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谣言治理考验法治细分理性——也说武汉肺炎危机“警察维稳”

从武汉肺炎危机早期的“警察维稳”表现到中央决策介入后以中央媒体监督、最高司法非正式发声及公众聚焦商谈的共识取向来看,新治理模式的基本价值已经扎根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具有初步的传导、教育和制度矫正功能,而社会层面则通过这一治理模式的内部拉锯与反弹调整看到了一种新的治理知识与制度模式的成长印记。

【徐子峯】老百姓看不到的,你也看不到

从武汉肺炎危机早期的“警察维稳”表现到中央决策介入后以中央媒体监督、最高司法非正式发声及公众聚焦商谈的共识取向来看,新治理模式的基本价值已经扎根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具有初步的传导、教育和制度矫正功能,而社会层面则通过这一治理模式的内部拉锯与反弹调整看到了一种新的治理知识与制度模式的成长印记。

【田飞龙】武汉肺炎危机中的港台身影

2020,庚子之年,武汉肺炎危机无疑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合作治理的一次关键性考验。通过了考验,中国的治理与全球合作都会进步。港台如果只是想着“小确幸”和“独善其身”,甚至隐含幽怨与仇恨,就很难看到真正的前途。

【曾光光】大学国学学科设置之可行——以近代学人对国学分类的探索为借鉴

将国学纳入现代学科目录体系虽有方枘圆凿之感,但在现代学科体系主导我国高校教育科研的现实背景下要弘扬、发展国学,就必须为国学找到纳入现代学科目录体系的具体方式与路径。借鉴近代中国学人划分国学的思路尝试将国学划分为经学、国史学、诸子学、文章学、小学、国学理论与国学史六类,并将此六类列为国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余东海】伊教最好乃至唯一的出路——回儒微论

回儒,又称儒家型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儒家化的历史成果,主要活跃于明末清初。他们生长在中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然信仰伊教,在从事伊教经典、教义的翻译阐述时“以儒诠经”---以儒家思想阐释伊教教义。被称为“怀西方之学问,习东土之儒书”、“以东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

【易舜】以道自任 良训传家——中州大地访范仲淹及其后代足迹

古人有云:“生在苏杭,葬于北邙。”这是古人对生前身后的理想栖居之地的选择。唐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代即已如此,宋代这里仍是许多名载青史的大人物的长眠之所。

【黄予涵】铜河家风世泽长——四川乐山沙湾的家风故事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是峨眉山余脉与小凉山余脉在大渡河中下游的交汇地。汉文帝时,邓通在此开铜矿铸币,因而大渡河进入沙湾境内,得名“铜河”。

【田飞龙】区选之后,香港各界应冷静想一想

11月24日的区议会选举是香港政治的重要转折点,“泛民”取得了过半议席。这是香港理性精神进一步陷入迷惘的征兆。这是一次暴力氛围下的特殊时期的选举,其结果受到一定的扭曲,但大体上可以作为测试香港所谓“主流民意”的民调依据。

【张求会】陈寅恪家史:客家骄子──义宁陈氏之源

修水地处赣西北边陲,西邻湖南平江、湖北通城,北交湖北崇阳、通山,自古便有“吴头楚尾”之称。

【吴启讷】中美对决与港台乱局促进中华民族国族建构

近代中国国族建构的过程中包含了几次改朝换代、改造社会的革命。当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得到快速成长之际,整个社会氛围转向重新检视革命的缺失和代价。

【黄良军】凤之高风 竹之亮节 ——义宁陈氏的故事

两百多年来,这里孕育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等五位杰出人物,世称“陈门五杰”。这个在山旮旯里的人家,为什么能培育出这么多杰出的人才呢?走进“陈家大屋”,赫然写着“凤竹堂”三个字的匾额,或许是答案所在。

【冼岩】香港闹事者为的不是香港利益

现在大陆的态度很明确:香港既然要闹,就让它闹,结果自己承受;受制于“一国两制”,大陆对此也无能为力。香港的命运掌握在港人自己手中:是继续被人忽悠、利用,以香港萧条、衰退为代价替居心叵测者火中取栗;还是幡然醒悟,脚踏实地地争取相对可能的目标?

【韩伟】乡规民约如何重获新生

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的地位。北宋时就有蓝田《吕氏乡约》,重道德教化,后经大儒朱熹编考增损,为此后历代沿袭。明代时,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国家律令条文,而是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得乡村民众能喜闻乐见。清代乡村治理继续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

【李兵】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王船山强调这四个字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的学术成就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曾主持船山书院的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在所撰墓联中,称之为“南国儒林第一人”。

【田飞龙】香港是谁的香港,轮不到美国来定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全会审议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下简称“香港法案”)。此前的9月25日,该法案已经由美国参众两院外交委员会通过,看样子美国是铁了心要对香港事务进行更为直接、具体及深入的干预。

【李敬峰】《丰川家训》的当代价值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二曲高弟王心敬(1658—1783,号丰川)所倾力述作的《丰川家训》,其声闻虽不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那样誉满天下,但作为布衣理学大儒之作,自有其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丰川家训》是身历顺、康、雍、乾四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训、参以时宜”而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涵具“立身、治家、莅仕”,显豁出条贯秩然···

【田飞龙】国家何在:香港青年的身份危机

香港反修例运动始终高位徘徊,折射出香港青年人国家认同的深度危机,同时也是其回归身份与意义体系的重构性危机。政治认同的本质是对所处国家基本体制与政治价值的认同。

【齐城】儒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及教育思想 ——兼谈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的文化价值

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不仅表明中国人不忘传统,感恩先人,而且表明中国教师始终牢记“有教无类”的宗旨,对所有学生给以一视同仁的关心和教诲;牢记“因材施教”的原则,探索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和方法。据此而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国教师节可谓“善莫大焉”。

福鼎西昆:承孔子遗韵 传仁孝家风

福鼎西昆孔氏,以孔子后裔聚居村而闻名遐迩,有着“江南孔裔第一村”的美名。据《孔氏家谱》,清朝康熙年间,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荣、孔尚志兄弟,从柘洋迁居福鼎西昆村,此后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建孔庙、办学堂,继承祖宗传统。为传家立世,孔家世代提倡“崇儒重道,好礼尚德,读书明理,出孝入悌,克己奉公”。西昆孔氏注重教育,传承儒···

【董文娜】重教读书 代代向学 ——苏州东山莫釐王氏的故事

苏州东山莫釐王氏是明清时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官宦世家,近代以来又成为科教名门。这一切与其重教读书的家风密不可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