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自成】传统文化精华与习近平治国理念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4-02-24 22:22:08
标签:
叶自成

作者简介: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思想、对外开放与中国现代化。主要著作有《中国大战略》、《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新中国外交思想》、《中国崛起——华夏体系500年的大历史》等。


 

“原点”之思:历史、典籍中的执政思想源泉

——传统文化精华与习近平治国理念

作者:叶自成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1月上

时间:2014122

 

 

 

【摘要】习近平是我党历史上一位熟知中华历史文化经典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领导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厚重的历史影响。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既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获取正能量,又反过来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精华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习近平  治国理念  传统文化  新型领导人  执政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从十八大就任党的总书记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年时间中,无论是在中国的内政还是外交方面,习近平都提出了许多新理念。这种治国理念既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源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提炼和总结。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厚重的历史影响。

 

习近平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位熟知并广泛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领导人

 

习近平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兴趣,是我党历史上继毛泽东之后,又一位熟知并广泛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领导人。在20032007年这四年多时间里,习近平为《浙江日报》写了两百多篇短文,后来汇集为《之江新语》出版。在这本小书中,他先后引用过的经典不下数十本、篇,笔者在此试举其中数例如下:

 

在谈要有艰苦奋斗精神时,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谈学习境界时,引王国维的治学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谈努力打造信用浙江时,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谈领导人应有战略思维时,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谈领导干部要珍惜在位时间时,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但愿苍生倶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于谦《咏煤炭》);谈平安和谐时,引“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就说“和为贵”(《论语·学而》),“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在谈到文化是灵魂时,引“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在谈多读书、修政德时,引“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洪范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谈到弘扬正气时,引“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顾炎武《与公肃甥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谈人人尽职工作时,引“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朱熹《礼记·学记》注解);谈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时,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谈求知善读、贵耳重目时,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谈勇攀科学发展高峰时,引“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谈要善于学典型时,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谈求真务实时,引“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申鉴·俗嫌》);谈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时,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谈为政者需要学与思时,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和“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左传》)。②

 

这些引语中,以《论语》为主,有《孟子》、《中庸》、《左传》、《老子》等广为人知的经典,还有许多是一般人甚至学者也不熟悉的,如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于谦的《咏煤炭》、荀悦的《申鉴·俗嫌》,这说明习近平很早就开始广泛阅读,才能熟知于心,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向国内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软实力

 

十八大后,习近平延续了这种讲话风格和习惯,无论是在国内讲学习的重要性,谈党的十八大精神,还是在出国访问的重要讲话和与外国记者的问答中,习近平总能根据当时讲话的主题,恰当地引用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来表述他的思想。

 

20121117日,习近平在谈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时,引苏轼《范增论》中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论证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③

 

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引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说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2125日,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引《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表明中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013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例如,他引《孟子·尽心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会贻误大事,引《论语·雍也》第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的最好教师是兴趣,引《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引《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说明如何学习,引《荀子·大略》中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④

 

2013317日,习近平引《诗经·召南·采蘩》中的“夙夜在公”表达他担任国家主席职务后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的决心。

 

2013319日,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荀子·儒效》中的“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来说明要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引《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明中国政府说话是算数的,引《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表达履新职后深感责任重于泰山的心情,引李涉《题鹤林寺壁》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表示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2013322日,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引中国古代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把旅游和读书结合的传统。

 

2013325日,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时引王安石《明妃曲》(其二)中的“人生乐在相知心”表达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2013327日,习近平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引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卷第三十八》中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肯定金砖五国为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一起。

 

201341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汉代桓宽《盐铁论》卷二之枕边第十二篇中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引晋代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和《尚书·君陈》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应坚持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201352日,习近平给北大学生回信中引用欧阳修“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0135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宋代刘斧《青琐高议》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说明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的历史规律和“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引《尚书·周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引袁枚《续诗品·尚识》中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鼓励青年人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引《大学》(第三章)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引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勉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2013531日至66日,在应邀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走一路,引一路,用他所熟知的中国经典表达对拉美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如在墨西哥访问时,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中的“宾至如归”,表达对墨西哥人民的友好情谊;引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引庄子《逍遥游》中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表示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引元代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中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中墨两国人民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⑤

 

大量广泛引用中国历史的这些经典名言名句,使得习近平的讲话既生动、精练、简洁,又高度概括、别有情趣,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习近平自觉和大量地引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向国内国际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

 

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吸取治国理念的思想养料

 

习近平不仅把大量引用经典作为讲话生动有趣的一种风格,而且从总体上更加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吸取治理国家的思想养料。⑥

 

习近平在就任总书记后第一次记者见面会上讲话时,就高度评价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⑦

 

习近平上任后打造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概念,也是建立在大量吸收中华历史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正如学者所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⑧

 

习近平是自觉地把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紧密对接的实践者。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了两者的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他特别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⑨

 

在习近平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以民为本、以法治国、解放思想和发挥社会及民间积极性等治国的基本理念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传统治国思想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早在2005223日习近平写的一篇文章中就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⑩习近平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必须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老子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滋养可持续发展观:第一,老子思想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可持续发展观,老子是人类世界中最早提倡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享受自然的思想家,最早提出人类社会应与自然和谐一体。他的“道法自然”、“莫之爵而常自然”、“辅万物之自然”的思想,他的如果人类“遵道而行,则万物将自宾(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思想,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是领先的,也被西方世界广泛接受;第二,老子不仅从宏观上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一体,也从个人微观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个人修身养性之道,倡导个人生活要自然而然,不要过多追求各种难得之货,不要超越人的自然而然的需求去追求奢糜的生活,以朴为美,以简约为美,人反而可以达到长生的目标。

 

以民为本。2007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先后写了《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5日)、《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6日)、《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7日)等三篇文章,表达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认为应该如贤者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必须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11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的历次讲话中,“人民”都是一个突出的关键词。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念的当代价值,也是民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对接。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也有多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等等。12

 

所有这些,都可以在道家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中找到丰富的资源。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的善治和以百姓的态度为最高和最后的政治评价标准;孔子使民富庶教的思想,把广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治理国家贤治境界的思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和关于养老恤孤制度的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的思想;贾谊所说的国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命,国以民为力,国以民为功的思想等,都是滋养当下以民为本实践的宝贵思想资源。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在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时,已经开始较多地引用老子的思想,例如:“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64章》,2004113日引用);“上善若水(《老子8章》,2007117日引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49章》,200725日引用);等等。13 习近平还曾向浙江的专家学者请教道家所谓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何解。14 20133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他再次引用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一名句。15

 

而早在20015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明确提出,今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更多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管得太多,必须简政放权,用老子的语言表达就是,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社会做社会应该做的,各按自己的本来的特性和规律办事。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17

 

这些都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相通。老子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思想,被一些西方思想家认为是自由放任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之源。许多外国领导人喜欢老子的名句,如里根在1982年国情咨文中曾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曾引用老子的“知止不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1年的一次讲话中曾引用老子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据介绍,《老子》一书是国际社会中被翻译成外国文本最多的著作。

 

以法治国。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以法治国的思想,他在200645月曾先后写下《建法治安村》(428日)、《法治:新形势的新要求》(510日)、《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512日)、《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515日)、《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517日)、《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519日)等六篇文章,提出要建立一种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治秩序”,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建设“法治浙江”,逐步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他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都具有法治的属性,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治也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证,法治通过调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法治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条件,法治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提供保障,法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他强调,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他还主张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以德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18

 

出任总书记后仅10多天,习近平就在纪念中国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19他还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上提出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强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20十八大后,我们党对包括薄熙来、刘志军等在内的一大批贪腐官员依法进行了严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1

 

而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的法治思想可以在这一方面提供宝贵的思想支撑。这主要体现商鞅的以法治国、刑无等级、法官独立、法治而不是权治、法大而不是权大、统治者和官员必须首先守法、法律符合国情民情简明公开让民众充分了解等内容。商鞅变法首先拿秦孝公的儿子、亲哥哥开刀,提出了一整套以法治国的思想,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家雏型。商鞅的法治成果和思想仍然值得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借鉴。

 

习近平也引用了不少法家的经典来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在20065月所写的文章就谈到“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商鞅·画策》),并解释说,使法必行之法就是弘扬法治精神。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这包括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他还引《韩非子·显学篇》中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说明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22

 

外交理念。习近平不仅把中华历史文化精华用于治理国内事务,还将其应用于对外事务的治理。习近平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后,先后把儒家的和为贵、考虑他者利益等观念用于中国的对外政策中,提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观。尤其是在国家利益观念上,更是直接引用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中的“义利观”,提出了新的国家利益观,要求在处理国家利益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23 从正确义利观出发来处理国家利益,正是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国家利益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习近平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于中国外交实践的一个典型。正如外交部长王毅指出的那样,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重视道义与责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鲜明特色。我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突出“义”的价值。24

 

什么是传统义利观的精华?在利益和道义面前,孔子提出了“见利思义”的观点,主张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义就是指本着做人的根本道德行事,利就是指具体的利益(声名利禄等),君子可以为义而舍利,但如果义利兼得,又何乐而不为?25 荀子认为求利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应当以礼义节制求利的欲望,先义后利者荣,反对唯利之求。26

 

习近平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指导下的新型国家利益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对待义与利的关系。习近平提出正确义利观的题中之义,就是反对不正确的义利观,就是反对义与利的极端。第二,坚定不移地维护、争取、扩大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任何时候不拿中国的主权、尊严、统一做交换。“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7 第三,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的大利益。习近平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28 第四,利是共赢之利。习近平指出,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合作共赢”作为习近平倡导的新型国际秩序观的核心,当然也体现在国家利益上。只有合乎义的利才能是共赢的,共赢的利一定是合乎义的,共赢就是义与利的结合,是义与利的平衡。第五,中国既坚持国际正义,也讲友好国家情义。中国在国际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在首次出访非洲时,习近平用“真、实、亲、诚”来概括中国对非政策,就是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情义上来讲的。第六,平等但有区别的义利观。习近平多次指出,平等互利,是对待所有国家的公认的国际准则。但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除了利益对等原则之外,还必须尽中国的义务,给予一定的单方面优惠和照顾;而对那些“贫穷的国家”,尤其是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29 第七,“力所能及”原则。无论是维护国际正义,还是援助别的国家,都有一个能力和愿望的平衡问题,要避免“不及”,也要避免“过”。“不及”就是惟利是图、斤斤计较,该援助时不援助;“过”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以损害本国利益来追求虚名虚利。在“过”与“不及”之间的举动就是义,即宜,适宜,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行动。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30。第八,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31中国也在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关切他国的利益和他国的感受。尤其要照顾对方核心关切,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问题和分歧。32

 

从以上论述可见,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既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获取正能量,又反过来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精华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使得中国的历史文化真正历久弥新。二者正好相得益彰。

 

注释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网,201334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04/c49169-20670182.html

 

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14262836144165166167169170171194215217218页。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网,201334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04/c49169-20670182.html

 

《习近平在墨演讲的幕后故事:引用了哪些经典词句》,中国网,201367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3-06/07/content_29059818.htm

 

叶自成:《如何以华夏主义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凤凰网,20131017日,http://biz.ifeng.com/finance/special/hxzyfabu/ziliao/detail_2013_10/17/1345283_0.shtml

 

习近平:《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新浪网,20121115日,http://news.sina.com.cn/c/2012-11-15/121925587435.shtml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人民网,2013722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722/c1003-22273229.html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8/20/c_125211184.htm

 

10 11 习近平:《之江新语》,第120219221页。

 

12 17 2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日,第13版。

 

13 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第35220230232页。

 

14 吴光:《读经是一次文化补课》,温岭新闻网,2008424日, http://wlnews.zjol.com.cn/wlrb/system/2008/04/24/010431350.shtml

 

15 《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 阐述政策主张》,中国政府网, 2013319日,http://www.gov.cn/ldhd/2013-03/19/content_2357801.htm

 

16 姚冬琴等:《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解读: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中国经济周刊》,201344期。

 

18 习近平:《之江新语》,第182189页;

 

19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21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

 

20 《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新华网,20132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2/24/c_114782088.htm

 

22 习近平:《之江新语》,第188201页。

 

23 转引自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人民日报理论部编:《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85页。

 

24 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第183页。

 

25 关于孔子的义利观,参见叶自成、龙泉霖:《华夏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7页。

 

26 孟子与荀子的义利之辨,参见叶自成:《中国崛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31332页。

 

27 王建华、张硕:《习近平阐明中国和平发展原则底线》,新华网,20131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30/c_114560069.htm

 

28 29 30  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第185页。

 

31 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新华每日电讯》,201347日,第2版。

 

32 《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人民日报》,2013320日,第1版。

 

Contemplating the "Origin": The Sources of Governance Thought in History and Ancient Book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Xi Jinping's Governing Philosophy

 

Ye Zicheng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PC, Xi Jinping is a state leader who knows clearly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lassics and widely uses them in the social practice.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Xi's governing philosophy. This can be seen from the important governing concepts he has advocated, such as "Chinese dream", putting people first, rule of law,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 new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ll of which have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Xi's governing concepts learn much from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combine with the current reality closely and give it a new meaning, enabling the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to obtain support from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in return help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gain new vitality in the new practice.

 

Keywords: Xi Jinping, governing concepts, traditional culture, new-type leaders, running the government


责任编辑泗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