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思】《君子规》——卷一《仁》

栏目:经典诵读
发布时间:2015-01-05 22:33:52
标签:
陈杰思

作者简介:陈杰思,男,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华族,云南江川人。现职为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华义理》《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义理经典》等。

 


《君子规》

卷一《仁》

编著:陈杰思

书写:陈平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时间:甲午年十一月十五

      西历2015年1月5日

 

君子规前言

 

陈杰思

 

十多年来,我一直倡导: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中文、中华义理、中华历史这三门国学核心学科设置为必修课程与必考科目,将书法、国画、武术、中医养生、术数、中华民俗、中华礼仪、中华歌舞、中华工艺、中华建筑园林、中华音乐、中华戏曲、中华饮食、中华科技等国学一般学科设立为选修课程。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该不该学?中华民族的道德理念该不该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该不该学?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该不该学?中华民族的人生哲学该不该学?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该不该学?我的答案是,绝对应该学!以上六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也不能按照西方学科的标准将它们分别派送到哲学、价值学、伦理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中去,这六个方面整合成一个学科和课程,就叫中华义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补修中华义理这门课程。

 

《君子规》确立了君子的标准,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圣贤的英明教诲,是从中华文化经典这座富饶金矿中提炼出来的金子,是中华民族数十亿人民以生命实践验证的人伦大道。《君子规》根据《四书》、《五经》、《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提供的思想、语言编撰而成。本书简要阐明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即是中国精神。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和省份都提出了自己的精神,如果没有统一的中国精神加以统摄,就会造成思想偏狭与精神分裂。中华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与四大发明并列的人文成就。

 

《君子规》与《弟子规》的区别是:1、《君子规》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形态中的人格模式,《弟子规》是古代专制社会、宗族社会、农耕社会的人格模式。2、《君子规》全面展现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弟子规》则着重展现孝、礼、信的内容,缺乏刚毅、自主、进取、爱国等方面的内涵。3、《君子规》是先秦儒家倡导的成人人格模式,《弟子规》则是清代儒家倡导的儿童人格模式。所以,修学《弟子规》之后,即应转向修学《君子规》。或者,直接以《君子规》作为修学国学的第一阶梯。

 

中华义理课程以《君子规》为入门之书。在学习《君子规》之后,即转向学习《中华义理》十卷本,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本。支离破碎、浅薄间断、学思分离、知行分离是当前国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克服上述难题,国学教育义理模式提出诚敬、理解、体悟、集萃、诵记、涵养、信仰、力行八项原则,建立了系统完整、持久深入的国学教育体系。

 

《君子规》出版后,纳入教育部传统文化教育课题实验读本《中华诵 经典义理教程》,列为农家书屋藏书,国际儒联儒学普及委员会、香港孔教学院、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中和书院等机构给予大力支持,让《君子规》在实践中走向完善。在厚黑之学、小人之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三俗文化、假大空泛滥的当今,重新树立中华十大义理,实乃当务之急!

 

《君子规》的修学方法是:以每组24字为一个诵读单元,正文(硬笔书法部分)每诵读三遍,就将译文诵读或默念一遍(需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一个单元如此反复多遍,在本单元牢记之后,进入下一单元。将整本《君子规》正文背会,就等于将《君子规》与自己的心灵生命融为一体,不离不弃,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面对何事,《君子规》都会给你正确引导!书中硬笔书法可供广大学习者临摹之用。

 

【正文】

 

 

 

《君子规》是历代圣贤的教诲。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出自于经典。敬畏天地,尊崇孔孟,依据正道,修养身心。

 

 

仁的道理,是爱他人,利于他人。“仁爱”中所说的爱就像是苗,是以仁慈善良的本性为根。仁属于品性,爱则是情绪,涵养品性,才能矫正情绪。

 

 

天地的大德,是生养生命。天地的大德,赋予人身,即形成仁的品格。观赏万物的蓬勃生机,返观自我的蓬勃生机,由此可以看到,天地生养万物之心。

 

 

如果有美味佳肴,却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有多美;如果有至高大道,却不去修学,就不知道它如何崇高至善。

 

 

种植树木者,必须培养它的根;培养道德者,必须培养他的心。圣贤宣扬的大道,存在于人心之中,即能成就品德,并见诸于行动。

 

 

立志于正道,依据于道德,依从于仁义,游身于技艺。不能修养道德,这是我所忧虑的事。以不义的手段求得的富贵,就像天上浮云一样。

 

 

体知义理的,是道心;感知声色的,是人心。道心确立,人心顺从道心。在知觉灵敏之处,存在着天理。

 

 

同情心,即是仁爱之心的发端处。自尊自爱,然后推己及人。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及到尊重他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推及到爱护他人的晚辈。

 

 

只要是人,都要互相关爱,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普天之下,大家皆是兄弟姐妹。天、地、我,应当结合为一个整体。

 

 

相互做有利于对方的事,不要相互伤害。怜爱众生,怜爱万物。怜悯别人的痛苦,解救别人的危难。为别人获得幸福感到欢喜,为别人遭遇灾难感到忧虑。

 

 

自己要安身立命,也要帮助别人安身立命;自己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自己不想遭遇的苦难,不要施加在别人头上。自己所喜好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以自身作对比,设身处地体谅他人;以自己的心思,去体会别人的心思。当自己处在温暖之中,要想到别人的寒冷;当自己处在平安之中,要想到别人的危难。

 

 

安心居住于仁爱的“宅院”里,行走在正义的道路上,以文化来结交朋友,好的朋友可以辅助自己的仁德成长。存善良之心,讲善良之语,行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

 

 

良知是仁义之心,纯粹至善,我心中本来就有。良知得到涵养,就会滋长;失去涵养,就会泯灭。

 

 

心中感到不安,就是良知萌发。有不忍之心,就是善心生起。于国于家,都没有抱怨。内心没有愧疚,就会无所畏惧。

 

 

仇恨和怨气太重,道德之心就会消失,邪恶的欲望产生,就会使良知泯灭。善念生起,心灵就是光明的。私欲蒙蔽,心灵之光就像灯一样熄灭。

 

被欲望牵动,被私心蒙蔽,怒火相互激荡,万物就会被毁灭。克除私欲,去除蒙蔽,恢复善性,天理彰显。

 

 

有仁爱之心而没有智慧,践行爱却不知道分别;有智能却无仁爱之心,知道该怎么做却不去做。智者喜爱活动,仁者喜爱安静,智者生活快乐,仁者健康长寿。

 

 

要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心是身体的主人,就像树有根一样,心性如果坏了,行为必定是邪恶的。

 

 

说话的人没有什么罪过,听话的人应引以为戒。看到善行,向它看齐,有了过错,就要改正,善性就会日益增长,恶性就会日益消减。

 

 

鱼离开了水,就会鳞枯而死;人离开了书,精神就会感到空虚。游身于山林之间,杂念就会平息;游心于典籍之内,俗气便会消失。

 

 

心头一出现恶念,魔鬼就会相随;心头一出现善念,祥和瑞气就会产生。正道树立,邪道才会消退,高雅的风气树立,低俗的风气才会退去。

 

 

《论语》这本书,建立了做人的标准,众多的弟子,记录着圣人的言行。《孟子》这本书,正义高及云天。如果正道丧失了,品德就会缺损。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