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雄安“千年大计”蠡测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7-04-03 17:46:37
标签:
姚中秋

作者简介:姚中秋,笔名秋风,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陕西人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华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发现儒家》《国史纲目》《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为儒家鼓与呼》《论语大义浅说》《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孝经大义》等,译有《哈耶克传》等,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等。

雄安“千年大计”蠡测

作者:秋风

来源:澎湃新闻,作者授权 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初七日庚申

          耶稣2017年4月3日

 

 

 

4月1日,新闻隆重播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图片来源:网络


“千年大计”四个字,引人注目。为什么说千年大计?决策层的所指是什么,有待于未来的说明,但看到千年这两个字,我立刻联想到自己对过去千年中国历史的一个判断,这也许有助于理解千年大计四个之内涵。

 

千年困局

 

这些年来,研读中国文明演进的历史,我初步认定:北方在文化经济上的塌陷,正是中国过去年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根本困境。

 

过于遥远的历史就不讲了,单说秦汉时代,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当时人所说的“山东”,也即太行山以东,最为发达,包括今天的华北平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诸多经典,出自河间献王之整理,紧在雄安之南;大儒董仲舒出自由此再往南一点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汉朝击溃了匈奴,因为北方充实。

 

接下来,由于中国内乱,诱发五胡乱华。然而,北方最终重新统一,并南进统一中国,力量正来自北方士族,尤其是今河北士族,因为八王之乱时今山东、河南地区的士族尽数南迁,故入隋唐河北士族门第最高。士族必有其学术、经济依托,河北士族正是凭借其文化、经济力量,驯服强悍的胡人,推动其中国化,从而缔造了全新的隋唐统治集团。

  

安史之乱则对河北、进而对北方带来毁灭性打击。北方士族或亡或南迁,从文化、经济角度看,北方塌陷、空虚,中心转移到东南。这就构成此后一千多年中国之基本格局。

 

这一格局给中国带来的大麻烦在于: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和资源聚集地之间处在严重分离格局。从周代开始,中国的大患始终在西北、北方、东北,故周、秦、汉均定都关中,以捍御外患。彼时北方经济发达,国家可就近组织资源,支持战争。隋唐以来,文化、经济中心即已南移,以至于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不能不严重依赖回鹘、吐蕃军力。经安史之乱大破坏,北方更为凋零,资源依赖东南,与北方、西北战线的直线距离在一千多公里,转运成本高昂。

 

这一格局的后果立刻清楚显现:宋朝立国,几经努力,始终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相反,辽、金、西夏陆续兴起,宋朝始终无力将其击溃。当时宋朝经济在全球最为发达,然而,漫长的资源转运线及其高昂成本,严重制约了宋朝的战争能力。雄安就在宋辽拉锯的战线上。

  

范仲淹从西夏前线回朝执政,立刻发动变法;后来又有王安石变法,以及反反复复的变法努力,主要目的正是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尤其是财政体系和军事组织,以增强资源动员能力。可惜,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最终,经过光荣而漫长的抵抗,宋朝先后两次被北方民族灭亡。

 

明朝面临的困境与此类似,从太湖流域到长城的距离近三千里。实际上,明代中国经济中心继续南移到沿海地区,中国已深度卷入全球分工体系,即“白银贸易体系”是也。财源、人口集中在遥远的东南,外患却在蒙古高原和东北的外患,这对国家的资源动员和转运体系是个严峻挑战。张居正改革,其实也是为了强化国家的资源动员能力,非如此,国家难保。最终,明还是倾覆,而当时,东南十分富裕。

 

此即我所说的千年困境。

 

新千年机运

 

当然,中国文明具有深厚生命力,身在千年困境中,也在构建新格局,孕育未来新千年之大机运。

 

宋朝覆亡,蒙元立国,定都于北京,开创了中国的全新时代,打开了全新的战略格局。

 

第一个好处,运用政治权力转移资源,从而保证北方还有最基本的生机。设想一下,如果首都不在北京,宋朝以后的北方,恐怕惨不忍睹。这些年来,总有人以资源不足、难以自持为理由,提议首都南迁,至经济发达地区。这是完全不懂中国历史、也缺乏政治头脑的幼稚谬论。中国从一开始就是超大规模文明与政治共同体,内部始终多样而有严重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中国自诞生以来,其政府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正是以权力转移资源。是的,就是以国家权力,在这里,不要扯什么自由市场。唯有如此,才能维系国家内部最起码的地区平衡。如果不运用这种权力,国家一定会因为不平衡而撕裂,尤其是面对外患,难免亡国,大家全死,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定都北京的第二个好处,保障国家安全。对此,只说说近世两件大事。

 

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1927年定都南京,这是迫不得已,当时北京另有政府。北伐军继续北上,占领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全国名义上统一,何等荣耀。

 

不幸,蒋介石犯下其人生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没有迁都北京,而依然定都南京——另外一个严重错误则是娶宋美龄并为此而信奉耶教。定都南京固然有各种好处,但东北易帜的导火索就是日军在东北生事,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国家最大的安全威胁在东北,日本悉心经营朝鲜,觊觎东北。当时若迁都北京,可以充分展示保卫东北、遏制入侵之坚定意志。定都南京,毋宁传递了国家不准备保卫东北的信号。

 

此一示弱之举诱发日本的入侵野心,三年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并由此南下全面入侵中国,这才有了今天的“十四年抗战”之说。

 

抗战胜利没几年,东北再次面临危机,此即,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军驰援南韩。可以设想,如果当时不是定都北京,结局如何?是否会有抗美援朝的决策?

 

近来,朝鲜半岛闹得鸡飞狗跳,不甘心在国力上落后于中国的日本蠢蠢欲动,再次证明了,定都北京,可保中国之基本安全。自海洋秩序兴起,外部海洋强力入中国,始终以日本列岛为跳板,经朝鲜半岛入东北。不明此势者,不足以论国是。

 

定都北京,还有第三个好处:在更大范围内经略天下。

 

纵观中国历史,两个都城天然最优:西安,或北京。从西安,向东可以治理黄河中下游地区,更可以西出阳关,经略西域。但对于北方、东北,则鞭长莫及。

 

故蒙元转而定都北京,向南可以治理整个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东北近在咫尺,出东北则是朝鲜半岛,由此可遥望日本列岛;过燕山即是蒙古草原,向北可至西伯利亚,向西沿草原可至北疆;过天山到南疆,直至青藏高原,此即西人所谓“内亚”。

 

可以说,北京是东北亚之眼,欧亚大陆与太平洋的交汇点。正是定都于长安的汉、唐,定都于北京的蒙元、满清,前赴后继,奠定了今日中国之大格局。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文明中心一直在世界岛,即欧亚大陆;过去五百年,海洋秩序兴起,世界岛反而逐渐衰败、塌陷,此为人类之大悲剧也,注定了不可长久。中国正好在这两种秩序的交汇点上,放眼全世界,再也没有比中国之势更好的了。

 

只是过去五百年,中国尚未找到综合把握这两种秩序的战略、战术,尚未创造和积累纵横捭阖的资源和能力。经过百年奋斗,中国终于积累出可以影响世界进程的力量。中国之势就要活起来了,“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应运而生。这是世界岛秩序和海洋秩序趋向于整合的大方案,只有在中国的位置上,才能提出这样的方案,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包括美国也不能,毕竟,它的兴衰完全系于海洋。

 

中国之势活起来的关键,在京津冀之发达、繁荣。拿张地图看看,就能明白这一点。因此,“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不在广州,不在泉州,不在连云港,而在京津冀。京津冀充实,文化、经济腾飞,不仅可以实现中国的南北方平衡发展;更可以活络东北亚,转动一带一路之局,恢复世界岛与海洋之间的平衡,才有真正的天下秩序——最终的完成当然需要几百年或千年。

 

就此而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远远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两者纯属海洋秩序,但中国的优势在陆、海之际,这正是京津冀的基本特征。

 

北方、华北平原长期衰败,造成中国之千年困局;设雄安新区,或许可以启动强大的逆转力量。世界格局已因中国而重构,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技术正在重构人类的经济社会形态,而中国在很多领域已占先机,两者或可重叠于雄安?

 

责任编辑:柳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