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忠作者简介:尹志忠,男,西历一九四九年生,河南省安阳市人,曾在安阳市三十五中任教,现已退休。 |
微心得
作者:尹志忠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初六日戊戌
耶稣2015年7月21日
一、仁矣乎?未知。焉得仁?
孟子曰:“天下之士悦之(即名),人之所欲也。好色,人之所欲。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名色富贵这些欲望,用朱熹的话说:“极天下之欲。”也就是:天下之极欲。与之相对的贫贱苦难就是:天下之极恶,这在其他圣贤书中也能得到印证。
原文是: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我的解读: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没有喜悦的容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怒的容色。他自己当令尹时的政务,一定要告诉新任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占个忠字。”子张说:“能占个仁字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占个仁字呢?”
我的理解:要做到这个忠字,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贵与贱的得与失。要做到这个仁字,一个前提是要看轻名色富贵与贫贱苦难的得与失。仁包含着忠,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
二、存其心 养其性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我的理解是: 一个人能尽心地去学习圣人之道,就可以知道人的本性。即人的本性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和饮食男女[1],这些都来自于天,是天赋予每个人的。保存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锲而不舍,(即操而不舍)[2]使之扩充,并且发扬光大,以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仁义礼智。养护饮食男女,顺应天地自然,“不以人为害之。”[3](即顺而不害)[4]这就是在侍奉天。长寿短命都不会改变,做好自己,身外的名色富贵、贫贱苦难听天由命,绝不患得患失,这就是对待命运的态度。”
【注释】
[1] 见《孟子集注·告子下》然所谓性,亦指气禀食色而言耳。见《孔子家语通解·礼运第三十二》人之大端:指人的本性。
[2]、[3]、[4] 见《孟子集注·尽心上》。
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关雎》乐而补淫,哀而不伤。”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而哉。”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诗经》本三百零五篇,在《论语》中,两次直接提到,一次间接提到《关雎》这首诗,这不仅在《论语》这本书中绝无仅有,而且在其他圣贤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孔老夫子对《关雎》这首诗如此青睐,是因为他老人家在向人传达一种思想信念, 即人在面对美色时应持有的态度,那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我的理解:(1)淫乱胡来,做伤风败俗的事,让父母蒙羞,使亲人难堪,给家庭添耻。 如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朱熹注解:“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固所系为甚大。”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如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也就是:自己的行为当中要有一个耻字,走出国门,别给国家添耻,走出家门,别有辱门庭。(2)乘人之危,做伤天害理的事。造成他人心灵痛苦,迟早要报应的,祷告谁也无用。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于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曾子所描述的:“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哀而不伤。”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我的理解:(1)伤害自身,进而危害父母。如孟子曰:“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又如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2)伤害他人,进而危及社会。如子曰:“逆人伦者,罪及三世。”“君子怀刑。”如《中庸》记载:“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义者,宜也。”就是要做到适宜,例如做到《婚姻法》中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如《左传》中:“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四、四个学会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有一次去学校,影壁墙上的几行鲜红大字一下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落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几行鲜红的大字让我感到十分惊喜,这不就是孔老夫子的文化理念和他老人家的教育目的吗!面对这几行不寻常的大字,我在沉思,这几十年的读经,古圣先贤在“四个学会”上都告诉了我 什么呢?
(一)学会求知。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根据这一理念,我的学习目的是:
(1)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格物穷理,以古圣先贤所传达的思想信念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2)学习孔孟之道,避免大的过错,做最好的自己。
(3)“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1]我学到的东西,不是讲给别人听的,我学到的东西导致行为改变,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获得心里安生,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的归宿。
(二)学会做事。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根据这一理念,我的做事原则是: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危害父母的事不做。
(3)背离妻子儿女的事不做。
(4)伤害亲戚朋友的事不做。
(三)学会共处。“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2]
(1)“修十义。”[3]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
(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也如朱熹所说:“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遽为忧喜,观人者不可以是轻为进退。”
(四)学会做人
(1)责任与义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2)继承父亲遗志。“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6]
父亲遺志行圣人之道
老爸嘱托走先贤之路
念念不忘
(3)践行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我总结出最适合我的三十二个字)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名色富贵乐而不淫,遭遇贫贱苦难哀而不伤。
孔子说:“强仁。”孟子说:“强恕而行。”“强为善。”习近平在《谈治国理政》中指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遵照至圣、亚圣、一代明君的教诲和指示,我必须强迫自己“克己复礼。”强迫自己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迫自己成为好人。(即面对名色富贵乐而不淫,遭遇贫贱苦难哀而不伤。)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不恒其德,或承之羞。”[7]所以“德”这个字,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终于有一天恍然大悟,原来是:人人修十义、履四非、一心践行。这就是德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啊!认识你,还在途中。
【注释】
[1] 见《孟子 • 尽心下》
[2] 见《孔子家語· 礼运第三十二》也见于《礼记· 礼运第九》
[3] 见《孔子家語· 礼运第三十二》也见于《礼记· 礼运第九》
[4] 见《论语·宪问十四》
[5] 见《论語·公冶长第五》
[6] 见《论語·学而第一》
[7] 见《易经·恒卦·爻辞》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秋风】我为什么要办弘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