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集纪录片《船山先生》在湖南卫视、芒果TV等平台热播,节目相关内容及话题全网累计曝光量超3000万人次,掀起当代"船山热潮"。随着这位湖湘思想巨匠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其隐居著书的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故居,也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
“彣”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意指花纹或色彩。“彣彩”承载着礼制、信仰与美学的千年传承,在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星河,凝结着先民的智慧与审美。而今,这些瑰丽的文化符号以全新姿态在孔子博物馆亮相。
5月23日,四川省文庙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德阳文庙举行。
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孟子故里邹城孟庙内钟磬齐鸣、佾舞翩翩,一年一度的纪念孟母孟子大典正在这儿举行。
“诗礼传家——孔府生活主题展”20日起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展出。展览遴选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明清时期日用器物99件/套,从祭祀、日常、读书、宴饮等衍圣公府的主要生活内容角度,立体呈现孔氏家族以“诗礼传家”为核心的独特生活面貌。
2025年5月16日至5月18日,“儒林论坛·经学全盛时代的中国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研究所、《儒林》编辑部承办。
近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简称:孔传会)在孔众会长带领下,受邀来到安徽省淮南市和蚌埠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此次交流活动旨在弘扬儒家文化,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孔传会工作人员孔云中、孔令准、孔令兵等陪同参加活动。
由孔子博物馆设置的集孔子文化保护、研究与传播于一体,面向中国、辐射全球的“孔子文化数字中心”5月18日上线发布。
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孔子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馆内馆外社教研学的深度互动等形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以创新实践诠释了博物馆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
5月18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承办的“尼山杏坛·孟子思想与时代精神——孟子五人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成功举办。
4月18日,《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记者从湖北省政府新闻办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于5月23日(农历四月廿六)在炎帝神农故里——湖北随州举办,呈现感召力更强、融合度更高、参与面更广三大亮点。
2025年5月7日,纪录片《船山先生》开播看片会在衡阳图书馆举行。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邱红燕,衡阳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蒋新星,湖南卫视频道副总监朱琰,《船山先生》总导演李东珅,与专家学者、全国媒体及近百名湖湘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欣赏《船山先生》第四集内容,透过镜头一同走近王夫之的思想人生。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5月12日至15日,每天晚上7点30黄金时段,4集大型纪录片《船山先生》将连续4天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同步播出,带领观众一览这位传奇之士跌宕起伏而又不为人知的一生。
5月10日,衡阳周子祠门庭焕然一新,门额“周子祠”,门联及楹联全部更换。红底金字,庄重醒目,为衡阳周子祠人文景观增添新貌。来自各地的周子后裔前来参观新匾和楹联并祭拜周子濂溪先生。
4月5日,“梁漱溟与济南——跨越一个世纪的文化对话沙龙”在济南举行。梁漱溟先生长孙梁钦元携弟弟梁钦宁,与宋遂良、张柯等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以“儒者心性”为轴,展开了一场深邃而温暖的思想交流。
日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办2025年首场《群书治要》公益讲习会。讲习会为期2天,吸引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320余人参加。
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第十届(乙巳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交流活动在山西晋城高平市举行,海内外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
5月8日,西安市长安区1000名余名师生走进太白山六艺坊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山川毓秀传文脉,书院重光启新篇。4月29日上午,“千载文脉‘阅’见潭阳”2025年“书香建阳全民阅读”文化周重要活动之一的廌山书院揭牌仪式暨游酢文化讲座在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