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培】曾国藩籍贯考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3-09 21:22:53
标签:
萧培

作者简介:萧培,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船山学社理事,船山文化研究会顾问,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衡阳与湖湘文化》杂志特聘编辑,《湖湘文化名人衡阳丛书》学术顾问。著有《王船山传》(与周诗永合著)、《血荐山河——纪念抗日名将方先觉100周年诞辰》、《浴血孤城——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船山学学者何贻焜》等传世。


曾国藩籍贯考 

原标题:曾国藩竟然是衡阳人?

作者:萧培

来源:《衡阳日报》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初一日丙申

           耶稣2016年3月9日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湘乡(今双峰)人,而曾国藩自己却在日记中多次说:“我是衡阳庙山人”。这反映庙山肯定是曾国藩的祖籍了。为了考察曾国藩祖辈的迁徙,几年来,我先后走访衡阳县唐福、庙山、大花堰、衡山县白果、双峰县荷叶,并到湖南图书馆查看《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及《唐福曾氏八修族谱》等,终于理清了其祖辈的迁居经历。

 

  

 

曾姓源流与武城郡望

 

溯源曾姓,出自姒姓夏禹之后。原来禹的母亲吞吃薏苡,受孕生禹。薏苡就成为夏禹族的图腾,姒就成为禹的姓氏。夏少康中兴之后,封次子曲烈于甑(今山东郯城县、苍山县),曲烈以鄫为姓。曲烈53传至时泰,鄫国被邾人、莒人所灭。其世子巫逃到鲁国,改“鄫”为“曾”,以曾为氏。巫被尊为曾氏第一世祖。巫五传到曾参,成为曾氏一派祖。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俗称曾子,孔子名徒,尽传孔子孝道,为儒家“宗圣”。曾参世居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武城曾氏成为曾氏第一发祥地,武城成为曾氏第一郡望。

 

曾氏旺族中心庐陵

 

曾氏15派曾据(前43— ?),字恒仁,西汉元帝时加封关内侯。西汉末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据遵循宗圣“爱忠中君,驱邪匡正”的祖训,认为王莽是大逆不孝,不愿为官。于是在始建国二年(10)十一月十一日,率全族2000余人徙江西庐陵。山东武城再无曾氏居住,庐陵则成为曾氏旺族中心,亦可称为中国曾氏第二发祥地。

 

湖湘曾氏与衡阳唐福派

 

曾孟鲁为武城曾氏第42派,出外谋生流浪到湖南茶陵州,将全家从江西睦陂迁茶陵西阳乡。严格的说,曾孟鲁是曾氏南迁湖湘始祖。曾孟学配荀氏,生子道亨。曾道亨,字止斋,配周氏,生子定涧、定洛。曾定洛,字东村,配胡氏,生子霸。曾霸是曾氏第45派,由茶陵迁南岳衡山方广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再迁衡阳县光政乡唐福村,是衡阳唐福曾氏始祖,一般也将曾霸视为曾氏湖湘始祖。霸公勇力绝伦,兼有才识,宋代统治者认为他有造反嫌疑,派兵将其逮捕,并施以酷刑,且五牛分尸处死。但霸公力大无穷,不甘死亡,便运足气力,手脚一缩,五牛倒退,绳索扎断。宋兵见此法不行,便用乱刀残忍将霸公杀害。霸公葬唐福戴家坪乌鸦形山,原有墓志碑记,今无存。霸公原配汪氏,生子曰:仕珍、仕礼、仕义、仕夔。继配耿氏,生子名仕珪。霸公遇害时,仕礼、仕义、仕夔三兄弟外逃,下落不明,仕珍、仕珪、就近潜伏。

 

曾仕珪,字玉堂,宋翰林院学士,配何氏,生子三,名思承、思泳、思禹。曾思承,配周氏,生子一,名良宽,衍衡阳唐福。曾氏第56派曾祖仔,字肇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八月十二日,殁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正月二十日,寿年87岁,是衡阳唐福曾氏寿年最高者。明洪武年间编立里甲、户名,曾祖仔列于光政三都八甲。

 

现在唐福华侨小学即唐福曾氏祠堂旧址,校史成列室尚有曾祠照片。曾国藩没有忘记曾氏迁衡潘福派的祖籍地唐福,为了唐福曾氏子孙的求学,于清同治九年(1869)委托九弟曾国荃在唐福创建一所学堂。经过百年风雨兼程,学堂经历了润德小学、唐福小学、唐福完小、唐福农高、唐福中学、唐福联学的变迁。至2012年更名为“徐麦意唐福侨心完小”,简称唐福华侨小学。

 

  

 

曾友近迁居庙山、大花堰

 

曾祖仔配王氏,生子二:旼赞、旼质。曾旼赞配周氏,生子二:友远、友近。曾友近,字公卿,武城曾氏第58派,配邱氏,生四子后,因“居址狭隘”,其子孙分居本都区庙山、大花堰、老木畔、栗山塘、花桥、黄姑冲等处。自此,武城曾氏遍居衡阳,遂成望族,俗称衡阳唐福派,并向祁阳、邵阳、湘乡等地迁徒。

 

曾孟学是湘乡大界房始祖

 

曾友近四子为仲余、仲道、仲连、仲明,曾仲明配谭氏,生子四,大光、大汉、大贯、大忠。曾大光生子学贵,曾学贵生子四,孟茶、孟森、孟弟、孟学。曾孟学、字少林,明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二十六日,生于衡阳大花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十六日殁于湘乡荷塘二十四都大界白杨坪。曾孟学为武城曾氏62派,配衡山屈氏,生子七,宏佑、宏奉、宏麟、宏臣、宏鹏、宏钦、宏茂。清顺治十七年(1660),曾孟学率全家由衡阳大花堰迁衡山白果。一到白果,则安居不久,其妻屈氏去世。他带七个儿子过日,总觉不兴旺、不发家。清康熙十年(1671),他便携长子宏佑、次子宏奉由衡山白果迁至湘乡荷塘二十四十都(今属双峰县荷叶乡),先后居沙溪石碑熊家湾,继迁熊动大界添子坪,繁衍了湘乡大界曾氏。

 

曾国藩曾祖曾竟希

 

曾竟希是曾氏第67派,派名衍胜,字儒胜,别称慎斋,生于乾隆八年(1743)五月二十三日,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享年73岁。嘉庆十三年(1808),已经66岁的曾竟希领全家十余口人从衡山的白果老家搬迁到湘乡荷叶乡天坪村白杨坪。今双峰县有叶镇天坪村白玉堂,三年后,即1811年十月十一日,曾国潘出生在白杨坪。无疑曾竟希的西迁是对曾氏的最大成绩和贡献。

 

曾国藩籍贯新解

 

曾国藩生于湘乡,所以说他是湘乡人。而他的祖籍是衡阳庙山大花堰,他自己也说他是衡阳庙山人,因此说他是衡阳人也没有错。他出生前三年,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还居住在衡山白果,也有说他是衡山人的其实也有道理。

 

曾竟希在衡山白果的故居在今白果镇岭坡乡棠兴村,西迁时其房舍卖予赵家,赵家后来出了赵恒惕、赵君迈两个名人。有说曾竟希居衡山马迹桥是没有根据的错误说法。

 

庙山和大花堰都属衡阳县长安乡,庙山村在乡政府西,大花堰属花园村,在乡政府东。唐福原名唐福桥,是渣江与盐田桥之间一个小村庄。由于村、乡、公社、镇隶属关系多次变化,县人所说盐田唐福、渣江唐福都是无须争议的。罗绍志、田村德《曾国藩家世》13页“庙山(今属衡山县)”,则显然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