,衍为十翼。推吉凶之本,正纲纪之防;成天下之亹亹,兴後学以彬彬。《易》斯盛矣。

 

赤乌化典,经艺复宣。君明昌乎西京,荀、郑挺于後汉。仲翔饮爻,葛蔓滋盛;管辂尚占,技术益繁。於是辅嗣起而玄风流,筌蹄剥而鱼兔显。江左河洛,并宗王学;硕果犹存者,其惟高密乎。

 

夫冲远以特异之资,兴于隋世。造士元之门,渊通见礼;擅东都之席,才美被嫉。李唐革命,斯文重整。冲远遂敷陈嘉谟,喻诸易卦;箴谏东宫,托以孝经。及考律议礼,既首出乎群儒;删定义疏,最有功于先圣。其《周易正义》,卓尔冠冕;笔削之勤,异乎四经。摈虚玄而祛浮诞,会二氏而兴儒雅。落叶以归其根,宗主辅嗣;抱素而畅其华,博取康成。於是上推天道,下明人事,权舆三教,钤键九流。斯固宣王之苗裔,程朱之先驱者也。学者欲明经通《易》,《正义》其可舍诸?

 

余曩昔读《易》,始乎注疏。潜心而往,间亦有得。或识乎卷端,或别为论列。今理董旧劄,可取者虽众;紬绎推敲,轻妄者亦多。乃重为删正补苴,辨条例而订训诂;探赜索隐,发微言而阐大义。成《周易正义读》,凡五卷。因欲贻诸同好,冀得斧正;荐乎先儒,庶有小补云尔。

 

二〇一六年孟秋,鲁人谷继明序于申城

 

【撰写说明】


本书是一部以读书为角度的著作。


以读书为中心,意味着它的写作方式,与以问题为中心、以研究为中心不同。以读书为中心,是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找书。这样的写法固然非常的“不专著”,也似乎没有“问题意识”和“中心思想”。每一个人拿一部书来读,都会有其独特的读法,而且关注不止一个问题。


像《周易正义》,虽然被视作经学新统一的结果,是唐人(孔颖达)所编撰,有些人认为它定王辅嗣为一尊从而使郑玄衰落;有人认为它抄袭旧说,无所发明;还有人认为它成为科举标准后,使儒学沦为记诵之学。我才开始读此书,主要是为了了解王注,但后来目光转移到《正义》本身后,发现这里面有许多丰富的内容,也并不能仅仅用抄袭、单调或空疏来看待。我将《周易正义》视为孔颖达试图重建经学和儒家文教的一次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很多人认为并不那么成功。更大的成功,自然是需要等二程子出来。但不那么成功的努力亦有其价值。我们认定其重建文教的价值,自然要先解决相关的文献问题,比如,它是不是像其他经的《正义》那样系删削六朝旧疏而成?再比如它到底如何对待王辅嗣注,以及“辞涉虚玄,义多浮诞”的六朝旧疏?对此加以考察,我们才能发掘孔颖达的用心。在科举实行以后的儒学史中,有两种以国家意志颁行的集成式经学著作,一是唐的《五经正义》,一是明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这都可以看作是经学的多家注释、多家义疏通过竞争、融合渐渐自发地形成一家主导之后,由政府以权力加以选择、肯认,从而重建文教的努力。换句话说,《五经正义》和《四书五经大全》,这种编纂行为本身就有政治和文教的意图。然而不同的是,《四书五经大全》抄袭宋末及元儒成书,是没有疑问的。这意味着,《大全》诸经疏编订的去取之间,基本上体现不出什么编撰者的用心。它的背景本来就是朱子学已经取得权威,不管抄元儒的《周易本义附录纂疏》,还是《周易本义集成》,差别都不会太大。但《五经正义》不一样,尤其对于《周易正义》来说,面对六朝文教失坠、纲常陵夷的现状,以及思想上的虚无、混乱,选择哪一家为主来进行修订,让士子诵习,当然不是无足轻重的。《尚书》、《毛诗》等,孔颖达可以选择一两家,删裁其违碍的地方。但面对《周易》的十余家义疏,孔颖达陷入了踌躇,他觉得这些皆不符合其理想。所以《周易正义》更集中的体现了孔颖达本人的想法,重建经学的想法。


我自然不同意理学的思想多数来自《正义》乃至玄学这样的观点,因为理学之所以成为新儒学,是缘于二程子“天理二字自家体贴出来”的思想决断。同时我也并不认为《周易正义》是易学典籍中最深邃、最高明的解释著作。但我对孔颖达的用心和成就充满了敬佩,所以《自序》中颇多赞赏之辞。《正义》为理学打扫好了场地,提供了舞台,这个功绩是不可忽视的。宋代的士人,在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以注疏为主。所以本书后面一部分有“流传”一章,以目录学或思想史的方式来呈现《正义》的影响。


中间有几篇文字,是试图体会孔颖达的想法而写的,当然也融会了我这几年从船山、曹元弼等先贤那里得来的想法。我觉得他们根据易学来试图构建文教的精神是一致的。


最后的两篇《周易补疏辨正》和《周易旧疏考证检讨》,一是与焦循的辩驳,一是与刘毓崧的讨论。现在看来,刘毓崧的说法,涉及《正义》与六朝义疏的关系,还是有必要检讨的。而驳焦循的内容固然是对的,但焦循的意图本来就是借王弼来讲自己,文章写于攻读博士期间,没有太提及焦循的这个特色和意图,故此处稍微补充一下。


感谢同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诸师友对我成长的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时,本书责编薛羽先生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工作,“齐定清”的稿件报给出版社后,我又改动了一些小地方,薛羽先生都不厌其烦地重新校阅,藉此机会表示感谢。潘忠伟、吕相国兄都是研究《周易正义》的专家,皆在本书出版前颁赐了博士论文,我在书中的小注里都有所提及。文献方面,我在修订旧论文的时候参考了李霖、程苏东诸学长的说法,改正了几个错误。最末一篇文章还部分得益于孔祥军兄的指正,在此一并感谢。论《易》老友睿超曾读过一部分内容。北京大学的王鑫老师和白辉洪学弟正在做王弼易学的研究,尤其是辉洪认为,以往的王弼易学研究都需要检讨,而且孔颖达对辅嗣的理解有问题。王弼方面我已经部分地被他说服,不过不妨碍我对《周易正义》的基本看法。期待他的博士论文能顺利写就。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