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 “仁爱” 思想、孟子的 “民贵君轻” 主张、荀子的 “劝学” 之道等,均通过文言文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基石。“在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众多文化名人故里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在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上存在不足。”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
2024年4月,为进一步增强与读者的交流,《走进孔子》期刊组织“名家解惑:你提问我回答”活动,并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面向海内外读者征集研读儒家经典时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疑惑。活动吸引了广大读者参与,并提出许多问题。编辑部邀请专家学者就典型问题予以解答,并在《走进孔子》2024第6期刊出。孟子研究院公众号特别转载,以···
《洙泗文献征信》是一本关于早期儒家文献与思想研究的重要著作,由杨朝明编著,旨在通过征信的方式对洙泗地区的文献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关于“洙泗”的概念,洙泗指的是孔子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讲学的地方,后世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其儒家教育。因此,《洙泗文献征信》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对早期儒家文献和思想进行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涉及儒学···
祭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是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在各地的孔庙和文庙等场所举行的祀典。近年来,越来越多喜欢中国文化、渴望了解儒家思想的人到当地的文庙、书院等地参与祭孔活动。
孔子研究院刘续兵研究员主编的“国学经典音注”丛书(含《〈大学〉〈中庸〉正音释读》《〈论语〉正音释读》《〈孟子〉正音释读》《〈诗经〉正音释读》《〈道德经〉正音释读》六部经典五部著作)问世,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受到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可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用力之作,更是有别于同质化丛书的创新之作。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一天和鲁哀公对话,鲁哀公希望找人帮助治理鲁国,孔子告诉他人可以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圣贤是儒家最理想的人格,君子也是比较高的境界。孔子不把自己当成圣贤,但是以君子自许,勇于做君子其实应该作为一种人生追求。
“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乃是以国家的形式承载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的存在。英国汉学家马丁雅克说,西方曾经也产生了很多大帝国、强国,他们纵横世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但这些强大帝国在衰弱后基本上都灰飞烟灭,后世很难再有崛起的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代东方几千年出现的几乎所有强大帝国都来自中国···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从礼俗到礼仪,再到礼义,春节各种节庆习俗,集聚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国学是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应对国史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要复兴国学,从历史深处寻找民族精神基因,从民族基因深耕精神家园,温古鉴今,探寻传统元素的转化与新生。作为一个伟大文明的存在,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孔子儒学代表了文化的样态与气质,使中华民族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今天我们应寻···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谈到所谓“正义”理论时,每每习惯以西文“justice”一词作基础,许多社会问题的论述也依此而展开。现在学者们清晰地看到,随着“西学”的强势进入,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遇冷,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正义论”传统“集体失语”。殊不知,中国的“正义”学说更加根深叶茂、内涵丰富,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厚土壤和牢固根基。
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看《论语》,会发现前十篇和后十篇都是相对独立的。历史上《论语》流传了几个不同版本,但相对来说,前十篇是比较稳定的,最大的差异在于最后一篇。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论语》前九篇,从中可以看到《论语》内部篇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层层递进的,篇与篇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
说到“半部”的话题,必须思考《论语》本来是否20篇。大家知道,《论语》在汉代分为三个版本,分别为《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齐论语》比其他两者多《知道》《问王》两篇。2016年,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据说是失传已久的《齐论语》,实际上,其他的墓葬此前也有类似发现。《齐论语》不是20篇,那么《论语》本来的面貌···
整部《论语》,大致说来,似乎可以把前十篇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后十篇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前半部分的《子罕》《乡党》两篇与后半部分《子张》《尧曰》两篇,都显得十分特殊。第十篇《乡党》和第二十篇《尧曰》内含在整部《论语》的结构里,似分别有理论“落地”或“归总”的意义。
在前几篇的讲读中,我们反复强调《论语》的整体性,强调要把《论语》的篇与篇、章与章结合起来看,这与立林刚谈到钱穆先生一致。钱穆先生说得好,读《论语》应该逐章分读,又贵能通体合读,反复沉潜,交互相发。在前面两篇的基础上,本篇更落脚到孔子本人。在本篇里,每过若干章,就会有一次孔子形象的描述,把本篇分成了明显的几个层···
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很多人怀疑《论语》的真实性,认为《论语》各篇是孔子以后的人在240多年里陆陆续续加进去的注。中国人的疑古思潮影响到海外,海外不少学人步中国学者后尘,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美国白牧之、白妙之夫妇说《论语》只有第四篇的前十六章尚属可信,其他都靠不住。如若《论语》只有《里仁》篇的前十六章靠得住,其···
《八佾》篇也是这样。《八佾》是《论语》中的一篇,是《论语》中的第三篇,位于《为政》之后、《里仁》之前。我们之前思考《论语》整部书,会想到不少相关问题,例如《论语》的编者是谁,他为什么这样编纂《论语》?面对浩瀚的孔子遗说,《论语》编者是怎样选编的?他是随意堆砌还是用心编排的?
大家都很熟悉《孔子家语·弟子行》中的那个重要记载,即卫将军文子的那句概括:“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大家可以把这个记载与《为政》篇比较,看看是否有某种程度上的暗合。我的意思是说,孔子施教,目标是“成之以文德”,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像北辰那···
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很多人怀疑《论语》的真实性,认为《论语》各篇是孔子以后的人在240多年里陆陆续续加进去的注。中国人的疑古思潮影响到海外,海外不少学人步中国学者后尘,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美国白牧之、白妙之夫妇说《论语》只有第四篇的前十六章尚属可信,其他都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