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山】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热播影视剧《清平乐》中的范仲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作为中国士大夫的典范,处江湖之远,则兴办学校、兴利除弊、惠泽百姓;居庙堂之高,则革新政令、整饬吏治、改革科举、砥砺士风。宦海沉浮,数进数退,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并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

【李存山】《先秦哲学与儒家文化》《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自序

我自1984年从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当时杂志社主张“编研结合”,即编辑人员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也要从事相关的专业研究。这很符合我到杂志社工作时的初衷,我曾说:我是以编辑工作为“公职”,不敢懈怠;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天职”,绝不放弃。以前在读《黑格尔传》时,记得他曾···

【李存山】孟子思想与宋儒的“内圣”和“外王”

唐宋时期的“《孟子》升格运动”,尤其是《孟子》被列入“四书”,具有了“经”的地位,这与宋代理学的兴起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孟子思想是宋代理学的思想中坚,宋儒的“内圣”和“外王”都与孟子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予以说明:一、性善论与理学家的判教;二、工夫论与高尚的道德境界;三、民本思想与“格君心之非”。

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出版

本书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存山先生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核心观点和代表性文章。他从“国学”的概念辨析、基本内涵和学科发展等学术研究的层面,极其严谨地廓清了“国学”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而从更高层面上论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蕴和内涵。

【李存山】天人合德:性善与成人

自西周时期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天地为人与万物的父母,以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这一思想模式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也是儒家学说的人性论、人生观、社会观以及道德修养工夫论等的基础。因为人禀受了“天地之中”或“五行之秀气”,所以人为万物之灵,人之“性善”的思想也滥觞于其中。

李存山 著《范仲淹与宋学精神》出版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存山】经史传统与中国的哲学和学术分科

经史传统包括了中国文化的经学传统和史学传统,有时候这也可以成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概称。我认为“重新认识传统”,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文化的“变”与“常”的关系。“变”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常”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

【李存山】汉初的尊儒——从陆贾到董仲舒

秦汉间在政治制度上有沿袭,但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上有一个重大的文化转型,即由秦朝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转变为汉朝的“行仁义,法先圣”,乃至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