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邂逅国学,青春恋上志愿——安徽师范大学德雅书苑暑期支教活动总结

栏目:高校社团
发布时间:2016-08-19 21:15:42
标签:

 

 

童心邂逅国学,青春恋上志愿——安徽师范大学德雅书苑暑期支教活动总结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十七日癸酉

           耶稣2016年8月19日

 

  

 

“原来作为一位老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给孩子们带去希望。”结束了十五天的国学支教后,志愿者们这样感慨道。

 

这个暑假,安徽师范大学17位志愿者开启国学支教志愿服务之行,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育蕾小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国学支教,承担着为200名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支教任务。为育蕾小学的孩子带去了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也在那里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守望:不忘初心,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国学能与孩子们更早、更近距离的接触,这个暑假,安徽师大学子再启征程,志愿者们全力以赴做好国学支教。《诗经》、汉字、剪纸、书法、汉服、吟诵等13门传统文化课程为育蕾小学的孩子们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十几万字的备课教案、心得感悟和教育札记,是志愿者们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的努力成果。

 

细致全面的前期准备,做好各项安全汇报工作和教学备课。独具匠心的实践过程,全天候亲情陪护学生,学思结合分层教学,孜孜不倦弘扬传统,践行国学支教。国学支教走出了传统课业辅导的常态化支教模式,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学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等综合教学方式,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播撒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对于此次国学支教,志愿者们有信心。清晨从窗户里传出的第一声朗读,是志愿者们领读时的朗朗书声;中午在食堂里来回穿梭的背影,是给孩子端汤送饭的志愿者们;临时办公室里深夜亮起的灯光下,是志愿者们准备教学材料的辛勤。

 

盼望:守真笃初,国学知识的渴求者

 

 


“孩子们总是问我,小老师们今年暑假还会过来吗?”孙校长表达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是孩子们的召唤,让志愿者们在国学支教中找到了归属。从陌生到熟悉,短短几天的朝夕相处,老师和孩子们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老师,我们想学剪纸。”“老师,什么叫《诗经》呀?”“老师,您可以教我们英语吗?”“老师,我喜欢听中华孝故事。”国学知识在他们眼里,也许是一句《论语》,一个故事,一首诗词,一次吟诵;也许是因为新奇,所以对国学知识很好奇。正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求,才让孩子们的世界更加灿烂。孩子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个夏天,所有的汗水都值得。

 

面对200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年级的孩子,志愿者们有耐心。分层教学,设置三层教学体系,从基础着手,用实践巩固,以特色创新。孩子们学到了国学知识、体悟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志愿者们的耳濡目染中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表达了喜爱之情。

 

希望:青春奉献,民族未来的继承者

 

 


“我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长大了想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去做贡献。”晚上放学后,有个四年级的孩子这样和老师说。

 

支教第二天的课堂上,当小老师们问道:“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孩子们笑嘻嘻的回答:“想当老板。”也许他们还不知道“老板”意味着什么,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大多数孩子都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成长。然而,在半个月之后的课堂上,班主任们再一次问道:“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老师,我长大了想上大学”“我想成为医生。”“我想当画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和他的小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梦想。

 

“要做一名影响者,把‘教’改为‘影响’,留给他们印象深刻的东西。”支教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支教的意义在于,用有限的知识传播无限的希望,让理想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破土发芽。志愿者们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在弘扬传统、青春奉献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探索、不断前行。当童心邂逅国学,当青春恋上志愿,我们,在路上。(安徽师范大学 唐霞)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