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剑作者简介:任重,曾用网名“读书吹剑”,笔名杜吹剑, 创办人暨主编。 |
收复孔庙:新儒家再打阵地战
作者:杜吹剑
来源:2014年3月1日联合早报(新加坡)
近日,由当代“大陆新儒家”领衔发起,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的海内外七十位学者联署的《优化孔庙文化功能,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关于孔庙使用和保护问题的建议书》公开发表,这与近年来佛教、道教界很多大德,一再呼吁政府不可继续把持著名佛寺道观收取门票的现象遥相呼应,立即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共鸣。
中国大陆于四九建政后,因为治国理念完全革故鼎新,与中国历史传统彻底决裂,从而导致对主流文化之儒释道三教的态度一变再变,在文革时达到极端状态,不但拆毁佛寺道观,强迫僧道还俗,而且还严重砸毁中国圣人孔子故地的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前所未有,举世震惊,实乃文化劫难,国家之耻。
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开始转变,宗教政策也有所调整,但囿于旧有意识形态束缚,仍没有对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地位和功能认识到位,暧昧不明,典型表现就是仍将历史遗留下来的众多孔庙书院、名刹古观,置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之下,不但博物馆化,而且还收取门票、开展各种商业活动,屡遭诟病。如《建议书》指出,作为儒学故乡的中国大陆,对孔庙的保护,远远不及邻居韩国。即使保存比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孔庙,也几乎都改成了仅供展陈文物、旅游参观用的博物馆,丧失了祭祀孔子、研习礼乐、传承经典、培养人才、教化天下的传统文化功能,变成了“没有孔子的孔庙”。
基于此,《建议书》提出,加大对孔庙保护、重建和新建力度,重视孔庙文化功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教化作用,改进孔庙管理机制,杜绝对孔庙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并呼吁“社会各界贤达能关注本地孔庙现状,采取各种支持措施,推动孔庙成为培育地方礼乐文化和纯美风俗的发源地。”《建议书》对问题据实以呈,所提建议有理有据,反映了儒家学者一以贯之的家国天下情怀和参与建设精神,并且展示出越来越主动的姿态。
从五四到文革,大陆儒家连续受到来自文化和政治两个层面的全盘批判,几近覆灭。近年来,随着“大陆新儒家”浮出水面,亦开始参与思想文化社会事件,其中的著名事例有:2006年9月,由儒家学者发起,来自左中右不同思想立场的海内外五十四位学者联署《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2006年12月,来自大陆十所重点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十名青年博士生联署《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2007年4月,由民间儒者发起,百名学者倡议汉服为奥运礼仪服装并联署《奥运会应该有我们的声音与符号》;2009年4月,海内外众多儒家学者和社团联署《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2010年12月,十位儒家学者联署《尊重中华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2012年11月,针对河南周口的平坟,联署发布《关于立即停止“平坟运动”的紧急呼吁书》,2013年1月,三十七位儒者联署《就<南方周末>新年献辞事件告天下书》等等,皆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毋庸讳言,尽管当代儒家姿态越来越主动,但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回应,如曲阜建超大型耶教堂、天安门立孔子像等事件,以及少儿读经、儒教重建、国学院等热议话题,几乎都是被动迎战,被大众和其他力量牵着鼻子走,尚不能主导话题——此即当下大陆儒家的真实处境:仍然弱势并尴尬,既为官方很多颟顸无知的官僚所警惕和打压,亦不为民间社会主流思想“自由派”所理解和认同。
不过,在当前中国思想界对立日益严重、社会各阶层逐渐撕裂的情况下,孔子思想可谓弥补裂痕、凝聚人心、重建共识的最佳符号和最大资源。执政党对此也不断调整积极作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在历次中央全会报告中,对传统文化发展发出了日益明确的信号,如十五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宣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这种提法,从未曾有,明确表达以打倒“孔家店”起家的执政党,开始向中国传统回归。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在孔孟之乡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即为例证。
再联想去年11月,大陆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以职务行为公开参观考察曲阜孔府,并发表讲话,这是四九建政以来之首次,释放的信号极其明确,亦极具象征性,乃至有论者认为习近平“曲阜之行”与邓小平“南巡”具有同等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解决了经济领域的“姓社”“姓资”的问题,习近平的“曲阜之行”解决了人文社科领域的“姓孔”和“姓马”的对立问题(许嘉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中国大陆政治、社会欲成功转型,必须回到孔子,继承道统,再中国化。这次,大陆政府若能从善如流,采纳儒家学者们的意见,顺势而为,高度重视孔庙的特殊文化地位,激活其原有的教化功能,充分发挥孔庙应有的作用,必能推动和促进中国文化复兴的进程。(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于2014年3月1日联合早报(新加坡)
【文章背景】
海内外七十位学者联署《关于孔庙使用和保护问题的建议书》
优化孔庙文化功能,推动中华文化复兴
——关于孔庙使用和保护问题的建议书
我们,一批热爱中华文化和尊崇孔子的国内外学者,基于对孔庙文化功能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其使用和保护现状的忧虑,特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公开陈情并建议如下:
《左传》曰:“国于天地,有与立焉。”国之所以立者何?非徒立于山河之险固、物产之富饶、经济之发达、武力之强盛,更立于文化之根深而叶茂、繁荣而昌明,盖文化是国家的魂魄和民族的血脉——古往今来未有无魂魄、无血脉的国族能长久自立于天下者。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丰厚滋养和国家发展壮大的突出优势,也是东方文明以及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正如钱穆先生《孔子传》所说:“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本乎崇德报功之意立庙祀孔,是中国人尊崇孔子的重要传统,更是中华民族重视文教、传承道统的重要体现,所以明代士大夫程徐说:“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明史》卷139)孔子薨后不久,其学生子弟和鲁国官方就因其旧宅立庙。在汉代,学校开始祭祀孔子,孔庙出现在曲阜之外其他地方。在唐代,朝廷通令州县学校皆立孔庙,故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曰:“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焉。”在宋代,孔庙与学校合而为一,取“斯文在兹”之意,孔庙复有文庙之称。晚清时,全国共有孔庙1740多座,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每个省府州县,并播及朝鲜、琉球、越南、日本等周边国度,其中,曲阜孔庙祭祀活动因规模之大和礼乐之隆,向有“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美誉。因此,孔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研习礼乐、传承经典、培养人才、教化天下的场所,成为中华民族神圣崇高的文化殿堂,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象征,中国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遗憾的是,晚清以来,山河破碎,国势陵夷,中华文化晦而不彰,孔子屡遭批判质疑,孔庙也随之迭经磨难,延宕至今,其使用和保护现状令人痛心不已:其一,据孔祥林《世界孔子庙研究》一书,全国原有1740多座孔庙,百余年来大部分因天灾人祸而灰飞烟灭,现只遗存500多座,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约60座,保存基本完整的约100座,保存零星建筑的约340座。未被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或被其他单位挪用侵占,或屋舍破败缺乏修缮,有地方甚至出现欲拆除残存建筑用于房产开发的现象。相比之下,被称为“儒家文化活化石”的韩国,历史上建有孔庙200多座,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其二,保存比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孔庙,几乎都改成了仅供展陈文物、旅游参观用的博物馆,丧失了祭祀孔子、研习礼乐、传承经典、培养人才、教化天下的传统功能,变成了“没有孔子的孔庙”——即使偶有“祭孔”活动,也只不过是“表演”而已。美国汉学家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曾预言:儒家文化不再有任何生命力,必将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孔庙不幸成为该预言的最大注脚。相比之下,台湾地区30多座孔庙,每年都举办庄严隆重的祭孔典礼等活动,使儒家文化表现为一种活生生、活泼泼的文化形态。其三,不少地方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殿堂的孔庙缺乏基本的敬畏心,商业、旅游、文娱以及非文物、非文化类展览等粗鄙化开发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改为博物馆的孔庙,大多收取价格不菲的门票,在人们通往精神家园的路上,设置了一道金钱的门槛。相比之下,世界上不少国家公立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尤其是带有精神性、信仰性、宗教性的文化场所,不仅全部免费,而且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
当然,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已开始认识到孔子、孔庙和儒家文化的重要价值,逐渐开始通过修缮、重建等方式加大了对孔庙的保护力度,并支持和鼓励在孔庙里举办民间祭孔礼、儿童开笔礼、学生拜师礼、青年成人礼等传统礼乐或民俗活动,以及读经班、国学班、儒学讲座等文化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孔庙使用和保护的现状,与孔子作为中国“第一大圣人”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符,与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身份不相称,还难以满足炎黄子孙自豪礼敬中华文化,重建中国人民精神家园,以及凝聚世界各国尊崇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友好人士的客观需要。
鉴于以上现象,我们在此郑重建议:第一,加大对孔庙的保护力度,重建和新建一批孔庙。一是腾退挪用侵占孔庙的单位,对孔庙建筑进行修缮。二是对保存零星建筑的孔庙,在原址进行复建,恢复原有建筑格局。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学校和城镇人口集中的地方新建一批孔庙,为学生和民众礼敬孔子、学习儒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古典高雅的文化道场。第二,改进和优化孔庙文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教化作用。一是隆重举办祭孔典礼,将“祭孔表演”改为真正的“祭孔”,其中曲阜和北京孔庙的祭孔活动宜体现出国家祭典的性质。二是广泛开展诸如开笔礼、拜师礼、成人礼、尊老礼等传统礼乐活动,使孔庙成为体验中国礼乐文化的中心。三是面向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开设各类读经班、国学班、研修班,举办各种儒学会讲、讲座、论坛,同时以试点的方式,允许儒家学者在孔庙招生办学,并在条件成熟之时,逐步将之纳入国家正规教育体系,培养专职从事儒学研究和践行工作的儒生,把孔庙建设成儒家文化复兴的重镇。第三,改进孔庙管理机制,杜绝对孔庙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一是改变由文物等政府职能部门单一管理和使用孔庙的做法,形成修缮费用等各种开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赞助为辅,文化活动由儒家学者及社会贤达组成的专门委员会统筹安排,日常管理由熟悉文物保护和儒家文化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的孔庙管理体系。二是禁止孔庙举办商业化、庸俗化的活动。三是实行孔庙免费开放。
总之,我们心愿,孔庙里要有孔子和儒家文化;我们希望,上述建议能得到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倾听和采纳。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和推动孔庙成为培育地方礼乐文化和纯美风俗的发源地。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最高标志。我们坚信,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底于成,也必将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学者名单(序齿排名)】
一、发起人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
蒋 庆,民间儒者、阳明精舍山长
陈昭瑛,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 明,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
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曾 亦,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丁 耘,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柯小刚,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二、联署人
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安炳周,(韩国)成均馆大学荣誉教授、陶山书院院长
尹丝淳,(韩国)高丽大学荣誉教授
宋在云,(韩国)东国大学荣誉教授
梁承武,(韩国)中央大学荣誉教授、韩国儒学学会会长
吴钟逸,(韩国)全州大学荣誉教授
严寿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授
陈启生,(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署理会长
李瑞全,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王财贵,台中教育大学退休副教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吴锡源,(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
黄开国,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教授
袁 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李明辉,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金学权,(韩国)圆光大学教授、韩国孔子学会会长
盛 洪,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胡治洪,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朴洪植,(韩国)大邱韩医科大学教授、韩国儒教学会会长
李承焕,(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韩国东洋哲学会会长
孟广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杜钢建,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颜炳罡,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
韩 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周炽成,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欧阳祯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
郭 沂,(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
范瑞平,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
刘军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余东海,民间儒者
王瑞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姚春鹏,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
方朝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梁 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张晚林,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白彤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刘 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周海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暨哲学学院教授
姚才刚,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任文利,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所副研究员
陈 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孙劲松,武汉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陈 勇,(墨西哥)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林桂榛,江苏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员
吴 钩,媒体人、历史研究者
任 锋,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王 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齐义虎,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孙齐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乔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 伟,安徽工程大学讲师
枕 戈,《印象》暨大同思想网主编
王林伟,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讲师
三、答辩人
陈明,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ctxf@163.com)
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mrqiufeng@gmail.com)
【发布网站】
儒家中国 //m.katywinge.com
孔子2000网 http://www.confucius2000.com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tsx.org
中国儒教网 http://chinarujiao.net
儒学联合论坛 http://www.yuandao.com
儒教复兴论坛 http://www.rj2000.net
道里书院 http://www.douban.com/group/daolisy
孔子2565年1月24日
西历2014年2月23日
【后续申请联署人(按收到时间前后排序)】
林安梧,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元亨书院院长。
龚建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吴 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副教授。
杨子实,吉林独立人口研究者。
刁子曦,民间儒者,曲阜国学院、道里书院教席。
龚妮丽,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段炎平,曲阜国学院教授。
张世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邓思平,澳门人文科学学会会长。
【上一篇】 【姜志勇】劳思光对儒家“肯定世界”论的分析与反思
【下一篇】【慕朵生】复兴儒学: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