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作者简介:李浩然,男,西元一九八八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博士(东洋哲学专业)。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著有《性其情:玄学向理学的演进与转化》。 |
“儒”很现实
原题:儒学与政治:“完美理想”如何面对现代考验
作者:李浩然(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博士)
来源:社会科学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初十日辛丑
耶稣2015年9月22日
哲学从来都是要指向现实。对于传统儒学与当今现实关系的思考,更加有助于我们发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不久前,由尼山圣源书院主办的“2015尼山新儒学论坛——儒学与政治”在儒学的源头、孔子的出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聚尼山,阐发传统儒学对于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价值。
中西比较中找回独特传统
对于正处在破旧立新、时代交替关键期的中国,在中西政治思想与制度的比较中讨论儒学,其实就是要互通互补,取长补短。谈论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总免不了涉及以自由民主等概念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念。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指出,把儒家的完美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关键在于弄清民主的真正含义。“儒家”这一概念在西方被翻译成“孔子主义”,但其精神实质并非是对某个个体的强调而是对于人与人关系的强调,并认为儒家的民主可以弥补西方重视个体性而忽视社群中的关系民主。
台湾:圣诞节期间展出的孔夫子
纽约大学熊玠教授则提出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了政治理念与实践各异。中国文化的大前提是人性本善,政府的职能在于主动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西方从教会文化中的“原罪”概念出发来树立法律,防止人性本恶的政府官员作恶,从而开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教授认为,人们会发现中国当今外交政策思想深深根源于儒家思想的传统,并特别指出中国的宇宙观相比于西方没有超绝的本体、没有二元的对立,这就使得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十分重视和平共处。
古代政治思想的扬弃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思想资源来推动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并且是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和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首尔大学郭沂教授指出,中国现阶段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意识形态;二是民族意识形态。前者是治国方针,决定着国家的政治体制,制约着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后者是民族灵魂,规范着伦理道德,护持着风俗习惯,支撑着精神信仰,维系着民族认同。
孔子雕塑——一件现代艺术品
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强调国民政治儒学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形态,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现代转型的时代产物,并认为它的内涵是:国民所有,国民所治,国民所享。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制度模式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既然新文化运动没有颠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则说明未来中国文化中的秩序问题,即权威、制度及价值建设的方向,应当从中国过去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充满了深厚自由精神的儒家传统中来寻找,即从人的尊严、价值与人格独立性的精神出发来发扬儒家价值系统。
儒学的现代政治方向
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历史,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政治思想资源。从商周时的先鬼后礼、敬天保民的思想到清代的“匹夫有责”观念、早期启蒙思潮,中国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儒学和政治不断互动的历史。对于与中国古代政治交织在一起的儒学的重新探讨,不仅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台湾慈济大学林安梧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君父”与“圣君”的结构生发出时间上越久远越接近于道,政体上越上层越接近于道的错置观念,并认为公民儒学中具有缔结委托性的政治连接的可能性,这种缔结不仅有利于血缘性的人伦次序,还有助于人格性的德行生长。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强调,儒学的政治理想和淑世情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儒学提倡的仁和礼都被工具化以后,儒学的政治理想也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了。所以今天我们要大力继承发扬儒学的经世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儒学的工具化倾向,以使儒学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复旦大学白彤东教授认为,周秦之变局所包含的哲学问题的实质,近似于西方的现代性问题。中国很早就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是其传统政治又不同于现代西方政治,这意味着可以有不同的处理现代性的方式,而中国秦以降的两千年政治可以为我们反思多种现代性与现代政治提供很好的资源。
在经典义礼中跨越时空
在中国哲学的视域内探讨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总要回归经典。这不仅意味着要对古代丰富的思想资源的寻找与提炼,更意味着对于已为人熟知的文本的重新阐释。在经典义理的解读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且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资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提出,应该把儒家思想中的“修己安人”作为当代核心价值理念。追求修己安人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性,这对于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认为,宋儒义理之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术形态,代表了儒家义理之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宋儒从儒家经典中阐发义理,一开始就是包含着创通经义与革新政令、世道人心与经邦济世的双重目标。宋学思潮中的不同学派学者均在强调自己的学术是一种“明体达用之学”、“内圣外王之学”,以解决历史上的人心世道、经邦治国的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陈来】儒服·儒行·儒辨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