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 著《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4-02-08 20:32:13
标签:

王云飞 著《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出版

 

 

 

书名:《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作者:王云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论语》注疏文本完整存世的只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和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学界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此。但从魏晋玄学发展过程来看,《论语集解》处于玄学刚刚开始的阶段,《论语义疏》则处于玄学接近尾声的阶段,真正具有更多玄学思想的恰恰是居于这两者中间的《论语》注残篇。本书选取了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十二家《论语》注残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玄学内容,揭示其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这些残篇在魏晋玄学乃至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王云飞,河北石家庄人,哲学博士,现任职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哲学系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联合培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已出版专著《书圣之玄:王羲之玄学思想和背景》,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魏晋南北朝〈论语〉注残篇文献整理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上篇 十二家《论语》注残篇玄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 王弼玄学对缪播、缪协《论语》注的影响

 

 

第一节 王弼《论语》学

一《论语释疑》分析

二 王弼其他著作的《论语》引用情况

 

第二节 缪播《论语》注

一 《论语》注中的本末之说

二 《论语》注中关于“性分”“理”“极”的思想

三 《论语》注中关于情真、万物平等的思想

四 《论语》注中《周易》相关内容分析

 

第三节 缪协《论语》注

一 《论语》注中的崇本息末、有无之论

二 《论语》注中关于“圣人体无哀乐”“遗知任事”的思想

三 《论语》注中的名实之论、“讳”和“所以讳”

四 引用《庄子》、《周易》、中正内容分析

五《论语》新解

 

第二章 郭象玄学对李充、孙绰、江熙等《论语》注的影响

 

第一节 郭象《论语体略》

一 《论语》注中以“性”“情”注“德”“政”“礼”的思想

二 如何治天下——“因循”

三 《论语》注中与众玄同的思想

 

第二节 李充《论语》注

一 引用《论语》《孟子》《孝经》《诗经》内容分析

二 引用《老子》《庄子》《周易》内容分析

三 “独化”等玄学内容分析

四 从引文看其儒道兼通

 

第三节 孙绰《论语》注

一 《论语》注中的《周易》相关内容分析

二 《论语》注中的“理”“玄”

三 《论语》注中的“本”“末”“有”“无”

四 《论语》注中的“性分”“无心”

 

第四节 江熙《论语》注

一 从引文看其礼玄双修

二 玄学相关内容分析

 

第五节 殷仲堪《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性分”“自然”

二 《论语》注中的“迹”和“所以迹”

三 《论语》注中的“中虚”

四 《论语》注中的“诚”

 

第六节 张凭《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性分说

二《论语》注中的“诚”

三 《论语》注中的《论语》相关内容分析

四 《论语》注中的《庄子》相关内容分析

五 《论语》注中的《周易》相关内容分析

 

第七节 沈居士《论语》注

一 《论语》新解

二 《论语》注中的性分说

三 《论语》注中对于山林和庙堂关系的看法

四 《论语》注中的本末、名实之论

 

第八节 顾欢《论语》注

一 《论语》注中关于“有”“无”“空”的思想

二 《论语》注中的无为“自得”思想

三 《论语》注中的《周易》相关内容以及“性”“诚”

四 对儒家思想的维护

 

第九节 太史叔明《论语》注

 

下篇 十二家《论语》注残篇具体问题研究

 

第三章 由缪播《论语》注性分说看《庄子注》之向秀和郭象

 

第四章 论郭象儒家立场

 

第一节 郭象《庄子注》中的《论语》相关内容分析

一 论“仁”

二 论“礼”

三 论“中庸”

四 引用《论语》和孔子之言

五 因伪而求真——对儒家批判中求发展

 

第二节 从郭象对《庄子》的态度论其儒家立场

一 从魏晋玄学发展史看《庄子》兴起的过程

二 郭象《庄子注》兴盛的社会背景——隐逸兴盛

三 论郭象反庄

四 儒道划分之我见

 

第五章 《论语》“子在齐闻《韶》”赞美说和伤心说

 

第一节 汉代“子在齐闻《韶》”注研究

一 东汉郑玄注研究

二 《史记》《汉书》相关记载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子在齐闻《韶》”伤心说盛行

一 王肃、周生烈、郭象、范宁、江熙、皇侃“子在齐闻《韶》”注

二 《论语》注释史之外——孙绰“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为代表

 

第三节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子在齐闻《韶》”注

 

第四节 宋代“子在齐闻《韶》”注内容分析

一 邢昺《论语注疏》“子在齐闻《韶》”注

二 孔子何以可能固滞的三月不知肉味?——程颐、朱熹

三 朱熹“学之”说的反对者:陈祥道

四 持伤心说者:郑汝谐、蔡节

五 总结者:金履祥

 

第五节 元代“子在齐闻《韶》”注释特点

一 批评程颐和朱熹

二 论齐何以有《韶》

三 夫子之心与舜之心分明为一

四 其他

 

第六节 明代“子在齐闻《韶》”注释特点

一 伤心说

二 孔子之心与舜之心为一

三 其他

 

第七节 清代“子在齐闻《韶》”伤心说盛行的又一个小高潮

一 对汉代相关文献的关注

二 对魏晋南北朝“子在齐闻《韶》”注释的重视

三 再论宋代热点问题:孔子何以可能“三月”不知肉味

四 刘宝楠《论语正义》“子在齐闻《韶》”注

 

结语

 

附录 魏晋南北朝十二家《揄语》注残篇辑绿

参考书目

后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