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元代儒学学派与诗文流派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部分,对南宋金元时期学术变迁与派别分化、学术与诗文的联动、理学门派传承与诗文流派的生成加以宏观性论述;同时重点考察了许衡与元代中州文派、刘因与元代北方文派、许谦与元代金华文派、李齐贤与元代高丽文派等的儒学承传和文学创作。下编为考证部分···
本书主要讨论金末元初(1220—1300)东平府学和东平学派的情况,对东平府学兴复与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原因,府学师生及其学术渊源,东平学派的思想和学术特点逐一进行了探讨,从而厘清金末元初理学发展的脉络,揭示儒学学术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本书资料较为丰富,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多有新见,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牟钟鉴先生根据四十多年来学习中华经典积累的经验,结合古代贤哲的论述及今日道德教育建设的现实和需要,详细阐述君子人格养成路径,系统提出“君子六有”说,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
《美国儒学史》笔者研究美国儒学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百多年来的美国儒学史进行疏解,通过历史维度以彰显其特定的学术特色和理路,从而促进美国儒学的下一步发展。
《儒学评论》为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本期是第13辑,包括“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儒学与中国文化精神”、“儒家伦理与教化”、“东亚儒学研究”和“宋明理学研究”五个栏目,所刊文章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的会议论文。
本书既是一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儒家思想的概貌剪影,也是前辈名家在读书治学的同时,并结合自身的平生阅历,对人生处世、人文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哲学思考。不仅适合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青年学生,也适合每个期望美好生活、有意反省人生的普通读者。此书所收各讲稿件均由主讲专家本人撰写审定,文稿质量、学术水准及···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有关《诗经》研究之部分成果,共收入十篇论文,内容涉及中、日、韩三地之《诗经》研究,依性质区分为注疏篇、通论篇、日韩篇等三部分。
本书是“儒家的故事”系列第二种。主要遴选并解读涉及两汉儒家历史的重要古文资料(经学),所述涉及儒家重要历史人物。以史籍为依据,以各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为主线,包括董仲舒、班固、贾谊、扬雄、王充、郑玄等人,也涉及受儒家影响颇深的政治人物,如汉武帝、光武帝、新帝等人。将古文经典的学习与学习历史的探寻结合在一起,儒学在两···
作者以自身数十年阅读《论语》的工夫为根基,以多年讲学积累为基础,完成这部文质兼美的《论语》读本。
本书以宋代的奏对活动为切入点,分析宋代君臣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以及制定决策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宋代皇权政治做了重新审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侧重分析皇帝与除宰辅之外的臣僚,是如何通过奏对,进行信息交流的。下篇重点分析皇帝与宰辅大臣如何经由面对面讨论,对已经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最终做出决策。作者着眼···
儒学一定要介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挖掘传统礼乐的精神需要结合时代需求,甚至可以说,礼乐的传播比研究更重要,至少两者需要并重。对于新一代青年来说,除了要具有公民意识,还需要有教养。教养的培育需要礼乐。
本书以哲学的理论和哲学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其具体内容涉及对哲学自身的本源性追问、伦理问题的考察、中国哲学以及中西哲学关系的反思、儒学的再思考。哲学对自身的追问不仅围绕何为哲学、哲学何为等问题展开,而且体现于对哲学自身走向的思考。由哲学理论和伦理问题转向哲学的历史,便涉及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问题。宽泛而言,理解中国···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著《高邮王氏四种》是乾嘉时期考据学名著。上世纪初,王国维从罗振玉所购得之王氏遗稿中发现“念孙案”涂改为“家大人曰”,遂致疑《经义述闻》引之说为念孙归美,由此引起《述闻》乃至《王氏四种》著作权纷争。
王念孙、王引之在古文献学上以精通小学、校勘见长,与段玉裁齐名,而比段玉裁更加严谨,被学界誉为“训诂之祖”。
传统《易学》主要分象数易和义理易两派,汉魏以象数为主,自王弼出,义理易大兴,而象数易式微,其说赖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而得以保存。
《孔子的叮咛》是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先生的新作品。《孔子的叮咛》提炼65个“关键词”,如孝、忠、恕、义、德、知人、使民、善政、爱与敬等,用深入浅出的论述揭示了孔子思想义理,对孔子思想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贯通性的诠释,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当下大众。
《哲学断想:“生活儒学”信札》主要收录黄玉顺教授从2001年到2018年这18年来的书信,分为生活儒学的形成、发展、完善、总结与附录五卷。这些书信是作者与学界朋友、所带的硕士博士生及一些青年学子的即时交流,随感而发的思想片断;话题主要是广义的“哲学”问题,故可视为作者“生活儒学”思想之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一种忠实记录。《哲学断想···
近些年,“家”的问题隐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话题。应该说这纯纯粹是一个中国哲学传统的论题,检视西方哲学的文献,相关的哲学论述少之又少。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和根基,作爲其知识载体和表现形式——经学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从文献、学术、思想等多角度、立体地研究宋人的“三礼”诠释,分上下篇,即从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来呈现和揭示宋代“三礼”诠释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取向、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