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政治儒学具有“普适性”,不是排斥西方的极端原教旨主义——答美国明克胜教授···

我所提出的“政治儒学”,正是这种体现当代儒家历史使命与时代抱负的新儒学,是对福山“历史终结论”与“五四”“民主拜物教”的儒学批判,亦即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义理基础上既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质又体现人类普遍政治价值的中国式学问。

【夏麦陵】“义门陈”的崛起和分家后的分布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家正而天下定”。“家正”依靠的主要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家族成员有以祖上某某的后代为荣的自豪感。只要不忘家风,遵循祖训,当官的能当个清官,不当官的也能做个好人,从事学术研究的,也会有所建树。以上则是德安义门陈村复建的意义所在。

【姚中秋】重识五四:中国文明复兴的起点

我对“五四”的看法也经历过一些变化。因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混在一起,前些年,对“新文化运动”反传统这一面持比较激烈的批评态度。这几年来,不断地读书学习,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也是在一步一步的加深,有了一些新想法。

【田飞龙】何冰B站“后浪”演讲与五四精神的叙事难题——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来自20世纪历史尘埃中的旧式启蒙话语固然日益浅陋而可能遭遇“爱国青年”的鄙弃,那些抱残守缺于旧式话语而无视当代中国进步性及爱国青年之精神自觉的人固然可能呈现“遗老”状而愤懑幽怨,甚至诋毁封杀新生力量,但新时代真正的价值缔造任务是否就可以通过何冰式的正能量演讲而得到解决呢?

【旧文新刊】吴宓:论新文化运动

近年国内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焉,其持论则务为诡激,专图破坏。然粗浅谬误,与古今东西圣贤之所教导,通人哲士之所述作,历史之实迹,典章制度之精神,以及凡人之良知与常识悉悖逆抵触而不相合。

【刘悦笛】作为“大启蒙”的五四——走向“启蒙就是救亡”的历史大势

“大启蒙”就是要破除这种异化现象,让启蒙理性不再以理性为绝对中心,这就需要东方智慧来平衡西式启蒙的偏颇。“大启蒙”恰恰是要找回人类的情感,以人情来对理性加以均衡,使得人类获得一种完整的“情理结构”。

【白彤东】对野味、中华文化、理想政治的再反思

他们这种「酱缸」中华文化的做法,从新文化运动,到鲁迅,到柏杨,都非常流行。传统中国确实有问题。但是激进的反传统真的给我们带来了美丽新世界吗?欧洲激进革命以法、俄为代表,也成为清末以来中国革命者的模范,但其代价明白可见。与此相对,欧洲最成功的现代转型是英国,而其转型恰恰是保留了很多他们的传统政治与文化的保守革命。

【柯昊】兼爱和睦 礼化越南——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三)

中国和越南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一直保持宗藩关系,早在公元前2世纪两国已有频繁的文化交流。

【柯昊】一衣带水睦邻邦 诗书传家继世长——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二)

中日两国隔水相望,一衣带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家训治家在文明交流中被东邻日本积极借鉴和模仿,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家训文明。

【柯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传统家训——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一)

朝鲜半岛与中国隔海相望,在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中,曾经以文睦邻,互补互惠,共同促进中亚文化发展到高峰。

【白彤东】用儒家的“新天下体系”回应全球化的根本困境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持续在全球蔓延,接连有外媒及国外政客指责中国数据不透明,甚至刻意隐瞒新冠肺炎发展情况,导致其他国家防控延误。中国对此已作出回应,世界卫生组织代表也对这类指责予以反驳。在上周五进行的“普林斯顿与大咖说”线上直播活动中,主讲人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白彤东用生动的案例指出,全球化模糊了国际间自我与他者···

【姚中秋】疫变: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终结后,中国思想将引领全球价值重建,从个人主义转向亲亲仁民,从厘定权利转向行仁履义。当然,中国将坚持“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古训,从而开启一个思想、宗教多元并存的时代。

【曾振宇】儒家仁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建构在全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基础和价值信念基石之上。“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不可低估。

【于建福】依于仁义 守望相助——由“伯牛有疾”说起

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不时有瘟疫肆虐,人类与瘟疫病毒的较量从未停息,或将继续。医学“妙术”固然是战胜病毒之利器,而百姓“仁心”尤不可缺席。愿疫情中的普罗大众,依于仁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愿芸芸众生,居安思危,凝心聚力,守望相助。

【布鲁诺·马卡斯】新冠病毒与文明冲突:从儒家世界的表现来看

过去两个月,我一直在亚洲旅游,从巴基斯坦到菲律宾,中间曾在印度、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短暂停留。这几个月正好是新冠病毒疫情迅速扩展的时期,从我们日常新闻中微弱的回声快速成长为我们人生最重大的事件,疫情已经成为谷歌趋势历史上最大的故事。

【杨朝明】灾妖不胜善政

“灾妖不胜善政”,这话出自孔子之口,可谓明确而响亮。天灾地妖、诡异反常给世人以儆戒警醒,因此人不能坐待“天命”。人之敬慎,要体现在行动中。越是敬慎,越要积极主动。灾难纷至沓来,容易击垮理性,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让光照进黑暗,要从容机智,以国家的行动力,形成凝聚力、抗灾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