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剑】安庆劈棺、庙祭与殡葬改革新方向

栏目:殡葬改革
发布时间:2014-06-09 05:56:47
标签:平坟、殡葬改革
杜吹剑

作者简介:任重,曾用网名“读书吹剑”,笔名杜吹剑, 创办人暨主编。


 

 

安庆劈棺、庙祭与殡葬改革新方向

作者:杜吹剑(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2014年6月9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6月9日

 

 



(图片说明:5月24日,安庆市桐城新店村,40多副棺木被砸坏后,扔在村边的荒地上。25日,桐城市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称,经摸底,桐城全市共有4.6万副棺材,已被处置(销毁)的约4.5万副,剩余800副左右棺材仍保留在居民家中。图/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来源:新京报网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4/05/28/318567.html )


近日,安徽安庆以行政命令强推火葬,限期要求乡民砸毁棺材,有高龄老人因不能接受火葬而自尽。实际上,自推行火葬以来,此类悲剧并非首次发生,全国各地亦皆有传闻。“死不起”的问题尚未解决,“逼死人”的问题再度出现,殡葬改革何去何从,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殡葬改革并非简单地强制火化,更不等同于粗暴平坟迁坟,这在政府有关法规政策及领导人的文章讲话中,都非常明确。可是,现实让人悲观,如学者吴飞指出:“一方面,丧葬业变成非常暴利的产业,人们总是哀叹死不起人;另一方面,丧葬却越来越成为一个极其边缘的行业,只要有机会找到正当职业者,往往不会去选择埋死人,而从业者常常腰缠万贯,却连对象都找不到。一方面,地方政府以打击封建迷信的名义平掉乡间原始的土坟;另一方面,拔地而起的城市墓园又让人们越来越忧虑未来的环保问题。”


中国传统殡葬形式是土葬,与之相应的则是墓祭(扫墓)。通过祭祀仪式活动,身心情感参与其中得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高度整合、催化升华,以“慎终追远”而实现“民德归厚”。自近代以来,尽管经过一次次文化激进主义的冲击,但中国政府在2008年,终将以祭祖扫墓为精神核心的清明节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其用心,不言自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村聚族而居的居住形式逐渐解体,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让位于核心家庭,夫妇与子女构成家庭的基本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更应该强调个人的家庭观念与社会责任,以家庭和睦促成社区稳定,进而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但殡葬及丧礼在今天的中国,遭遇重大挑战,而现行的殡葬改革效果让人不满,指导理念令人质疑,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殡葬改革的主导理念是反对封建迷信、节约土地。将承载精神信仰的传统礼俗,斥之为“封建迷信”,不但认识错误,而且忽视了丧葬礼的文化意义和教育功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传统葬礼的内在精神,不但是对个体情感需求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考量,也是为了达到培养社会有机性、提升整合社会资本之最终目的。


可是,强力推行的殡葬改革不顾城乡地区差异,强制废除土葬实行火葬,却并未实现高火葬率。大部分死者火化以后仍要土葬,违背改革初衷。打着移风易俗的旗号强推殡葬改革,仅仅从现实功利出发狭隘理解和处理丧葬礼,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则是逐渐消解了丧葬礼的文化意义而致使其特有的社会教化功能不再,蔽于用而不知文,得不偿失。


任何传统习俗,都可以也需要因应时世做出改变,但应该对其内在的合理精神,予以继承和发扬,情感与理智于此方可统一。面对城市化这一客观趋势,死人与活人争地,平坟即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2012年,河南周口曾发起“平坟运动”,遭到各方强烈反对,成为轰动一时的公共事件。人们反对平坟,不仅是反对其后台决策过程不透明,怀疑其有政绩冲动、商业动机等等,更主要的是反对其“一平了之”的简单做法。既然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情况客观存在,但活人的问题应该具有优先性,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土葬墓祭必将趋于弱化并予以改革,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就是以庙祭为主。


庙祭是指在家庙或宗祠中,祭祀祖先神主牌位。庙祭也是中华传统祭祖形式,在今天很多地区仍然保留,主要是在宗祠和家里供奉祖先和天地君亲师牌位。在城市,已不是聚族而居,需要根据新情况,对古礼进行因革损益推行庙祭,探索建立家庙祠堂,诸如,在社区内建公共性祠堂,在城市范围内一姓建一宗祠,在祖居地或郡望所在地建全国性宗祠。


以庙祭为主,并不是立即取代土葬墓祭,而是根据城乡、地区差异,在尊重本地习俗和民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予以引导,切不可以行政手段“一刀切”强制推进。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土葬墓祭和火葬庙祭可并行;在地狭人稠的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既要在荒郊野外加大对家族墓地和公共墓地的规划力度,更要重视宗祠和公共祠堂建设,用以供奉骨灰和亡灵牌位。在人口密集土地匮乏的城市,则以火葬庙祭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应立法规定土葬不得用水泥砖石筑造,以便三、五代后,土坟可以自然湮灭。


推行庙祭,是在现有土葬墓祭之外,再给民众一个安顿亲人亡灵的选择机会,但其根本在于重建神圣性,给予子孙亲属同样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这也是追悼会之类的形式所欠缺和不可取代的。若庙祭取代墓祭成为殡葬改革新方向,并确立“慎终追远”这一主导理念,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民众初步接受后,社会殡葬习俗自然会有新的演化,最终形成适应时世的主导性新礼俗。

 

                                 发表于2014年6月9日环球时报,有删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