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路】建立和推广伏羲学校之意义与价值——兼及王财贵读经方法

栏目:少儿读经
发布时间:2016-10-01 17:20:32
标签:
孟晓路

作者简介: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西历1970年生于河北献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于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寒山诗提纲注解》等。

 

 

建立和推广伏羲学校之意义与价值

——兼及王财贵读经方法

作者:孟晓路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初一日丙辰

           耶稣2016年10月1日


 

目前我国迎来了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生当此千载难值大有可为的时代,每一个华夏的子孙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为传续这天下唯一几千年未断的文化传统和文明,依着自己能力的分量做些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主要是指儒释道三教,三教中以儒教为主,释道为辅。儒教又为后二者之基础,为其行于正轨不出问题之前提。而今日的情势是儒教基本不存在了,佛道则尚能维持。故目前复兴儒教是当务之急。欲兴儒教,则自经典进入国民教育始;而经典进入教育的最佳模式则是伏羲班模式也。因此,建立和推广伏羲模式的学校,其意义与价值之重大也就不言而喻了。略说如上,下面详言之。

 

1.今日之急务乃是兴儒教

 

三教一致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三教在中国经过两千余年之磨合,已结成协调融洽配合互补之完美婚姻,一同作为中华文明之教法基础。儒教以做人治世,佛教以明心见性,道教以炼身养生,缺一不可。

 

释道对于儒教之依赖

 

三教实可以经教与子教区别之。儒教是经教,佛道是子教。经教是一统,诸子教是多元。经教政教一体,为在朝之王官学,负有全面建构文明之责任,子教唯是教,为在野之百家学,生存于经教文明之养育中,不参与政治经济制度之建设与运转,唯在教的方面作为经教之补充。故儒教与中华文明乃是一体,儒教等同于中华文明也。释道则生存于中华文明之中并为儒教之辅助。儒教造成的中华文明的整体政治经济教育环境是释道赖以存在的母体,农业文明农耕生活适度的人文化留存的广大自然界构成释道教存在的自然背景,道在山林,天下名山僧占多,远离人群的清幽环境为瑜伽实修提供了良好条件。历代君主一般都护持释道,不仅组织译经,出资建寺度僧,且设立度牒制度,对欲出家者进行严格考试,保障了出家人的优良素质。国家对二教的管理是其不逸出正轨的重要保证。在儒教大环境下成长的饱读诗书之人已具备扎实的做人基础,出家后即可直接向上修炼二家的瑜伽工夫以求成仙做佛,而不必再讲究做人。正因在出家前已在儒教中打好了做人基础,故虽出家后不再重点讲究此事而主要用力于上求,也不会出问题;而且这在儒教中打下的做人基础,本身就是无论修习禅净密还是修习炼丹的必备最佳基础。儒教不仅是基础也,儒教又极其高明,极高明正大之儒教又成释道之统摄者与引导者,使之不偏离正轨。正如上文已言,三教已结成缺一不可的婚姻,因儒教已将做人治世这一部分负责起来,故佛道两家可专力于向上。若无儒教,则两家势必成为空中楼阁。不仅上求落空,基础既缺,又乏统摄引导,一定会出很大问题。

 

今日释道衰落之因:因儒教与中华文明崩溃而失去生存的基础

 

辛亥已还,儒教与中华文明全面崩溃了,释道也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根基和母体。工业文明造成的人口爆炸和席卷一切的城市化使人类占满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方,未经人化的自然界已基本不存在,瑜伽实修在现代文明里已经很难找到实行的处所和环境。现在的国家对佛道的态度不是护持,而是限制和控制。限制就是限制人数和规模,至于教徒的素质则漠不关心。国家对宗教的管理不善,也是佛道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儒教坏了,二教也就失去了统摄和基础,不衰不可得也。在现代工商业大环境中成长受科学教教育出来的人不懂做人,三毒炽盛,这种根器状况确实不适合上来就修学瑜伽行法,但因这是传统教法的主业,虽然人间佛教不搞这些,但是在惯性下,还是有许多人在弘扬这个,这样就非出问题不可。

 

故儒教与中华文明之复兴乃释道二教复兴之前提,儒教与中华文明重兴之前,单独之佛道不可能有大兴之机缘。

 

2.兴儒教自经典进入国民教育始

 

人谓儒教无教堂,实则学校即儒教之教堂,乃传授儒教之主要场所。民国以前,遍布上下的官学私学系统,即是弘扬儒教的主要机构。官学由太学州府学县学社学的等构成,私学由书院家塾等构成。而这些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儒教之教堂,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两千年中一直都是以经学为主体,所使用的教材主要就是经,这经先是六经,后来有十三经,再后来则是四书五经。直到晚清改革后的学堂体制中,经学和经学科都是自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师范中最重的学问和科目。所以直到这时,学校仍是儒教的教堂。但是到民国就大变了,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就任伊始,就发布了数道命令,就是彻底取消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师范中的经学科,这样儒教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在全国的无数教堂,不再教经典的学校显然不再是儒教的教堂了。我们可以经典退出国民教育为标志,说儒教已经毁坏不复存在。蔡先生之后中国教育就大局已定,大陆的学制虽几经更迭,但经典缺位的状况却无何改变。

 

今日复兴儒学儒教的探索真是五花八门,各有主张。但是关键性的途径还是让经典重新回归到国民教育中去。假如这能够实现,这样一夜之间,全国仿佛拔地而起了无数的儒教教堂。就像儒教的毁坏一样,我们也可以经典回归国民教育为标志而断言儒教就此复兴。这比孔教会在学校之外另建孔教堂来宣教的做法不知要省力多少倍,效率要高多少倍。而且这个途径是最合乎儒教本来面目的途径,象昔日孔教会的一些做法显系模仿耶教以改造儒教,是不明乎经教与子教之根本分别,儒耶有根本性不同,一味生搬硬套,只会将儒教弄得面目全非,一开始可能还知道是权法,久假不归,后人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儒教,则要想复兴真儒教已经不可能了。

 

3.伏羲班模式是经典进入教育的最佳模式

 

现行基础教育之问题

 

经典缺位的教育今日全方位地出问题了,而且全是在现有框架下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现在的基础教育,甚至包括高等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过度西化,就是舍本逐末。过度西化和舍本逐末是同义词。高等教育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基础教育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根本上出了问题。基础教育是本,高等教育是末。

 

我们现在就看基础教育的问题。首先它有做人教育的缺失。也就是说语文、思想品德、政治这些科目都不足以教做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实有效的做人教育,必须依托一个渊源深厚的传统。任何个人甚至组织依己意编出来的材料,是起不到做人教育的作用的。我们可以确定地说:今天的思路品德、语文和政治都不是做人教育,仅是名曰做人教育而已。这些材料承担不起做人教育的任务。因为是现代人据己意编出来的,没有依托一个渊源深厚的大教。比如说语文教学大纲,它也让语文承担品德教育的任务。可是承担不起来。在语文课上,甚至在思想品德课上,课本的品德含量实在太稀薄,十二册品德课本远远抵不过一篇仅一千字的弟子规。没有把孩子的好品德养成的功能,它起不了这个功能。具体到语文课上来说,它用的材料,不是做人教育应该用的材料。在教育即生活和理解而后教的错误教育理论下,这些材料完全是世俗性的,最新编的小学语文课本甚至选入了周杰伦的歌曲。浅得毫无义理与美感可言。在孩子记忆力极佳而理解力较弱的幼年,本来应该利用这段宝贵时光,让他们尽量多背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让圣贤的言语成为其心灵的原始编码,所谓先入为主,少成若天性,这样虽然当时不甚了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触发,在反刍机制的作用下会理解地越来越深,将终身受用不尽。现在的理论是,只教儿童当下能理解和需要的。这样一年级所教的内容到二年级就作废,直到孩子长大毕业了,学了多年的结果,在做人的知识上他差不多还是一个白痴,并未学会什么对他以后的人生真正有用的东西。让这些低水平的无用材料占用了孩子们整个童年和少年的宝贵时光,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其次,现行教育中语文与数理化的错位导致了知识教育的失败。语文从知识教育的角度来说,它本身就要承担思维开发的功能。就是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发展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可是语文课本的材料太浅,浅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古人入小学第一年就要学的千字文,其程度大约比今天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言材料还要深些。根本起不到开发思维的作用。而数理化的内容又总是太深,败坏了孩子的脑力。本来语文要深一点,用这个来开发儿童的智力。数学要浅一点,给他留点余地,不至于戕害他的智力,甚至引起他厌学的习惯。但我们的教育现实与此背道,语文材料太浅,耽误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数理化的材料又太深,是戕害了他智力的成长。这样,智力在这边被耽误了,在那边被戕害了。孩子们经过这些年的基础教育下来,智力都很差了。智力差了,知识教育能不失败吗?智力是知识教育的根本。再说,语文的内容太浅,使语文不足以担当知识教育工具的作用。思维都是靠语言进行的。阅读能力不够,也就等于是思维力不够。那些数理化课本,是需要读的。读不懂,理解不了,如何能深入学习。一个应用题,孩子看不懂题意,他怎么解?这是小学生特别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他的语文能力太差,看不懂题意,甚至看不懂要求。在一二年级,存在看不懂要求的问题,得由家长帮着。年级越低,这个问题越严重。这是语文课阅读教育的迟滞,大大影响了语文作为知识教育工具作用的发挥。以上两个方面加起来就导致了知识教育的失败。

 

我们回过来说,语言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过度西化舍本逐末。比如认字,本来汉字是根本。直接去认,那就是知本。现在是通过拼音来帮助认,还没有认字先教拼音,这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用三年时间教拼音,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学前二年加上一年级,都在学拼音。学了三年,拼音还是不过关。多数孩子还只能做到一个字一个字现去拼读,不能很流利地把一句话直呼出来。教学大纲也要求,要能做到直呼,就像看英语单词似的,不需要现拼了,直接看了就能念出来。这种要求太高了。可能不断地训练,要到小学高年级,才能达到。在一年级二年级肯定是达不到的。所以只能单个字现拼。拼出了前面忘了后面,整句话不能流利地念出来。看着拼音念,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还是不知道。所以在还未认识大量的汉字之前就教拼音,并不能起到想象中的帮助孩子提前进入阅读的效果,这反而成为了认字的障碍。教拼音首先就是大量地浪费时间。而且在很长时间里,孩子总是盯着拼音看,他不看字,依赖拼音。这样,汉语拼音的先行加入就令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汉字教学雪上加霜了。

 

本来从清末字的教学就西化了。它放弃几千年行之有效的先大量集中认字、认字与写字解字分开的老办法,改为认写解合一,这样就只能少量地慢慢认了。而且在教字与教句子篇章的关系上舍本逐末。认字是依附于篇章或者依附于句子。一个句子一篇文章里出现了什么字,就认什么字。认字成为随机性和依附性的,丧失了主体地位。要恢复字学的主体地位,就要按照古人的那一套,大量集中认字。选出一批常用字,把它们编排成韵文。这种认字是有计划的,不是随机地碰到什么就认什么。将这些选定的字编成韵文。这里面有认字功能,同时附带有解字的功能和语言训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的功能。字块认字也是有计划的,字库里的字不是随便选的。要根据造字法,先认独体字,再认合体字。独体字就是象形和指事两类,合体字是会意字和形声字。那独体字又是合体字的本。这都是知本的做法。抓到根本,就纲举目张,事情就简单了。本上出了问题,就越来越艰难。

 

对比古人,现在这种字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认写解合在一起进行。一开始对学字的要求就很高很精。古人一开始是很粗的。只要求会认。到后来才慢慢精细化。这样就可以先大量地认,从而迅速进入阅读。今天的人因为要求精,就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慢慢学,小学六年下来阅读能力还不及古人学一两年的效果。古人是无分别整体的思维,今人是分别琐碎的思维。古人是笼统的整全的人生境界,今人就是琐碎的人生。在认字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一开始就要求很精。从理论上,今人想象地认为,我走这条路,到最后我也能达到你的整全。可是事实上达不到。在一点一点慢慢学的过程中,往往后面学了新的,前面旧的又忘了,老是整体不起来。所以还是古人那套整体的计划合理,今天这套精而琐碎的办法效果很差,大纲要求的那些字达不到。小学2500字,认不全。初中毕业要求3500,能认二千多就很好了。这种相对古人已经是很低的要求,都完成不了。所以今人才认为认字是个难题。这都是不尊古法导致的,又加上拼音这个重大干扰,认字就更难了。因为学拼音的三年正是用来进行字块认字的宝贵时间。假如要把学拼音的精力放到用字块认字上,那么认字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那时人们就会说:我们祖先怎么这么聪明,怎么发明了这么好认好学的文字啊。

 

真是离则双美,合则两伤。无计划的认写合一的字的教学不仅影响了认字,也大大影响了写字,造成了认字与写字的两败俱伤。古人的写字教学也是极有计划和次第的。在传统上写字的第一步是用大楷毛笔在两年中反复练习“上、大、人、孔、乙、己”那二十几个字,第二步还是用大楷将已会认的几千字在第三年中写熟练。以后才逐渐学写小楷。而且在一二步中,还要细分为把碗描红写仿临帖离帖五重次第,写小楷时省去了把碗描红,但还是需要先临帖。这是符合汉字规律的做法。今天我们的写字教学是有问题的,所以今天人写出来的字,实在是比古人差得很远。我们可以把古人的方法作为对比,今人与之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问题的所在。第一个问题是起手就用硬笔写小字,今天的写字训练一开始就是用铅笔,后来是水笔和钢笔。就是一开始让孩子在很小的格子里来写那些很小的字。这个孩子在那么小的年龄里,他对手指挥的能力是很差的,让他在很小的格子里写那么小的字真是勉为其难。所以古人的方法就是用毛笔写大字。写大字要容易。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问题缺乏次第,古人的方法是有次第的:把腕描红写仿临帖离帖,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在本子上写的。我们今天教写字是从第五步开始的,前四步都没有,这就是完全没有次第。第三个问题就是没有计划。课文中出现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一开始就写各种难字,练字无计划,认了什么就写什么。认写合一,古人是认写分开的。古人一开始是集中认字,认两千字期间都还只会写几十个字,那几十个字就是专门用来练字的。现在就没有专门练基本字的阶段。认写合一,取消了古人练基本字的阶段。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古人写字像“上、大、人、孔、已、己”那几十个字是要用大楷来练两年的,今天把这个给取消了。没有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基本的笔画没有功夫。一开始就写很难的字:学什么字就写什么字嘛。这都是没有计划的表现。

 

以上三点不同就决定了今人写字教学的失败。所以我们不断地感慨:古人的智慧是不能轻视的。你任何的轻率举动以及漠视古人的经验随便拍一拍脑袋就加以改革的做法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第二个感慨就是对西方的东西不能照搬。现在这套教写字的办法其实是源于对西方写字教学的简单模仿。上来就以硬笔写小字、无次第、无计划都是西方写字训练的特征,但是这用于教写西文就是顺理成章不存在多大问题。因为西文极容易写,可以说会写了二十六个字母,余事已无多。所以儿童用硬笔写西文小字并不存在象写中文图画方块字那样大的困难;图画式的方块字的书写则要困难的多。西文单词乃是字母之横列,书写并无难易之分,故不需有先练基本字再写其它字的计划性;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与其它字不同的图画,有难有易所以必须按计划先练基本字再练其它字。字母极易写,西文本无书法一门,故不需描红写仿临帖之次第;汉字的每一个字都与它字不同,故都需要按写仿临帖离帖的次第来单独练习。但是汉字与西文全然不同,将教写西文的办法硬搬到汉字的写字教学中来,就会有如上莫大之弊端。这是写字,其实认字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全是照搬西方的结果。对于文明属性模糊的科技,我们大致可以照搬,但是对于文明属性明显的语言乃至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价值信仰,则绝不能照搬。在不能照搬的领域去照搬,就是过度西化。窥一斑而知全豹,所有的过度西化其后果都是极其惨重的。

 

所以我们在写字上还是要恢复古人的教学方法。还是要先用大楷毛笔写大字,“上、大、人、孔、已、己”那几十个基本字,写上两年,然后接着用大楷来写这两年当中已经认会的那两千左右的字。后面才写小楷。下面就可以加上硬笔了,铅笔、钢笔都可以。总之,要有两年的“上、大、人、孔、已、己”的基本功训练。这是字学。

 

下面是简化字和白话文问题。现在把字简化了,也不教正体字了。在小学里全都是白话文,到了初中教一点文言文。错过了教文言文的最佳时期,教得量也太少,方法也不对,没有蒙书韵文的过渡,直接从文言教起。这么少的量还有这么差的方法,导致孩子们对于文言,学跟没学差不多。这样简化字和白话文就造成了我们跟传统的割裂。古书是我们做人教育的主要来源,是圣贤智慧的结晶。读不懂古书,就彻底割裂了传统,对于我们了解这个优秀的文化,起到了极大的障碍作用。就是这个白话文也没学好。本来白话文根本就不用教,古代都只教文言文。文言学好了,白话自然会写得好。反之在早年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放弃文言教学而教白话,文言就永远学不好了。没有文言基础,白话也写不好。今日的教学现实正是如此。白话教了多少年,多数孩子写的白话文还是不通。能写通顺的,真是凤毛麟角,值得赞叹。更不用提文章的章法了。

 

这就是今天我们现行教育的问题。语文课取消了经典教学,放弃了做人教育,语言教育的效果又很差,这进而导致了知识教育的失败。本来知识教育是现行教育的目的,可是这个目的也没有达到。所以问题都集中到语文课上了。语文是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最重的功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局面,必须对语文课进行大改,就是彻底取消现行的白话文课本和教法,把经典重新请回来,恢复传统的蒙学经史一体的原本国学教育模式。不触动语文课,还让这样的低水平的内容和低效率的教法占用最多的教学时间,基础教育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好转。

 

经典进入教育的三种代表性模式

 

经典进入教育,在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模式,即在现行学校课程体系中加入读经课的模式、大量读经私塾模式以及伏羲班模式,三者中,以伏羲班的模式为最佳。

 

论在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加入读经课

 

在不触动现有课程的情况下加入读经课是最普通的想法。前些年民间发起的读经、弟子规践行进入学校,最近以全国二十所中学为试点,引入台湾中国文化教材实际就是四书选,2004年出版的教育部委托蒋庆老师主编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本来也是想放入小学的;近年来两会上不断有委员提案,建议在中小学开设读经课;以上都是这一类的理念。这种想法最普遍,一方面因为台湾的学校就是这样做的,大陆的文化复兴起初基本上都是源于台湾的反哺;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做法对现有的体制触动不大,所以容易落实。但是不触动现有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不触动语文的情况下,读经课的课时势必很少。这样就只能继续让那种极不合理的内容和方法去占用最多的教学时间,那么基础教育的三个问题都不会有根本上的改观。所以这种做法虽然因为阻力小而易于推广,但是其效果却不大,只有小补而已。基础教育这样改其实还是在走弯路,不如一步到位,实施吾人以蒙学经史的原本国学取代语文的思路。这才是一了百当的办法,做人的问题、知识教育的问题、语言教育的问题都将彻底解决,基础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都将因此彻底改观。

 

论大量读经私塾

 

这里所说的私塾,主要是指王财贵先生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中以大量读经为理念的私塾,现在的私塾基本上还笼罩在这里面。王先生的读经教育是现行教育的反动。这是我们对它的总体认识。也就是说,它号称是古人原本的样子,但其实不是。它是一偏的对症之药,它不是古人教育的原本。这是我们要给它的定位。既然它是现行教育的反动。所以把它作为现行教育的补充用到学校,把读经课开到学校里去,不取代语文教育,作为与语文并行的一课来开,这就有利而无弊。就是对学校教育的小补,对其弊端有所救治。这是它进入学校的效果。然纯依此理念开设全日制私塾,以大量读经为此类私塾的唯一功课,则弊端甚大,它的弊端甚至比学校教育还大。大量读经私塾将传统国学教育之认字与蒙书两条线全部取消,只余经这一条线,又不解经讲经只是背诵,故即经之一条线亦与传统有异。字学是蒙书之本,蒙书教学是经史教学之本。这里把为本的蒙书和字学教学取消,把最末的经史做了全部。学校教育还在教字和阅读还有写作,还有本。只是本末颠倒,把本放到了一个附属的地位。而这里却是将本彻底取消,由此可知其弊端甚至比学校的弊端还要大。假如说学校教育是沙滩上的楼阁,那麽王教授的私塾教育就是空中的楼阁。经典教学缺乏起码的基础,所以没有效果。所应许的目标,都不能很好地实现。

 

王财贵先生应许了三个目标,在私塾里接受他这种大量读经教育的孩子,第一能认识很多字。通过指读认字法,可以认大量的字。第二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书就更不在话下。第三做人会做得很好。这三个目标基本上都不能实现。


第一,关于认字的问题:究实言之,此种自始至终依靠在全文注音的读经课本上通过指读来认字的方法,其不合理与弊端要较学校中的一套还要大。其一、古人每云教授蒙童切忌早上书,认字当从在字块上认单个汉字开始。因为仅仅是读经的话,在孩子眼里,永远是一大片字,而不是很清晰很明确的单个字,所以单个字离开了那本书,他就认不准。这只是就无注音之书本言之,若注音读本则多一重重大障碍。即其二、今日之读经课本多是全文注音的。依此种读本来认字,儿童在很长时间中是注视着拼音来念的,自始至终拼音会对认字构成极大的干扰。有以上两点特别是第二点,现行在注音经本上指读认字的方法只是一种前无古人闻所未闻的想象方法。其认字效果甚至远比不上现在学校中那一套认字的办法。依这种办法教的学生在很长的时间内字都是认得模模糊糊,单个字认不准,能清晰认得的字甚至比学校的孩子还少。故他们很难有读书之兴趣,因为字多认不清之故!这样所许大量阅读及开发孩子智力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第二,这个能读古书的应许也是不能兑现的。现实的经验是读经的孩子厌恶读书,别说读古书了,就是白话文他也不爱读。为什么?首先还是字解决不了。假如认了很多字。白话文就能读了。读古书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文言的问题,从白话到经典文言的过渡,他没有。二是名物掌故的问题。他没有背过幼学琼林那一类的蒙书,存在很多看不懂的掌故。以上三个方面就造成了他没有读文言的能力,白话也读不了。


第三,用背经书来教孩子做人,是达不到的。首先,不讲解经书的义理,孩子甚至连文义都不懂,经书怎么能够帮助他做人呢?其次即使是知道文义了,甚至知道义理了,那个经书也用不上。因为离孩子太远了。这三个目标都实现不了。为什么现实不了?我们都可以归结为由于取消了蒙学,因此经成了空中楼阁。

 

王先生对国学教育的步骤的设想,存在简单化的问题:十三岁前大量背经,不作讲解;十三岁后即治义理,且以令其自学自行研究为主,如此则真有如古人所说:是先视之为废才,在后忽视之为天才!背经与解经划然切开,其间缺乏起码的过渡,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很明显的。在王先生的私塾与书院的设想中,始终无数理化的位置。这样,对于其目标培养贯通中西的人才的实现恐亦有所不利!因为数理化是现代人的通识,是现代化的基础。教国学存在这样的问题,又不教数理化,所以这一类的私塾。孩子们的出路实在是个问题。升学是升不了的,进入社会,没有资本。只背了一些自己还不懂、什么也用不上的经,让他去谋生,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让他们仍去教这种类型的私塾,惟一的出路或者是去做体力劳动。让他做体力劳动,他背了经后,傲慢心还大啊,大约还是做不下去。所以这类私塾里的孩子出路可真成了问题。

 

故现行依王先生理念而办的私塾,亦有大加改革之必要。否则小则误人子弟,大则将要把中华民族教育之一部分导向荒谬的方向上去。

 

伏羲班实践简介

 

吴鸿清教授的伏羲班教学实验已经给我们这套以全面恢复国学原有步骤的教育改革理念做出了很好的证明。伏羲班的理念与我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将现行语文课本取消,全面代之以传统的蒙学经史的材料和教法。吴教授要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要在常态下进行,也就是说参与实验的老师和孩子都是常态下选择出来的,不是特选的。老师就是那个实验班所在学校的普通老师,自愿报名。孩子也是一样,自愿报名不经挑选。这个由普通的老师和孩子来做的教学实验已经证明是很成功的。因此吴鸿清教授就说出了他的名言:对于婴儿来说,食品是第一位的。他用保育婴儿来比喻教育。保姆就相当于老师,食品就相当于教学的内容。如果给婴儿充足的母乳,他自然会健康地成长。相反,如果给婴儿的奶水太稀薄甚至是毒奶粉,即使保姆一天二十四小时用力看护,孩子还是要发育不良甚至死掉。


吴教授所得出的这个结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就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就是觉得,从事我们这套理念的教学,恐怕不是普通的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所能胜任的,它需要教者要先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的信仰和修养才行。从吴教授的实验结果来看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教师都有先在的潜质,让他去从事这套非常合理的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实践都能胜任,就是每一个中国的普通教师都可以胜任!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不需要原来想象的那么高。你看,假如食品是有毒的,那你有二十四个保姆天天同时盯着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那这个孩子终究还是要夭折。假如说没有保姆或者保姆很不负责任,但食品是健康的,让这个食品放在孩子能够到的地方,他自己就可以抓来吃,保姆很稀松也没关系,他照样会健康的成长。这个事情就相当于我们的教学。就是说在教学当中采用什么样的内容和教法去教孩子是最重要的!老师的素质是其次的,老师的素质差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是中国的教师,他先天就有文化种子,完全可以胜任传统模式的教学。吴教授只是把传统蒙学中的精华取了一点点出来,就能有这么大的效果。确实如此,他只是拿出了一小部分,我们研究当中那些古人蒙学中经典的教学办法,许多他都还没有来得及采用,比如说因材施教啊,连号背书法啊,字块认字法啊,他都没有来得及采用,只是在大的方向上正确了。也就是说,他这套教学实验其实还是很粗略的,但是大的方向对了。就是要用传统的内容方法来完全取代语文思想品德等极端不合理的内容和方法。虽然还很粗,但是已经取得极其明显的效果。

 

王教授那个不教认字也不教蒙书只教背经的办法,号称是传统的教法,其实是很不传统的,是传统当中从来没有过的办法。而吴教授这个,就大体来说,确是合乎传统教学的宗旨。虽然还很粗,但是传统教学的各项内容他都有,都抓到了关键。认写分开,在认的方面,先是大量的集中认字。写字两年当中就用毛笔反复写选定的四十个字。三年级的时候,把前两年所大量集中认的这两千多个字,一下都学会写,这个字学是抓住关键了。蒙书,他也有蒙书啊,他也没有像王财贵先生那样把蒙书彻底取消,他是非常重视蒙书的。一开始他认字的教材就是三字经、千字文、古诗精选和常用汉字歌,这些作为认字的教材。还有弟子规,弟子规是要求能背、能讲、能用、能评判的。就是说,可能经常在班里边要让孩子们评价一些事情,比如某个孩子当下发生了一件事情,就让他们评价到底合乎不合乎弟子规啊,犯了弟子规的哪一条啊,或者说是弟子规哪条做得好啊,所以弟子规就不仅仅是能够认能够背,还要能够解能够行,对弟子规的要求很高,这是蒙书。还有经史,《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五年级结束时都要完成,能够默写,能够流利的背诵。而且他也没有采用老子、庄子这些子书,这就很好。王财贵先生编的读经教材当中有老庄,这个不太纯正。所以吴鸿清教授这套办法就非常超前,而且非常纯正。虽然有些地方还比较粗,因为在那种当地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太精细,但是大的方向完全合乎正理,所以就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他是在零六年就开始做伏羲班试验的,到今天已经过去十年了。我知道全日制私塾都已是在二零一零年的事情了,这以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有私塾这种东西。伏羲班的想法真得非常超前,吴教授绝对是一个有勇气、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人,非常值得钦佩。他创立伏羲班的时候,大量读经私塾当中王财贵先生那套理论的问题都还没有明显的出现,他就一下子直接契入了这种纯正的国学教育模式,非常不容易。传统的蒙学教学法,比方说,王筠的《教童子法》,崔学古的《幼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宏远谟斋笔记》,以及《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以上是明清时代的;还有王虚中教学法,这是宋代的;吴鸿清教授对这些古人的教学法著作,也包括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他都已经研究过了,否则的话,他靠自己拍脑袋肯定是想不出这些办法的。他之前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书法和古代汉语教学,由于专业的关系,他比我们关注古人的教学要早,他研究古代汉语教学,就是这个蒙学,读了很多很多蒙学教学法的著作。所以说他知道古人的教学实际,他已经抓住了我们古人蒙学的精髓,所以,他的伏羲班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几年下来,实验班的孩子的书包最轻,家庭作业最少,成绩最好,做人最懂事,并且身体棒,武术书法音乐样样拿得出手。鉴于此,甘谷县教育局已经在2011年在全县的小学初中里全面推广“永安伏羲模式”,依照伏羲班模式扩展而来的伏羲学校也已经在全国多处复制。这对于我们的教改理念而言,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又,伏羲模式是一个能够在中体和西用之间、理想和现实之间全面把握维持平衡的中道模式,非常难得。现行模式是西体西用的全盘西化模式,中学在这里付之阙如。伏羲模式在孩子入学的早期,以传统中学的教材内容为主去教孩子,而将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推迟,这就既建立了中体,也不废西用。到了初高中仍是教经史的同时,也要高标准的完成数理化生等科的教学。总之,是在中学和西学之间建立了一种现行模式里没有的平衡。这就既优于现行的主流官学模式,也优于大量读经私塾的模式。前者全盘西化;后者则只教经典,数理化一概不学,是全盘中化。全盘西化模式之弊端已不可穷数,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在今天这个西方和西学为主导的现代世界,中国也正面临着继续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只教经典的模式显然只适用于极小范围,绝非一个能够普遍采用的模式。伏羲模式恢复了真正的中体,故能从根本上救治全盘西化模式的种种看似不可解决的弊端。伏羲模式也不废西用,不仅不废而且能把西用学得更好,所以从孩子个人言能令其通达世务,左右逢源;从大局言,则为中国的继续现代化提供最坚实的知识支持。

 

让蒙学经史的教材和传统国学的教法大张旗鼓的进入教学,在孩子的心灵中深入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培育其仁知并重的优美心灵,德智体素质全面提高,是真正的最佳的素质教育;这是理想的方面;但是伏羲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虽然就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进行了大改,然而其教学目标是在孩子小学或中学毕业时要全面完满地甚至超额完成各科现行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这就令伏羲模式具有了特别突出的现实可行性;在今天的现实下,不管怎么说,考试成绩总是硬道理,伏羲实验班的孩子能够轻轻松松的学习,但却能考出远超出普通班孩子的成绩,且不论在身体做人才艺等方面的优长,仅仅成绩这一点,已足以令无数家长要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孩子从普通班转入伏羲班了。仅从现实性方面而论,考试成绩的突出,再加上身体做人才艺诸多方面的优异,定会使伏羲模式轻松打败衡水一中模式,象原上的星火一样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让中国的教育因此大大改观。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