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为何说崇正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追求?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谈到所谓“正义”理论时,每每习惯以西文“justice”一词作基础,许多社会问题的论述也依此而展开。现在学者们清晰地看到,随着“西学”的强势进入,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遇冷,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正义论”传统“集体失语”。殊不知,中国的“正义”学说更加根深叶茂、内涵丰富,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厚土壤和牢固根基。

杨朝明:始终以弘扬孔子儒学为己任

我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出生,也在农村长大。我的祖辈、父辈都是非常崇尚读书的人,他们常引导我理解读书的意义。因此,虽然我之前连自己的县城都没有离开过,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很幸运地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这所孔子故里、全国几乎唯一设在农村的山东省重点高校。在那时,我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一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会让我这一生与···

【杨朝明】《论语·乡党》 ——知时处中的优雅君子

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看《论语》,会发现前十篇和后十篇都是相对独立的。历史上《论语》流传了几个不同版本,但相对来说,前十篇是比较稳定的,最大的差异在于最后一篇。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论语》前九篇,从中可以看到《论语》内部篇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层层递进的,篇与篇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

【杨朝明】《论语·子罕》 ——知天命,行仁道

说到“半部”的话题,必须思考《论语》本来是否20篇。大家知道,《论语》在汉代分为三个版本,分别为《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齐论语》比其他两者多《知道》《问王》两篇。2016年,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据说是失传已久的《齐论语》,实际上,其他的墓葬此前也有类似发现。《齐论语》不是20篇,那么《论语》本来的面貌···

【杨朝明】《论语·泰伯》 ——礼让仁孝之德,圣贤君子之风

整部《论语》,大致说来,似乎可以把前十篇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后十篇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前半部分的《子罕》《乡党》两篇与后半部分《子张》《尧曰》两篇,都显得十分特殊。第十篇《乡党》和第二十篇《尧曰》内含在整部《论语》的结构里,似分别有理论“落地”或“归总”的意义。

【杨朝明】《论语·述而》 ——济古集大成,维来为至圣

在前几篇的讲读中,我们反复强调《论语》的整体性,强调要把《论语》的篇与篇、章与章结合起来看,这与立林刚谈到钱穆先生一致。钱穆先生说得好,读《论语》应该逐章分读,又贵能通体合读,反复沉潜,交互相发。在前面两篇的基础上,本篇更落脚到孔子本人。在本篇里,每过若干章,就会有一次孔子形象的描述,把本篇分成了明显的几个层···

【杨朝明】《论语·公冶长》 ——见之行事:在现实与历史之间

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很多人怀疑《论语》的真实性,认为《论语》各篇是孔子以后的人在240多年里陆陆续续加进去的注。中国人的疑古思潮影响到海外,海外不少学人步中国学者后尘,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美国白牧之、白妙之夫妇说《论语》只有第四篇的前十六章尚属可信,其他都靠不住。如若《论语》只有《里仁》篇的前十六章靠得住,其···

【杨朝明】《论语·八佾》 ——明礼知理,为国以礼

《八佾》篇也是这样。《八佾》是《论语》中的一篇,是《论语》中的第三篇,位于《为政》之后、《里仁》之前。我们之前思考《论语》整部书,会想到不少相关问题,例如《论语》的编者是谁,他为什么这样编纂《论语》?面对浩瀚的孔子遗说,《论语》编者是怎样选编的?他是随意堆砌还是用心编排的?

【杨朝明】《论语·为政》 —— “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大家都很熟悉《孔子家语·弟子行》中的那个重要记载,即卫将军文子的那句概括:“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大家可以把这个记载与《为政》篇比较,看看是否有某种程度上的暗合。我的意思是说,孔子施教,目标是“成之以文德”,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像北辰那···

【杨朝明】人道与仁德 ——《论语·里仁》解读

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很多人怀疑《论语》的真实性,认为《论语》各篇是孔子以后的人在240多年里陆陆续续加进去的注。中国人的疑古思潮影响到海外,海外不少学人步中国学者后尘,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美国白牧之、白妙之夫妇说《论语》只有第四篇的前十六章尚属可信,其他都靠不住。

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发挥新乡贤作用,以“书香家庭”带动“书香中国”

建设书香社区,需要配备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文化教育工作者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教育工作者、热心社会人士的作用。这些人士可谓“新乡贤”,“老有所养”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老者可以有更多作为,使“老有所教”“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让老年人在教育下一代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让年轻人成长稳健,人们在“书···

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重视服饰礼仪及其教化功能,发挥校服“育人”功能

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服饰有时是一种礼仪表达。礼仪表达着礼义。中国历来重视服饰礼仪及其教化功能,注重外表与礼义的统一,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认为,“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也表明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杨朝明】齐家宜学圣人训

不知不觉间,在孔子故里曲阜学习、教学、研究,至今已有四十年时间,所接触、学习、思考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切磋琢磨的是孔孟之道,绕梁不去的是圣人之教。

【杨朝明】正本清源认识中国儒学

2021年12月18-20日,由河北省儒学会主办,河北省儒学会学术委员会与教育普及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二期儒家经典学习班在石家庄开班。本期学习班礼请著名儒学家,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先生及其弟子担任主讲。学习内容为儒家经典《大学》《中庸》。

【专访】杨朝明:为什么说儒学是超越时空的思想?

随着“考古盲盒”带热考古,《天工开万物》等网络短片让传统技艺重回公众视线,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变得流行。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儒家文化无疑是树干,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儒学本身是超越时空的思想,只要人类还生活在一起,哪怕百代之后,也仍然能作为为人处世之道。他既为传统文化的一些···

【杨朝明】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不动产”

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广阔舞台上,中华礼乐文明就像一棵永不凋零的大树,一丛常开不败的花簇。它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神要义所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荦荦大端。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就要正确认识和解读中华礼乐文明,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杨朝明】落实“两个结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历史文化、适合中国社会现实的宽广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述大力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杨朝明】《论语·宪问》——“修己而安人”的“为己之学”

《宪问》篇是《论语》第十四篇。在《先进》篇之后,《论语》下半部在篇名上有三位孔子弟子先后出场。首先是颜渊,然后是子路,本篇是原宪。原宪是孔子的家宰,政事科弟子。孔子去世以后,原宪便退隐了。颜渊、子路、原宪似乎分别代表了孔子弟子的不同层次。

【杨朝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深沉厚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壮大,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杨朝明】《论语·子路》 ——为政在人,选贤举能

《子路》是《论语》的第十三篇。如果《论语》分为上、下两部的话,下半部的第一篇《先进》,讲的是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在孔门弟子集体出场之后,就是《颜渊》篇,《颜渊》之后就是《子路》篇。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孔子家语》,《孔子家语》第十八篇是《颜回》,第十九篇是《子路》,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吗?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