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作者简介:王财贵,男,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生,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掌牧民先生、王恺和先生、牟宗三先生。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著有《读经二十年》(中华书局2014年版)。 |
关于读经与识字问题的答问
作者:王财贵
来源:“读经杂志”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初八甲午
耶稣2016年9月8日
“读经杂志”编者按:9月8日,在“全球王财贵读经学堂”QQ群中,有老师谈论起读经与识字的问题,季谦先生亲自做回复如下:
有关“识字”一项课目,其中有许多观念,容易混淆,认识需清楚,用辞需切中,才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所有学问,都是如此,有许多术语,不是内行者,如随意取用,随意议论,就会乱套,当然,不是外行人不可讨论,但说话要谦虚,有保留,不要勇猛地辩论。庄子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反正离自己愈远的事,就小心一点说。
说起“识字”,有好几个层次。
第一层,看到字形能读其音。
第二层,形音之外,还能知其意。但知其意又分好几层,第一,基本常用之意,能用此字造一常用之词,或造一普通的句子。第二,知道此字可有多意,能在不同意义下造词造句。
第三层,一般的形音意之外,能知其本形,能写其初文,能辨其六书,能明其本义,这就进入“文字学”的范围。
第四层,既知本形本义之后,能明此字之引申义,假借义,并能举出古人所用过的案例以作证。这就进入“训诂学”的范围。
第五层,此字的本音如何,它在历史中读音的演变如何,历历分明,这就进入“声韵学”的范围。
识一个字可以有这几层意思。
现在在读经界里说要不要“识字”,其意思常很模糊,有时是指看字读音,有时是指能作通常运用,有时又指能明初文,本义,六书。有时还指声韵,假借,古今之变等。
到底讲的是哪一层,这就造成迷惑,鸡同鸭讲。
不过,我听出来,大部份的人只是在“看字读音造词造句”上,我称为一般识字教学,只有少部份的人进入到本形本音本义的研究,我称为专家识字教学。
在一般识字教学上,争辩的重点可能还不在于看字读音,而是在孩子能不能阅读上。对这点,有各说各话的倾向。有的说读经半年一年,自能认字,而且可以展开阅读,有的说读经好几年(最高者说十年)还不识字。两造都有活生生的例子,互相攻伐,好不热閙。
在我看来,实是可笑至极,为此争吵,实在愚昧。
我把思路整理一下:
读经的目的在解经,读经的目的在养才,不论解经养才,都需识字,才有阅读能力(古文阅读和白话文阅读),故识字是必要的。
不过,有的人把识字安排在当下就要识字,因为当下就要开阅读,或要开解经课,所以当下就要识字。而有的人认为将来再识字还来得及,因为当下不提倡阅读,不解经,所以只要相信再多读经,再长大一些,识字就自然过关,所以识字不识字并不紧急。于是两造吵起来。不知他们吵什么劲儿?
二,确实同一个学堂,同一班,同一个老师,有些孩子主动识字能力强,有些孩子主动识字能力不强,所以两造的经验,都对。
其实,两造都明明同时看到或听说过此两种情况,但各自都取于自己有利的案例来支持自己,其他不利于自已的案例就忽略。我要严重警告读经界朋友:以后不可这样做人处世,要坦荡大方,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如果精细一点的人,要分明交待识字容易与识字困难的比例,而不要用“全称命题”来讲“偏称现象”,最好也不必用不公平的夸张态度讲话。
所谓用全称命题来说偏称现象,就是把“我看过一些孩子读经背了几本书了还不识很多字”,讲成“我看过所有的孩子读经背了几本书了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所谓“不公平的夸张”就是把看过可以数出来的几个,夸张成“大部份”。至少在行文中,就是要让人感觉事态严重,非听他的不可。
在读经界内,夸张还没关系,被圈外的人听到了,会作何感想?
三,认真思考识字教育的人,已经提供了不少教识字的经验,对一些识字较慢的学生,可以取用。比起读经背书来,要识得一两千常用字是相对容易的。如果为学生不识字而烦恼的人,只要用少量时间,略施小计就可以了。
四,“识字可以增进儿童读经的兴趣”,这个议题,也各说各话。有人说,我的学生里不识字的人其读经的兴趣和进度跟识字的人一样,很正常。有的人则说,我的学生不识字,就不喜欢读经,教他识字后,就喜欢了,进步快了。两边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所见,让对方教学顺利。但因所见不同,就吵起来,都说别人在害人。把好意变成仇人,我觉得这是天下最愚蠢最无聊的事了。每个人或许气质不同,或许思考不同,所以安排不同,孩子只要有进步就好,所有的进步到最后会汇归一起,这是天地的奥祕。各自做自己认为最好的,就好了。别人自有他认为最好的,为什么要管别人那么多呢?
五,至于文字学与训诂学问题,这是“专家识字”范围了。对读经教育来说,最重要的讨论,不是要不要这样识字的问题,而是要教到多深?还有,什么时候教才最好?这也是各有所见,乃至于牵涉到学术史所谓汉宋之争,这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我是中文系本科,中文研究所硕士,我文字学受学于鲁实先,声韵学受学于陈新雄,训诂学受学于周何。这三人在当代都是个中名家。我这三科的成绩并不恶。在这方面,我至少是半个“专家”,现在读经界内的朋友,达到我这个程度的人是不多的,大家所说的,我不会不知道。我觉得不论讲得深,讲得浅,只要是为孩子好,为读经教育找前途,都对。但不要去强人从己,因为小孩先做点小学的工夫,也有一定的用处,但不做,不见得将来就不能解经。
六,依大体看起来,主张教识字阅读解经的人,似乎都比较“有学问”,至少是很向往于“有学问”的人。而嘲笑另一造的人“阿猫阿狗”不思长进。在我看,有关学问与读经教学,可分三级看,第一,没有学问,是只能用阿猫阿狗教学,这是真阿猫阿狗。第二级,或原来有底子,或最近用了功,闻到一点“学问”的味道,脱了阿猫阿狗身份,于是想用“学问”教学生。第三级,即使有学问,也还用阿猫阿狗教学法。
我本是宣扬第一级,最期待第三级。宣掦第一级,是因为不得已,教育不能等,这是时代造成的,不是阿猫阿狗造成的。请脱了阿猫阿狗身份的人,回想一下,自己当初如果不是从阿猫阿狗就教起来,有今日之风光乎?即使有许多人献策,要这些阿猫阿狗也要“与时俱进”,要长进,成为“学者型”的读经教师,但这是不容易的,要等待。或者永远等不来,因为各人有其因缘,他只要好好教读经,教学经验越来越好,即使阿猫阿狗也能教出有学问的人,不就可以了?何况一批人脱身份了,还有另一批阿猫阿狗要上阵,否则,偏远地方,刚开的小学堂,交给谁呢?就有些“站着讲话不腰疼”的“学者”说,要有学问才能把经典教好,他们实在是既不懂读经,又不通人情,也不了解时代艰难,只会说些“风凉话”。
再进一步,我劝读经的堂主老师们,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尽心地用点功,不要让人永远笑话。将来我要用点心来培训大家。我跟各位说:要有体制老师的学问水平,不是很困难的。我们只是没有文凭而已。但有了一点“学问”之后,希望你还把自己当阿猫阿狗看。
七,如果读经的人,教读经的人,没有养成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情操,那他的经是白读了。
责任编辑:柳君
【下一篇】【丁纪】“读经运动”杂说一条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