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杭书院】书院中国·苇杭国学周 儒学讲会简报

栏目:儒教社团
发布时间:2014-08-31 18:58:37
标签:苇杭书院


 

 

书院中国·苇杭国学周

儒学讲会简报

作者:董卫国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时间:甲午年八月初五

            西历2014年8月29日

 

 

 

2014年8月16日至22日,“书院中国·苇杭国学周”儒学讲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敬华实验学校举行。此次国学周活动的主题为“教育的传统”,系苇杭书院年度儒学会讲的计划内容。特邀国内儒学圈和教育界同仁,一起探讨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希望为现代中国教育寻找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此次活动由苇杭书院和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由苇杭书院组织安排,协办单位包括敬华实验学校、博雅书院、华文化大学网和一谦学堂。为期一周的会讲活动,前来听讲的学员达400多人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8月16日上午,国学周活动特邀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钱逊先生开讲。钱逊先生多年一直热心支持苇杭书院的公益文化活动,2013年受聘为书院荣誉理事长。钱先生为大家做了《读论语学做人——论语的真义》的讲座。钱先生认为,《论语》的核心强调一个“仁”字,《中庸》说“仁者,人也”,仁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论语》的真义就在于教人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钱先生的讲座娓娓道来,平时的语言中饱含着儒者的生活智慧和长者的殷殷期望。

 

8月16日下午及17日上午,国学周活动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张之锋老师讲述《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张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多年来淡泊名利,兢兢业业,系统发掘和整理中国传统蒙学教育的文化资源,2011年受聘为苇杭书院教席,长期支持书院的文化公益活动。张老师的讲座,集中展示了他近八年来来刻苦钻研的成果,系统介绍了传统蒙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核心精神和主要典籍。在张老师的讲解下,大家惊讶的发现,古代蒙学教育系统完备的体系和浩如烟海的资源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张老师的讲座受到与会听众的一致赞赏。

 

8月18日,国学周活动邀请来自台湾的曾国俊先生讲述《传统文化在台湾的教育与实践》。曾先生是台湾道禾教育基金会,道禾实验中小学、幼儿园、六艺文化馆等教育机构的创办人和执行长,在台湾探索、推行传统文化教育长达二十多年。他创办的道禾教育事业,吸取传统书院教育的精神,结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现状,形成了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一整天的讲述中,曾先生结合大量图片和影视资料,向大家展示了道禾书院的教育模式,并讲述了传统儒家六艺之教对道禾教育的借鉴意义。

 

8月19日,活动邀请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常务理事,滹阳四书学馆馆主李冀良先生做《私塾教育在当代民间》的报告。现年73岁的李冀良先生幼年受过完整的家庭私塾教育,对经典的吟诵及解读有深入独到的思考。上午,李先生按照传统私塾讲课的方式为大家逐字逐句讲解《礼记·儒行》,下午,李先生结合个人幼年经历给大家介绍了传统私塾教育的基本情况。清朝末年开始,私塾教育逐渐为新式学堂取代,出生在民国末年的李先生因为特殊的机缘才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李先生的讲解,为我们真实了解私塾教育传统提供了帮助。

 

8月20日上午,活动安排陶广正先生做《悬壶济世——中医的教化意义》的讲座。陶先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陶先生不仅仅是医术高明的中医,而且对儒道两家传统文化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陶先生的讲座结合自己多年学医、从医以及学习古典文化和书法的经历,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讲述了传统中医“医者父母心”的社会教化作用,悬壶济世的儒者情怀,体现了中华医学与儒家人文精神的水乳交融。

 

8月21日上午,活动邀请廖申白教授做《哲学家教育与儒者教育》的讲座。廖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在古希腊伦理学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廖老师以柏拉图和孔子为例,既总结了中西方共通的广义的综合性教育,也具体分疏并讲解了古希腊哲学活动中的“教育”和春秋时期儒者的教育之间的不同,进一步谈到后世儒者和哲学的教育蜕变以及对后世技艺的教育的洞察与反思。

 

8月21日下午,活动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弘道书院院长秋风先生做《从社会治理到人文教化——儒家的教育传统》的讲座。秋风先生是国内著名儒家学者,近年来在儒家政治思想、华夏治理传统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且积极参与儒家弘道事业。秋风先生在讲座中强调了儒家人文教化的传统,认为应该把传统的儒教定位为“文教”。同时,“四书”的教育应该成为文教的重要内容,要体会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教育的体系性与深刻性。两位教授都从学院派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解读了传统的教育精神。

 

8月17日下午、20日下午及8月22日全天,苇杭书院山长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杨汝清先生做《孝道与家教的当代价值》和《孝道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讲座。杨汝清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多年来积极投身国学公益文化活动,2006年在北京发起创办苇杭书院,长期组织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讲学活动。杨先生认为,孝道是传统儒家的根本精神,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支柱,也包含着中国人立身处事、安身立命的根本智慧,传统的家庭教育就是以孝道为核心的做人的教育,回归孝道才能重建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杨先生潜心研究儒家孝道多年,身体力行,深造自得,听众无不心悦诚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人类发展史上亘古不变的主题。教育的方式有时而变,但教育之本质无论古今中外未有不通。

 

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视教育的文化体系。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即一种做人的教育。德行教育为本,知识技能教育为末,本末一体,不可偏废,这是儒家的根本精神。这种教育精神的传承维系着文化的命脉,支撑着社会的人文精神,值得为任何时代所重视和借鉴。对“教育的传统”进行深度探求并寻找其与当代教育的接榫对当下的国学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次活动采取了中国古代书院讲会的传统形式,对孔子像和主讲老师都要行礼以表礼敬之心。“讲会”亦称“会讲”,是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中重要的学术研讨方式,同道师友聚在一处清雅的场所,进行学术讨论或会同讲学等活动,向德行、学问俱佳的同道师友求学问道。讲会之风南宋最盛,著名的岳麓书院朱子(晦庵)和张子(南轩)的“朱张会讲”以及鹅湖寺朱子(晦庵)和陆子(象山)的“鹅湖会讲”,历千年而余音袅袅。

 

“『书院中国』•苇杭国学周——教育的传统”儒学讲会以“讲会”的方式呈现于世,便是期待在此宏大的语境中撷取片语数境,与有识者共论之,为当下教育的出路问题提供一种思路,聊备借鉴。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