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的“施一公”真有可能付不起房租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05-10 17:22:02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朝的“施一公”真有可能付不起房租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删节版首发于“政商智库”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廿五日壬寅

           耶稣2018年5月10日

 

  

 

前些天,有一篇题为《宗庆后爆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还不起房贷》的自媒体文章,突然红遍网络。文章煞有介事地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2018全球CEO发展大会上透露,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之所以辞职、转而出任西湖大学校长,主要是因为收入太少了,连房贷都交不起。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但很快,娃哈哈集团和施一公本人就出来辟谣,称自媒体的所谓“爆猛料”是不实谣言。

 

我个人相信,作为西湖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施一公先生辞去清华副校长之职、就任西湖大学校长,应该是出于情怀,而不是因为什么“工资低”。尽管京城楼贵,白居不易,但施一公先生作为引进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其薪酬不太可能低到“还不起房贷”的地步。

 

不过,假如施一公生活在房地产市场如同今日一般火热的北宋京师,倒是真有可能付不起房租。当时,东京城里不少像施一公这样已有了一官半职的士大夫,每月都要为交房租一事发愁呢。

 

我们先来说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学者型官员,叫做穆修,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有个性的士大夫,很多人都慕名想请他写软文。话说亳州有个声名不太好的土豪,捐资修了一座佛庙,庙成,由知州大人亲自出面,请穆修写了一篇《修庙记》。穆修应邀写了文章,却没有提到土豪的名字。那土豪捐资修庙,本来就是图个流芳百世啊,你不写他的芳名,岂不是白捐了款?

 

土豪就给穆修送来500两白银,请他在《修庙记》中补上名字。穆修却坚决不答应,将银子掷回去,还扔下一句狠话:“吾宁糊口为旅人,终不以匪人污吾文也。”意思是说,我宁愿喝稀粥度日,也不能让土豪的名字玷污了我的文章。所以今天我们不知道那个捐资修庙的亳州土豪究竟姓甚名谁。

 

当朝宰相也听说了穆修的大名,想结识穆修,“且将用为学官”——大约是要将穆修提拔为哪个学校的校长之类。但穆修“终不往见”,一直不去拜访宰相,校长也就当不成了。可以想象,以穆修这样的个性,生活必定过得比较清贫。

 

穆修晚年寓居京城,等候朝廷安排职务,每到交房租之日,都要犯愁。他给友人写信发牢骚说:“半年住京,延伺一命,虽室有十钱之物,亦尽为薪米、屋直之费。”手头的钱,基本都用于买米、交租。

 

为了补贴家用,穆修刻了一部唐朝著名作家柳宗元老师的文集,印了几百册,在东京大相国寺摆了地摊卖书。有几个读书人走过来,也不问价钱,直接拿起书翻看起来,穆修一把夺过书,以鄙夷的语气说:“你要真能将此书从头到尾读一遍而不出差错,我白送你一册。”结果将顾客都吓跑了,“自是经年不售一部”,一年下来,一本书也没能卖出去。所以穆修还得为交房租之事发愁。

 

宋仁宗时期还有另一位叫做章伯镇的学者型官员,生平不详,只知道他跟欧阳修、司马光等学术界大腕都有往来,当过翰林学士,学术身份有点像今天的大学校长、社科院研究员,总而言之,是一名体制内高级知识分子。他也为交房租犯愁,也发牢骚说:“任京有两般日月:望月初,请料钱,觉日月长;到月终,供房钱,觉日月短。”料钱,即月俸;房钱,即房租。按宋人习惯,官员薪俸在月初发放,在等发工资的日子,总是觉得时间快过好慢;房租则是在月底缴纳,交房租的时候,又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章伯镇的自述,真个是道尽了今日工薪阶层的心声。我们感同身受。那条“宗庆后爆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还不起房贷”的谣言之所以被网友刷屏,大概也是因为它击中了无数房奴的心头软肋。

 

那么,为什么宋朝的“施一公”们要为交房租之事犯愁呢?原因无非有两个:

 

  

 

第一,薪水微薄。宋朝官员的工资收入,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职田租金、公用钱(办公经费)、给券(差旅费),看起来似乎很不错。现在许多人也都说宋朝官员俸禄太丰厚,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地称宋朝实行“高薪养廉”之策,其实这是今人的想当然。

 

平心而论,唐宋时期的官员俸禄确实要比明清时期的优厚,但真正能够领到高薪的只是政府高层,比如宋朝的宰相、副宰相,月薪为300贯(不含其他津贴),按购买力折算,大约相当于今日的15万元。而广大中下层官员的薪水并没有这么高,王安石曾在宋仁宗嘉祐年间上书皇帝,建议给中下层官员加薪,因为“方今制禄,大抵皆薄,……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小州县官员的月薪才四五贯钱、八九贯钱,折算成人民币,也就三四千元的样子。

 

我们前面说到的穆修,晚年被任命为“文学参军”,一个闲职,月俸才七千贯钱,加上其他津贴,估计也就十几贯左右。而按司马光的观察,当时在京城有一套房子放租的中产之家,“月掠房钱十五贯,足供日用”,每月收到的租金就有15贯。以穆修的这点工资收入,肯定付不起太高的房租。

 

第二个原因是,北宋京城的楼价与房租都非常高。宋人自己说,“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在穆修生活的那个时代,京城一套豪宅少说也要上万贯;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叫价1300贯。显然,寻常人家都买不起房子,只好租房居住。但房租也不便宜啊,一般的住宅赁价,每月至少也要几贯钱。

 

宋仁宗皇祐年间,有一个叫做苏颂的下层文官,曾给自己算过一笔账:“月俸共十七千,赁宅养马已费三之一。”苏颂的月工资是17贯钱,其中三分之一用于供房、养马(相当于今日养一辆车),当时养一匹马的费用大约每月2贯钱,扣除了养马成本,住房月租金需要三四贯钱。

 

假设穆修租住的房子跟苏颂的差不多,房租也是三四贯钱,即意味着他每个月要掏出约三分之一的工资用于供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穆修也用不着抱怨,首先,他是一个有情怀的学者,对物质享受也不是太在乎;其次,当时像他这样租房子居住的官员非常之多,北宋名臣韩琦说:“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连宰相都是租房一族,朱熹考证说:“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

 

诸位年轻的看官,如果你们未来的丈母娘非要逼你买房子,买不了房子就不给结婚,你可以将朱熹的这段话转给她:年轻人暂时买不起房有什么打紧,你看宋朝的宰相都是租房子住嘛。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