墎墩海昏侯墓出土有漆木立镜一座,上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及传记,社会上曾称之为“孔子屏风”。但王仁湘先生考察实物后认定此“屏风”实为立镜,故本文统一称此件文物为“孔子立镜”。
书院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古代书院对知识传播、学术研究的发展,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和国民素养、伦常观念的养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易经》中的政治伦理智慧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根基之上的。民本主义精神是《易经》中政治伦理智慧的核心。
“易有太极”的涵义,历代学人分别以宇宙学、象数学、理学等不同的视域进行解读。在它传衍的历史进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学界的持续性批评与质疑。
戴震晚年学术萃于《孟子字义疏证》。他由“理”字考证入手,指责程朱“离人而空论夫理”,“视理如有物”,直击程朱形而上学理学之要害,并渐次拨开长期笼罩在道、理、义、气、性、命、情、欲等命题上的形上学迷雾,清理出一条“易简”便行、客观唯物的思想路径。
朱子的欲望观继承自孟子,在肯定欲望和强调寡欲这两方面保持着一定的思想张力。就对欲望的肯定而言,朱子认为欲望是天理在人身血气上的表达,是天地生生之德的表现。而在强调寡欲方面,朱子认为良知良能才是人的天职,人应当与欲望保持距离,以保守自己作为人的本分而不僭越,同时应当以欲望本身所禀受的天理来裁成、安顿它。朱子对欲···
韩愈推尊儒学、排斥异教,奋力擎起儒学复兴的大旗,其力倡儒学独尊的一元化价值取向和排佛行为的殉道色彩使其儒学复兴行为具有一层宗教意味;柳宗元则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儒学,将之视为一个主流学派加以辨析,坚持以儒为本,多元并存,以对先秦儒学经典的批判和对两汉儒学神性的消解著称。韩、柳二人对待儒学态度的巨大差异在···
“以诗文证史”是指以诗词歌赋和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来研究历史和书写历史。宋代以来的史家开始自觉地将诗文作为史料使用,形成了“以诗文证史”的史学传统。中国现代史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陈寅恪是其中最有成就的史家。
梁漱溟先生以传统儒家的“孔颜之乐”为根基,凭借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了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哲学建构。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开放性视野,鲜明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意识,为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生活儒学的主旨转向,道德视域中对儒家精神的现代阐释,重新确立了“乐的生活”在儒学中的价值与地位。
孟子非常关注“言”的问题,认为“知言”与“养气”是成德的重要工夫。孟子站在儒家立场上,对同时代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以往的研究较为关注这些论辩对手的学术派别,但更为恰当的方法是从这些言论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入手。根据孟子“辟杨墨”所揭示的典型错误特征,可以进一步分析陈仲、许行、白圭、宋等其他论辩对手的言论问题。
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了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亦即心学的气学视野建构。黄宗羲由此建立以“理为气之理”与“事的本体工夫论”为主要内容的气学形上学,使得作为知识学的经史之学顺理成章地成为性理之学开展的一部分,展现出逸出传统理学思想藩篱的新意义。
朱子通过诠《四书》旧典和树《太极图说》新典的方式,推尊了以周程道学为正统的道学脉络,围绕道统建构了一套贯通形而上下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经学与道学的相融合,展现了思想建构与经典诠释的内在一体,体现出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的统一。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院的办学方针、办学模式、治学精神及人格培养方法都对现代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20世纪学界对儒家心学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孟子心学和陆王心学,较为忽视朱子心学。其实,在朱熹思想系统中,人心与责任相辅相成、密切关联,而这主要借助于“事”明言范畴加以联结。
目前的西方世界,伦理上的“个体主义”,思维方式上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常常走向极端,科学上的客观真理的“相对性”[58]和善恶判断的相对性,加上宗教上由于“宗教私人化”,致使伦理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的减弱。同时,除了经济上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政治上民粹主义也日益明显。
以井田为基础可以形成社区,乃至于扩大至邦畿,不同的行政区划从基础层面形成了乡学与国学的第等。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明人伦”,应当达到的效果是“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进一步可引出教育与养老、祭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分个人和社会两种视角,一方面强调个人在道德选择上肩负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从统计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与物质贫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或为解释物质富裕与道德修养关系问题的有效思路。
“结晶说”虽然脱胎于积淀说,但二者又有多方面的差异:“积淀说”重在文化-心理结构的分析,重在解说“先天而先在”,重在建构“情本体”,而其实质是放弃本体;“结晶说”重在性善论的解读,重在阐发“后天而先在”,重在重构“仁本体”,目的是将道德本体讲透彻,坚持好。二者之同异,不可不察。
王船山反对汉儒将“权”与“经”对立的观点,认为不能以“反经”定义“权”。同时,针对“反经合道为权”的经权观在道德实践中可能导致权术、变诈的流弊,他提出行权应“不易于正”的主张,明确反对“机权”行为。船山将“经”“权”关系理解为一种体用关系,认为二者是统一的。王船山的经权观,在承认道德准则的普遍约束力的基础上,对主体在具体情境中···
其实我以往总是希望可以把这些经历写出来,但一直没有时间。因为我觉得我从学的这个过程是有值得汲取的地方的。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