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根作者简介:王泉根,字文源,号潜耕堂主。浙江上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中国人姓名的奥秘》等十余种著作。 |
[摘 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遭遇的“国学学位问题”之瓶颈,不仅是一所大学所面临的“学科级别”问题,而且是国学在当今中国之命运的一个风向标。国学学位之解决,需要面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论证。
[关键词] 国学;学科级别;学科建设;学术批评
一
中国之“国学”,在经历上个世纪的挤压、挣扎、阵痛、磨砺之后,进入新世纪,终于出现了转机,而且是一种“国学热”的转机。“国学热”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国内的一批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先后成立国学院或国学专业,作为独立的学科招生授业。这其中,又以创办于2005年5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最具影响。人大国学院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投入有方。国学院师资由在职教师、特聘教授、兼聘教授、学术顾问、专家委员等五部分组成,学校从海内外聘请、调入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又从人大文学院、史学院、哲学院选调部分骨干教师组建国学院的基本学术团队,现有在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12人;聘请傅璇琮、庞朴、王炳华、韩兆琦四位学者为特聘教授,聘请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担任国学院院长,季羡林、饶宗颐、何兹全、任继愈、叶嘉莹担任国学院学术顾问,汤一介、王元化、李文海、项楚、方立天等40余名著名学者组成国学院的专家委员会。国学院下设:国学基础教研室、经学与子学教研室、国史教研室、国文教研室、西域语言与历史研究所、简帛研究中心、古文字研究所。
人大国学院在招生授业方面实行六年学制,本硕连读,毕业授予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有志于国学继续深造者,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据介绍,国学院三个年级现有本硕连读学生95人。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类,总学会6年共180分。课程以元典研读为主,如“《论语》研读”、“《左传》研读”,以及“国学概论”、“海外汉学研究”等。人大国学院网站如此介绍自己的办学宗旨与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顺应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因此从筹建之日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国学院将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接续文脉、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立足当今、走向未来为办学思路。以传承中华文明、宏扬国学精髓、培养国学人才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努力在传承本国固有的悠久学术与教育传统、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推动中华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之所以要如此不厌其烦地介绍人大国学院,是因为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高校创设的第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国学专门教育研究单位。人大国学院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师资构成、开设课程以及学位授予等,既是一种高校文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更是“国学”在当代中国命运的一种考察、考辩与考验。这所国学院的顺逆曲直、当下处境与未来愿景如可,在某种意义可以看成是“国学”在今日中国的风向标。
但是,就在人大国学院创办二年半之后,2005年9月入学的首批国学本科生升入大四之时,一个“尴尬”的问题终于浮出了水面:今天已升入大四的这批学生绝大多数可获得推荐免试直读国学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待两年以后毕业,他们该授予何种硕士学位?倘若能授予“国学硕士学位”,这不但是对这批学生的学历、学位资格的承认,更是对“国学”在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与学位管理体制中的承认,这无疑表明着“国学”在今日中国地位的确认与定位;但如果学生毕业时仍然无法名正言顺地授予国学硕士学位,这对于人大来说,意味着独立在文、史、哲之外设立的国学院与国学专业实际上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而其更深层次的涵义,则说明“国学”在今日中国的地位与价值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之,人大国学院的“国学学位问题”,不仅仅只是中国人民大学一所大学的事,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镜子一般,凸显出了“国学”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种种磨砺曲折之后,在今日中国的命运又将如何的一个大问题。据报导,目前人大及有关国学专家正在多方奔走,呼吁尽快解决“国学学位问题”。他们建议:“将国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经学、子学、国史、国文、国艺、小学、中国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文化研究7个二级学科。他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力量,就国学设立学位进行调研论证。”(《光明日报》2007年10月24日记者来信)
二
人大与国学专家希望尽快解决国学学位问题的“国家有关部门”,就是指设在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下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也即教育部直属的24个司局级机构之一的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一个单位、两块牌子);而能否解决国学学位问题的关键之关键,是“国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列入国务院学位办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学科专业目录》)。那么,《学科专业目录》又是怎么回事?现行学科、专业是如何分类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重要性与“国学学位”的关系究竟如何?
局外人有所不知,《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是全国各地培养研究生的高校、科研单位等,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的依据。教育部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是1997年颁布实施的,按此目录,中国所有学科分为12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2个学科门类下面分为89个一级学科,如文学门类下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4个一级学科,法学门类下面分为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5个一级学科,也有的一个学科门类只有一个一级学科,如哲学、历史学;89个一级学科下面再分为386个二级学科,如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即: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即: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学科级别的核心是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有与无,直接决定着该学科的生死存亡。笔者作为高校教师,对此体验实在是太深刻了。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是各地高校向教育部申报博士点、硕士点的唯一“法定”依据。只有上了《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才可以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否则连申报的资质都没有。这就如同餐馆里的菜单,菜单上没有列出这道菜,你自然没有办法点。因而在高校内部,大家又形象地把《学科专业目录》称为“菜单”。
第二,是申报社科基金项目的依据。如中国语言文学仅有8个二级学科,致使很多学科专业无法申报研究项目。在“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几乎找不到大学语文、民间文学、儿童文学,这就在无形之中剥夺了这些学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第三,是各高校申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的唯一“法定”依据。教育部实施的国家重点学科,每五年重新评定、申报一次,因而凡是遇到重新评定、申报的年份,各地高校(主要是重点大学)都为为此而忙碌。重新评定、申报的国家重点学科就是根据《学科专业目录》中制定的那个二级学科,目录上有,就可申报;没有,就不能申报。一旦申报成功,该学科不但可以得到巨额科研经费,而且在教学科研人员编制、科研办公用房等方面都会得到诸多好处。由此足见这个学科级别关系之重大了。
第四,是各高校开设本科生课程的依据。凡是成为二级学科的都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否则最多也只是选修课。
第五,是设置教研室的依据。例如,中国民间文学以前是二级学科,因而不少高校的中文系都曾设有民间文学教研室。但自新的《学科专业目录》颁布以后,由于排斥了民间文学二级学科的地位,于是民间文学教研室就已成为昨日黄花历史记忆。
第六,是各高校人事部门制定教师岗位(教授、副教授)、定编定岗的依据,以及设置院、系、所的依据。因而二级学科的有与无,又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聘任与上岗、下岗,关系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由此足见二级学科的有与无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
如上所述,正由于《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一个学科的顺逆曲直、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乃至相关学科从业人员的职称评聘、上岗下岗等切身利益,实际上已经成为左右、指挥、整合、影响、决定着今日中国的学术与学科的命运。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要四处奔走呼吁解决“国学学位问题”的焦虑与紧迫感了。否则,如果二年以后,“国学学位问题”还未能解决,也就是还不能列入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专业目录》,那么,首届6年本硕连读的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无法授予“国学硕士学位”,而只能按相关的研究方向授予文、史、哲方面的学位。这不但意味着人大国学院试图建设一个独立的“国学学科”的努力没有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学位体制的承认,而且实际上通过《学科专业目录》这双“看不见的手”,预示着“国学学科”的尴尬处境还难以突破在今日中国的发展瓶颈。反之,如果“国学学位”能得到顺利解决,也即人大国学院如上所述提出的建立“国学”一级学科,下设经学、子学等7个二级学科的方案能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的审核批准,列入《学科专业目录》之中,那么,不但人大国学院与有关高校国学专业的“国学学位”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而且完全可以预估,“国学”学科将会在全国高校遍地开花,很快得到发展。到那时才会形成真正的“国学热”,一切有关要不要国学、国学该不该发展的争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实话实事,现事现办。那么,人大国学院面对当下学科级别的尴尬,又应如何应因对策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与突破。
首先是“国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重复问题。国学一级学科下设的7个二级学科基本上都与文、史、哲相关的二级学科交叉、重复。如:经学与哲学中的中国哲学、与历史学中的历史文献学;子学与哲学中的中国哲学;国史与历史学中的中国古代史;国艺与艺术学中的音乐学、美术学;小学与中国语言文学中的汉语言文字学、与历史学中的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文化研究与民族学中的中国少数民族史,与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由于国学一级学科下设的7个二级学科,几乎全与文、史、哲等相对应的二级学科交叉、重叠,这就势必会影响到设立“国学”一级学科的学科独立性问题。因而如何论证“国学”一级学科及下设7个二级学科的学科独立性、科学性、自足性、合法性,将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国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的“关键词”之一。一级学科解决了,“国学学位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借鉴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申报成功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先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暂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二、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三、调整增设后的相关学科及代码见附件。四、自颁布之日起,学位授权审核、研究生培养及其他相关工作按照调整后目录进行。”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自1997年颁布实施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至今十余年间,这是唯一的一次调整增设新的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由此足见申报新的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严肃性与难度。因而人大国学院要申报成功国学一级学科及所属7个二级学科,还要付出很大努力。
其次,增设新的学科,必然是由于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而对此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学术需求与培养人才的需求,具有增设新的学科的必要性、紧迫性与现实意义。因而人大国学院申报国学学科,自然还必须对国学在当今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现实意义等作出充分的论证,而这势必涉及到当下学术界、思想界对“国学”的不同看法与争鸣。例如,光是对“国学”概念之解释,就有种种不同意见。因而人大国学院能否申报成功国学一级学科及所属7个二级学科,能否解决“国学学位问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载于《学术界》2007年6期
【作者授权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上一篇】国学建设的中道(秋风)
【下一篇】清华新国学院的时代精神特征(秋风)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