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年献词】重建文化制度,迎接儒家复兴—— 、中国儒教网夏历新春暨西历新年联合献词

栏目:独家首发
发布时间:2014-12-31 21:29:04
标签:元旦献词

创办于二〇〇八年,以承续儒家文明、推动中华复兴为己任,坚持儒家立场、民间身份、公益性质,以“立场明、水准高、信息新”为工作标准,重点发布当代儒家的最新 成果、社会热点评论及民间社会实践信息,努力打通学术与社会之间的隔阂。编发《儒家邮报》(电子),主持出版儒生系列图书,组织、支持开展各种思想文化活动。

重建文化制度,迎接儒家复兴

—— 、中国儒教网夏历新春暨西历新年联合献词

作者: 、中国儒教网

时间:甲午年十一月初十

          西历2014年12月31日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已有几个年份,如甲申年暨西历2004年,被称为是中华文化复兴之元年,但甲午年暨西历2014年,独可谓儒家文化复兴之元年。

 

之所以作如是观,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复兴之重要性,尤其是亲自出席国际儒联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孔子和儒家,充分肯定其思想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历史、现实及未来发展之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习近平主席的举动,是自中华文化中衰百余年来,儒家儒学儒教退出政治之后,俗王与圣王、君主与教主的首次对话,现代与传统、政治与文化的深度交流,是中华文化复兴由泛泛之国学复兴进入纯粹之儒学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儒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包括政治在内全方位国家社会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

 

习近平主席的举动,自然反映了其作为国家领袖的个人品性与志趣,但更是中国在经过长时间轰轰烈烈的“上马取天下”阶段之后,因政治合法性遭遇多重危机,且因仓廪实而要求知礼节,列国争而凸显本土性等多重因素的助力下,必须走“下马治天下”之路的必然反映——这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在历史上,重新回归儒家儒学儒教的政治社会改革运动,是为复古更化。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经历高、惠、文、景四帝60多年的糅杂治理之后,在汉武帝带领下走上了复古更化的道路,奠定了两汉四百年基业,开创了中华文明盛世。今天,中国在经历毛、邓、江、胡四公60多年的糅杂治理之后,能否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走上复古更化的道路,再创中华文明的新辉煌,无疑是极端令人期待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习近平主席执政两年来,虽然屡屡作出重视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种种言说和姿态,但与其满满的信心和期待相比,中华文化之复兴并未见有多大的起色。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耶诞节期间,几近于举国为之若狂,城市乡村、大街小巷、酒店商场一片耶诞氛围,而几所学校师生提倡“中国人过中国节”的文化自觉行为,则被指责为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之举。这表明,西洋宗教文化已经悄然成为中国人的潜意识,而中华文化之主体性则严重沉沦,不见踪影。

 

在西洋文化盛行几百年、中华文化沉沦上百年的情景中,我们不宜简单指责国人的文化无意识。但是,在习近平主席高调表态同情了解并支持复兴中华文化的情况下,中华文化始终未见大的起色,必然有其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需要好好予以探究。

 

原因很多,绝大多数官员仍昧于“打倒孔家店”甚至“批林批孔”的“文革”思维之中,因而对习近平主席的意图一则不领会,二则不谋划,三则不作为,致使其曲高和寡。另有一条原因也十分重要,即复兴中华文化虽然见之于言论,且亦见之于部分人的行动,但尚未有文化制度层面的保障,因而得不到持续有力的支持。须知,文化上端可以大象无形、神而化之,但底端必有坚实的制度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坚强保障。

 

比如,儒家儒学儒教之所以上下五千年成为弥贯中国方方面面的主流主体主导的思想文化,固然有其高明伟大之处,但同样也离不开诸多文化乃至政治制度的保障,如郊天地、祭祖先、建孔庙、立太学、读经典、行科举,等等,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坚实且成体系的文化制度作为保障,任何的文化都会变成空中楼阁或镜中水月,根本谈不上复兴或发展——更何况中华文化还是大病未愈的情况下呢?

 

职是之故,我们首先高度赞赏并支持习近平主席执政两年以来种种为中华文化复兴所作出的呼吁和努力。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地希望,中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能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出一系列既有传统性、又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可操作的文化制度,作为支撑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保障。

 

的确,重建文化制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书》云“三年考绩”,子曰“三年有成”,站在甲午年尾乙未岁首的交汇点上,在习近平主席执政的第三个年头里,我们希望在以下几点文化制度的恢复和重建上,能够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是突破:

 

其一,隆重纪念孔诞: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国教师节。同时,我们呼吁民间社会持续发起并推动“中华圣诞日”活动。

 

其二,采用中国纪年:以孔子纪年为中国官方主要纪年,以西历纪年为中国官方辅助纪年。同时,我们呼吁儒家儒学儒教乃至广大中华文化信徒,自觉而又坚定地使用孔子纪年。

 

其三,优化孔庙使用:孔庙交由儒家儒学儒教社团管理运营,免费对公众开放,同时规划修缮和重建一批孔庙,使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座。同时,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工商界人士,能募捐善款重建或新建当地孔庙。

 

其四,重建国家祭典:祭祀天地、黄帝、孔子、英烈四大国家祭典,国家领导人主祭或派员与祭。同时,我们呼吁每个家庭都在自己的家中祭祀昊天上帝、至圣孔子和列祖列宗的“三本堂”。

 

其五,建立孝假体系:将重阳日法定为敬老节,将带薪年休假和探亲假法定在父母生(忌)日时段,为公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放百日丧假。

 

其六,推行经典教育:国学经典进入大中小学国民教育体系,使经典成为必修课、考试课、学分课。同时,我们呼吁社会支持兴建以教学经典、传承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民间书院、学堂、私塾等。

 

其七,设置教研机构:在专科大学设立“国学院”,在综合大学设立“儒学院”,在人北清师等重点大学设立“经学院”,成立中国文化大学、孔子大学、儒教大学,专门研究弘扬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

 

其八,实行新型科举:将四书五经纳入国家公职人员选拔考试体系,使之成为一门有之不必可、无之必不可的考试课程。

 

以上几条关于文化制度方面的建议,对于复兴中华文化而言,是基础的、必要的、可行的。这些建议能够得到切实的采纳与实行,是我们对乙未年的期望。


孔元2565年11月10日暨西历2014年12月31日

和中国儒教网联合敬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