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系辞》篇的内容及其成书年代、马王堆《系辞》篇和今本《系辞传》之间的异同、马王堆《系辞》篇的主要思想,是马王堆《系辞》研究的三大课题。中日先贤已经指出今本《系辞传》与《礼记·中庸》篇有着深厚关系,由此不难推测马王堆《系辞》篇同样和《中庸》有着深厚关系,这些文献最早原型的形成当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马王堆···
在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自主空间上,儒家与自由主义是相通的,但儒家将个人置于社会秩序之中且尊重资质,从而能够避免自由主义的三个原则即个体价值、个体自决和抽象平等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斐多篇》里灵魂的永恒理性与智慧到《理想国》中灵魂的三分,《蒂迈欧篇》灵魂中的"同""异"和"存在"以及宇宙灵魂和人类灵魂的关系,柏拉图所努力追求的是通过何种途径将人的灵魂摆脱肉体情感和欲望的束缚,重新获得灵魂所本有的最高理念和个别具体认知间的平衡结构。在这一最高诉求下,柏拉图提出了"通观"和辩证法的方式来达到这一最终···
在诸多先秦儒学理论中,人道具有不能为天道完全统摄的本源性意义。在此基础上,这些儒学理论敞开了不能彻底消融于存有论视域的价值论视域,并建构了一种以价值论统摄存有论的价值哲学。这种价值哲学将价值的本源归于人道之仁爱情感,而不再进一步将其上溯天道,进而通过人的价值世界开显一切事物的存在。
礼法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法律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礼法就是维持君臣等级和长幼顺序的所有仪式、典章和制度的规范体系,是礼乐法度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礼法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也塑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形态。在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对习惯的塑造和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法而得以实现的。
清华简《命训》的“大命”指天命,“小命”指个人运命。《命训》第二句当断为:“命司德,正之以祸福”,“司德”指主德,即遵从德。目前学者将该句断为:“命司德正之以祸福”,释“司德”为天神,是不正确的。《命训》的“大命”“小命”说是对三代天命观的继承,同时又突出了个人运命的观念,这与孔子将天命与运命分离,以突出人的道德自主有所不同···
首先要更正一下,江南儒学这个概念不能算我提出来的。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成立的时候,确定了工作计划,其中一个意向是要开展江南儒学领域的研究,这是上海儒学院的重点工作。但是上海儒学院的同志手上都有自己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所以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没有实质上启动。我2018年离开浙江到复旦工作以后,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希···
马一浮的《群经统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上以"四书"为中心的宋明儒学经典体系,它不仅可以成为我们借以了解马一浮的独特的宋明儒学观及其自身思想与宋明儒学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而且可以让宋明儒学研究者跳出现有的以人物为对象、以学派为归趣的单一化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通过努力回归到以六经为中心的广阔论域中去重塑宋明···
道光七年(1827),钱仪吉(1783-1850)在先祖钱汝霖(1618-1689)年谱的刊刻序文中略述钱汝霖生平:“弱冠,遇事变飞遯不出,读朱子之书,省察践履……然敬宗收族,分财教善之事,犹一二见于杨园张氏遗书中。……(先生)行道同术乃有杨园……桐溪、澉浦同源合流,实与于斯文之维系,岂不重哉。”[1]钱仪吉对族祖的推崇虽然稍有溢美之处,然···
《论语》记述孔子的言论,主要是对各类人的问答。其中有一些没有以问答形式出现,而是孔子直接评论古今人物。以时间顺序来分大致可分为三段:唐虞、三代、东周。孔子对古人的评论体现了孔子所认识的古史,其顶端是天人关系,其次是人人关系,包括君、臣、民的关系。华夏文明的形成和演变,来自深究天人关系,理顺人人关系,安顿权力结···
文庙称名的发展变化,总体上体现出由孔子的弟子后裔祭师拜祖的“家庙”,向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庙”的转变。不论从道统传承、精神内涵,还是从文化认知、学术表达等角度看,“文庙”的称谓才是最恰当、最准确的。
在今古文经学传统上,张尔田兼采古今,以今古文的传统史学语境叙述经学;蒙文通则突破了今古文的学术视野,对经学展开现代研究。《史微》与《经学抉原》彰显出经学写作中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学术形态,但经学的叙事价值并不能简单以传统与现代二分的标尺去衡量和区分,而是呈现出复杂微妙的局面。
皮锡瑞字麓云,后改字鹿门,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今属长沙市),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他自署所居曰“师伏堂”,后学尊称“师伏先生”。皮锡瑞于同治二年(1863)考取秀才,年方十四。同治十二年(1873)获选拔贡,但翌年朝考因病报罢。继而三应乡试(1875、1876、1879),均名落孙山,直到光绪八年(18···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下”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世界,中义用来指称九州、四海,狭义用来指称王朝国家;“中国”的内涵也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九州、四海,中义用来指称王朝国家,狭义则用来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中义和狭义的“天下”分别与广义和中义的“中国”内涵相对应。中国古代用“天下”指称九州、四海的“中国”,虽是一···
子思学派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天人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尤其通过“天命之谓性”等观念实现了天道性命的贯通。但子思学派在心性和工夫的论述方面比较粗糙,无法将天人的贯通完美实现。孟子则在此基础上“十字打开”,一方面通过积极和消极两面的天人关系更好的证成了天人之道的贯通,另一方面完善了内在的德行修养功夫,从而将思孟学派的天人之···
在“仁”之意涵的发展与转向进程中,孔子对“仁”作出了新的诠释:一是以“孝”代替“祭”为“教之本”,体现其重现世人伦的精神;二是以“爱人”定义“仁”。
本文认为,康有为在论证上采取“诸子学转向”的策略,运用先秦诸子尤其是墨子来支持他儒学理论。这一论证策略回避了丐题与循环论证的问题,还因其解释力而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论证效力。
华夏民族,相信人有永存之神魂,故有祭祀祖先之礼。《仪礼》十七篇中,或论及人与神魂之关系,或仅涉及人事,而无关神魂。其无关神魂者,有《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五篇。此五篇之内容,虽与神魂无涉,而相关人物有君、臣、宾、主、男、女、贵、贱之别,故其行礼之时,亦有几、席、位向之分。易···
严复推崇西方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他在中西比较中从实证主义的理路批判了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成份,但他的“依古论说”仍深受儒家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中西政教分合关系的分析,对知识与信仰的区分,严复为宗教的永远存在保留了位置,此“与人道相始终”而不可废的宗教即为“真宗教”,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或孔教作为“真···
本文主要从人文思想的基本观点、人文思想的根据、人文思想的基本方法取向、人文思想的基本线索与结构等四大方面,对比和梳理马一浮与唐君毅二氏的人文思想,从而揭示出两者的人文思想具有互补性与相承性,唐君毅以「感通」为线索的人文思想,是马一浮以「寂感」为结构的六艺论的深化与引申。因此,唐、马二氏可以构成现代新儒学中的「···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