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家邮报《儒家邮报》由 主持编辑,创办于2006年12月12日,系公益性电子出版物。主要为各界人士提供与当代儒家有关的各类信息,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所刊登的文章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立场和观点。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
儒家邮报(第34期)
孔历2558年(西历2007年)10月24日邮发
主 编:陈明
执行主编:青青翠竹
下载网址: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儒家情怀 儒学理念 儒教事业
------------------------------------
◆[特稿]中国步入国服复兴时代(梁诗苑、王达三)
◆文化精英与宪政民主(盛洪)
◆“现代化”是必须承受的“宿命”(康晓光)
◆从制度的视角理解儒家文化(苏力)
◆文化复兴关乎民族自信(王达三)
◆以宗教“儒教”的形式寻求发展是儒家复兴的必由之路(冯晓宇)
◆敬畏经典是个无条件的前提(陆扬)
◆走出韦伯迷幛(东民)
◆中国人民大学将申请设立国学学位(北京青年报)
◆国学学位遭遇尴尬(崔雪芹)
◆设立国学学位值得一试(刘培)
◆为国学设立一级学科略进一言(王晓熊)
◆设置国学学科与中国文化自觉(王达三)
附件下载: |
20071024儒家邮报第34期.doc(159.5KB) |
【上一篇】【杨紫灿】从杜华伟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走向文化自信
【下一篇】【儒家邮报】第35期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