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诚文化心学侧记:心学会讲 我心光明
作者:小厮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初一日丙辰
耶稣2016年10月1日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南方的天空,一览无余。2016年9月24日周六上午搞完《黄帝内经》与秋季养生讲座活动,我们略有点疲惫的心尚未停歇,就提前有嘉宾听众来到了敬诚斋讲堂。由于上午活动迟到的比较多,我们有些许懈怠,还没来得及泡茶,嘉宾老师们已经互相聊起来。
原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多次和堂主有过心学交流的老伙伴了。
很快堂主敬凌先生来了,他和东海老师热情交流起来,最先来的竟然是堂主经常念叨的知名大儒东海先生。不到两点半的指定时间,已经陆续来了十来个人,大家自然的交谈,有来自地产界的光头史总,有专程自桂林来的航空公司领导潘老师,有辅仁学堂堂主子仲,大学研究生榆先生,从事企业和论语讲习的黄老师,发改委岳老师,书法家千韵,企业经理人刘总等等。由于习惯于推后时间开展活动,我们的视频投影仪还没校正,大家就热烈的讨论起来。
据堂主介绍,他的阳明心学活动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展开,中间陆陆续续公益做了三年,这里有一半人士三年前就是听众或嘉宾之一了。所以现在一聊起话题就直接进入心学专业的主题了。
主持人把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类,一是堂主敬先生简述阳明心学精髓及当代意义,二是东海先生就致良知展开深入演讲,三是大家纵谈心学心得,四是分享心学乃至整个国学在现实中如何推进。
敬先生说,他在2013年初开始推进阳明心学在广西的活动,如今已经三载,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但他本人特别喜欢和开心,乐此不疲,因为他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是可以给当今时代带来思想解放和智慧提升的事,这就是伟大的事业。他介绍说心学是儒学的灵性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阳明先生是500年来的大圣人,也是历史上罕有的符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值得我们现代政治领域、商业、文化思想圈共同推广的人物,它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圣贤之道可以伺奉一万年而不疑惑,只是在工夫上和具体方法上各有变易而已。他说阳明心学有强调道德践履的致良知哲学体系,生命体验的人生磨练体系,胜在心战的兵政斗争思想体系,敬诚无碍的圣贤导师教育体系四大部分组成,然后分述了其中的重点部分。
他的观点获得一致认同。
然后东海先生就致良知体系进行深度讲解,他说他在十几年前的第一本书名叫《大良知学》,他认为良知是救世良药,良知是最好的护身符,良知是社会进步和安宁的基础条件,因此对良知的呼唤也将是永恒的,致良知的事业也是伟大的。就良知两个字他就主讲了近半个小时,有力的展示了他的博学和智慧。
接下来大家对阳明心学进行分述。
来自桂林的潘鹰老师说,阳明心学和其他道家或者佛家的区别,要从宇宙论、世界观、认识论、工夫论等各种方向来进行求同存异。这样就可以得出心学的精髓到底在哪里。我们还有一个主题认识,认识客观规律,比如说手机,如何操作与道德无关,但操作好坏与良知有关。所以良知不全是属于道德的东西。因此良知就是一个智慧之心,对我们一个善恶念头觉察到然后进行判断的东西,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比如说:我有一颗孝心,很想孝敬父母——
后面还有很多,比较专有名词,我没听懂,哈哈。
来自发改委的岳老师说,一直在好好学习,我敢知道哪天自己已经知道圣贤的境界了吗?所以说这个过程是循环的,在工作中会发现很多事情是无法半天格物致知的,你每天都在格物,然后格的事都是乱七八糟,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知而你无知。想问一个问题:你怎样去面对别人的无知,如何让自己坦诚静下来还能够让自己保持致良知,能够觉察与别人有冲突时用什么方式解决——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但是又经常忘记了,所以呢?经常到这里来坐坐,来学习,不断的强化自己了解的良知的部分。
文兰老师是最为活跃的发言者之一,她言辞犀利,还蛮有西方哲学底蕴,她做的是一个教育机构,她说自己研究了很久的德国人智学,然后她认为人智学和中国的心学很相关,因此返回来读心学著作。她说儒家心学和佛道是相通的,也就是说整个东方的儒释道的东西都是有变化的,如果没有变化就不能称为中国学,她认为中国学讲的就是一个变化学。
做IT的刘曙生先生是心学讲座的常客,同时他还研究佛道,他说,像儒家圣人学说,和佛学的目的和出发点不一样,我一直在思考儒释道在中国是如何融合的,有很多方法,在智慧上的理解。特别是我们讲的心学,佛主要是心对心,主讲的是心。……觉察客观实象,思想很清晰,但在我这的理解,它的心学是无善无恶之体,与佛家境界相似的地方,包括它的动心,心法………
做企业的杜先生说,很多东西都是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哪有实践。也不是说理论与实践是并行的,有些东西是从实践来的,有些东西是从理论反过来的。所以说它就像一个圆圈一样,理论和实践的互用构成了人们做事的基础。心学,他理解为用心做事。
黄先生是做国学培训的老师,擅长《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他认为一切学说要能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它的智慧才圆满,要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它才有生命力,不管你学什么,你能越学越能把工作家庭经营好,越学修养越好,越学越懂为人处世,越学越能运用于生活中去帮助更加多的人,越学越能解决你心中的困惑和烦恼,那你就学对了,这也是我们儒家提倡的入世精神。
做学堂的子仲老师带着三岁的孩子出席了,他的孩子特别听话。他说,我觉得儒释道这三家都有圣人,或者说儒家有圣人,道家是仙,佛家是圣佛,我觉得都非常高,但是还是一个如何做到的问题,心学的魅力也许开启了知行合一的实践门径。
书法家周千韵大师,他比较感兴趣的是心学如何与艺术挂钩,心学在整个中国文化五千年到底是处于什么位置,他希望通过心学学习达至艺术当中去。因此他多次畅言国学的传统问题。
同样在桂林从事国学文化活动的沈迪先生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人,他说他最大的感悟是我们很多国学研究者严重脱离了生活,都变成了空中楼阁,所以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收获才一点点少得可怜。
地产老总史先生很谦逊的摸摸他的光头说,我是来学习的,向敬凌学习的,我一直学习这个阳明心学对我有什么用,每次回去我都会想,对我取得了什么效果,我喜欢这种氛围,大家争论起来氛围蛮好的。
同样做地产的何先生他说自己是研究庄子的,堂主问,怎么没见你发言,他说,我来了啊。我说,在里面睡觉呢?他就笑嘻嘻地说,道家和心学都不要去讲,要去运行,看看我,来过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来过,但是我真的来过了,神龙见头不见尾,这才是真正的文化。
最后东海老师说,儒学盛世已经快要来临,大家要多学习交流,以迎接更好的文化中国。
三个小时好快,作为初学者的我有瞬间的恍惚,脑子老是萦绕“格物致知”这些比较少见的名词上,一时尚不知终究何意。试问堂主敬凌,堂主说,格物很简单啊,比如做饭,放米的多少,水的多少,火候的把握,几时揭开盖子最好,在你做了多个尝试之后,发现某个时间段某个量多少恰好做出来的饭最好。这个过程就是格物,得出最好的状态就是做饭的良知状态,把最好的做饭方式推及更多的人,就是致良知。有些人需要试验一万次才知道如何做好饭,这是理学的实践思维,有些人一边实践一边抓住重点,能在比较短的时间抓住核心,这就是心学,心学就是通过炼心尽量缩短探索的路程,以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到生命实践和社会实践当中去,如此而已。
哦原来如此,我忽地觉得心底有一丝光亮射出,原以为大家争论了一个下午的哲学都与我们无关,原来心学一直就在我们普通人身边啊。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