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剑】多民族国家如何建立国家认同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4-06-05 20:44:27
标签:
杜吹剑

作者简介:任重,曾用网名“读书吹剑”,笔名杜吹剑, 创办人暨主编。

 

 

多民族国家如何建立国家认同

作者:杜吹剑(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2014年6月5日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北京牛街礼拜寺)



       

(在北京牛街礼拜寺中的回族穆斯林)


      近日,乌鲁木齐市发生爆炸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继今年三月份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之后,又一起同类事件,来自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也引发了人们对少数族群宗教信仰与国家认同关系的思考。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保持少数族群和边疆地区对国家的认同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等因素交互作用,其中,宗教、文化构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以前较为忽视的方面。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主体性宗教,儒释道三教合一,在中国历史上是主导性宗教,其中儒教是主干。当然,任何宗教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如后来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宗教的组成部分。
        
        多民族国家中多种宗教并存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主次从属地位必须明确,不然肯定会引发混乱和纷争。遍观美欧诸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美国总统在就职宣誓时,手按的是基督教圣经,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美国宪法实质上就是一部宗教法典,规定了基督新教的价值观,对此,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有专门论述。英国明确圣公会的国教地位,国王就是圣公会的领袖。希腊宪法明文规定东正教是“国教”。北欧一些国家则以路德宗为“国教”。
        
        至于俄罗斯,苏联解体后,外来宗教对东正教带来极大冲击。1997年,俄罗斯颁布了新宗教法,规定任何宗教组织必须在政府管理机构颁发确认其在该地区存在不少于十五年的证明后,才能够合法注册,此举是用国家干预的特殊办法避免外来宗教的扩张性竞争,以保护东正教在俄罗斯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说,任何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只有确立了主导性文化(宗教),其他文化(宗教)才会各得其所、安分守己,各种文化(宗教)才能各美其美、和谐相处。概言之,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前提是文化融合,文化融合的手段则是教育。
        
        回族穆斯林的中国化经验,在今天是一笔宝贵财富。作为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回族早在明朝就开始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探索。这一系列的历史进程主要是透过宗教经典的汉文译著和以儒诠经(以儒家思想和语言解说伊斯兰教义)的教义阐释方式来完成的。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蓝煦、马联元等。这些译著的作者,一般都从小攻读中国文化经典,是“怀西方(指阿拉伯地区)之学问,习东土之儒书”的学者,有些人甚至是儒、释、道、回“四教兼通”的宗教学者,故使得其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重合统一,消除了二者之间的冲突和张力。


        经过明清几百年的持续本土化努力,我们看到,回族的伊斯兰教已经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一点单从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回族清真寺建筑即可看出。而郑和、海瑞、李贽、马本斋、白崇禧等诸多回族历史名人,不仅都以中国人自居,而且很少人会注意到其宗教信仰取向和族群身份。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与彻底的无神论教育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则比较温和,切近日用伦常,容易为人接受,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能力也容易促进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西方所谓的“宗教战争”,即为最有力之例证。在充分尊重新疆当地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交流,有助于加强不同族群的理解和沟通。尤其是在专门培养神职人员的经学院教育中,要加入国家的历史文化内容,使广大少数民族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浑然一体、并行不悖。就像历史上佛教进入中国一样,新疆伊斯兰教的逐渐本土化、中国化将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进而降低国家分裂的危险。


作者惠赐 首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