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锋 著《大学广辞 中庸广辞》出版暨后记

栏目:
发布时间:2024-02-08 20:29:53
标签:

罗云锋 著《大学广辞 中庸广辞》出版暨后记

 

 

 

书名:《大学广辞 中庸广辞》

作者:罗云锋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对于《大学》和《中庸》的注释、疏通、广辞、补述乃至义理发明;“广辞体”或 “补辞体” 是本书作者特创的体例,也是全书最有创造性、最有价值的主体部分。

 

全书在内容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学》与《中庸》原文文本注释,即对于疑难字词或关键字词或概念,以 “小字文本内注” 形式进行精简注释和说明,同时辅以少量需要详细注释的脚注或页内注。

 

第二部分:此为全书主体部分,即对《大学》与《中庸》的 “广辞” 或“补辞”,以使文本义理更为显明,论述逻辑更为清晰与完整,并补充原有文本在义理述明和道理论证上有所缺漏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以文言补充原有文本在义理逻辑上有所缺漏的论述内容,阐明隐含经义或语意,对生僻字词通过增字句以明其意,对特别概念以增字或铺叙等形式进行字义或概念界定等。

 

第三部分:对《大学》与《中庸》某些章节的 “注疏”:对于有些章节,“广辞” 或“补辞”仍不能穷尽或阐明其经义或义理所在,则以注释(页内注)的方式进行注疏。

 

第四部分:对《大学》与《中庸》某些章节或文字的补充论述:以 “作者按” 的形式出之。

 

【作者简介】

 

罗云锋,现任教于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社会学博士后(后退站)。曾分别在韩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工作和访学。

 

独立撰写出版有《论语广辞》、《孟子解读》、《孟子广义》、《儒家广议》、《儒家广论》等十九本作,将要修撰出版《尚书广辞》、《中国古典道学义理正名论》、《中国人情社会学概论》、《不舍得独自看风景》(诗集)等书。在独立撰写出版《四书广辞》的基础上,又或将继续独立修撰完成《十三经广辞》。

 

硕士、博士阶段主要钟情濡染文史哲(如中国近现代学术史、西方哲学、科学哲学、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等)。其后学术兴趣扩展而兼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等领域。近年来主要关注中国古代道学与哲学、汉语语言哲学、汉语哲学、新经学,与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或智识哲学等,以及 “(古今)汉语与现代汉语文学、汉语文学理论的重审与重造” 这一论题。

 

【书稿目录】

 

《大学广辞》


自序

凡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定静安虑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所谓大学,乃曰大人之学,又曰学其道之大者也

《康诰》曰克明德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欲明明德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格物者

所谓致理知在格物者

所谓致其理知者

所谓诚正其意在致其理知者

所谓诚正其意者

所谓正心在诚正其意者

所谓正其心者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所谓修其身者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所谓齐其家者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所谓治其国者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所谓平天下者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庸广辞》


天命之谓性:通天道,致中和

仲尼曰君子中庸:用中守善,无过不及(用中之法)

君子之道费而隐:素位而行,反己实德上进性道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人伻人伦,中庸常道

哀公问政:五道三德九经一本

诚者天之道:致曲感化,尽性知天

大哉圣人之道:圣人创道设教

参考书目

后记

 

【后记】

 

书稿的价值与意义

 

(一)道义学理之阐述生发评述方面之意义与价值

 

本书对《大学》、《中庸》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整理与注疏,尤其是通过作者独创的 “广辞体”,一方面对两篇文献进行了义理疏明、道理论证;另一方面又对两篇文献因为各种原因而可能存在的道理述论的缺漏,进行了增广论述或补充论述,补苴罅漏,使得两篇文献在道理述论方面达成完满自足;另外,通过广辞或补辞的方式,在原有道理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义理生发和创新,试图以此沟通古今道理学术,而又继长增高之。

 

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义理疏明和道理论证的 “广辞” 方面,对于 “知止、定、静、安、虑、得”,分别从治平道术和心性修养两个层次进行了合理的释阐;对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和广辞,颇多新见;对 “天命之谓性”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疏,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论述详明,颇多创见。第二,在补苴罅漏的 “广辞” 方面,以文言补足 “格物”、“致知”、“齐家”、“平天下” 等内容等。第三,在道理生发的 “广辞” 方面,如对 “人伻” 的义理生发,对 “格物致知” 的创新解读等。

 

此外,对 “格物、致知” 的阐释和广辞,不但颇见创意,又试图沟通经验理性与科学理性、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理技工业文明,试图打通古今,为中华文明别开生面,而继长增高;从 “天命之谓性” 等原有文本中,自然生发出 “人伻论”,亦可打通古今,沟通传统与现代,从而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创生进化寻绎出内在理路;作者又以“多重涵义分析法” 来解读“中”(以及其他中国古代道学名理等),较为符合古人的用字法,而其解释亦更为合理、多元而蕴涵更大道理阐发空间;作者分析阐发出“中庸”、“

 

致中和

 

”、“用中”等的 “立道学” 之内涵和价值,并依此增广、补辞有关 “道义” 或“立道”之正当性论证的方法和标准等。以上几点,皆颇发前人之所未发,可谓胜义迭出,颇富学术创见。

 

(二)其他学术价值和意义

 

第一,“广辞体” 形式 [1]

 

。《大学》与《中庸》唐宋以来皆分章节,本书在体例上仍分章节,每章节先列原文,以示对经文之尊重;然后重出原文,而在此一重出原文部分,对于语意、经义隐晦者,通过 “增广其辞” 的形式来疏通语意经义,而成 “广辞体”。新增之文言“广辞” 加小括号而以同样字号字体显示,俾读者流畅阅读,同时对某些生僻字词或重要字词概念以小号字体加 “文内注”。所增之“广辞” 包括如下几种情形:阐明隐含经义或语意,生僻字词增字句以明其意,对特别概念以增字或铺叙等形式进行字义或概念界定,其他诸如助词之增加等。“广辞体”必须使用文言或古文,语言风格尽量贴合原文,以使其成一自足融洽之篇章。

 

通过 “广辞体” 的处置,使读者可以直接看出、读出经文之大义微意,免却以往读者因不识其意而多猜测之苦;亦欲使绝大多数读者都能通过阅读《大学》和《中庸》本文而直接得其义理;同时,避免了注疏体的注疏混杂、语句繁琐零碎不畅通之弊病,使 “广辞” 本身文从字顺而具有文学辞章之美感熏陶,又使 “广辞” 本身自成一体而具有了文意畅达、条理贯穿、逻辑严密之论说文的特点。

 

第二,《大学广辞 · 中庸广辞》作为整理传统经典的一种新尝试和新示范,乃至新典范。笔者一人时间精力有限,但整理、继承、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之事业意义重大,故且以《大学》、《中庸》以及之前完成的《论语广辞》、《孟子广辞》(即《孟子解读》)等书做一体例和方法上的示范,俾有其心志学力者亦能如法炮制,各自努力,整理出其他古代重要文化思想经典的广辞体文本,为承传和复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建成吾国现代鲁殿灵光之文化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较好的《大学 · 中庸》读本。本书是在历代先贤的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一方面充分汲取先贤的成果和优点,比如汉唐儒者和清儒的精深训诂考据成果(精简小字文内注)、宋儒疏通清通开放的优点,另一方面,出于提供一个更方便于读者阅读理解的文本的考虑,而以 “小字文内注”、“广辞体”、“文言广辞或补辞”、“自撰章节题名” 等形式,试图避免古代学术著述文本如汉唐儒者和清儒注疏的繁琐的名物训诂考据文本所带来的对于普通读者的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以及包括汉儒、宋儒、清儒在内的历代儒者注疏文体的琐碎、碎义难逃、文气文势断裂牵缠等弊病,又避免现代白话译注本的语言平乏、得其义而失其神韵的可能弊病,从而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较好的《大学 · 中庸》读本,既可了解经义(批判或承继)或获得德义陶冶,又能获得道理论证而更为理性清明,还可获得典雅辞章文学熏陶,提高文学辞章的鉴赏和写作能力,一举多得,是作者之愿望。

 

注释:

 

[1] 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通过对《大学》与《中庸》中的疑难字词的精简注释、对其正文的 “广辞” 或“补述”等方式,使得《大学》和《中庸》各自成为一个在道理阐述、论证和论述逻辑上都完满自足的文本——当然,作者亦在《大学》和《中庸》之间进行义理关联——,不留论述缺环,从而让读者更能够把握《大学》和《中庸》的内在含义与内在论述逻辑,了解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和相应的承继创新。另外,“广辞体”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体例创新,以此尝试在古代注疏笺注等之外,创造一种使用文言来阐释古代经典的新的现代解经或述学体式,乃至尝试建立新的述学或述作范式。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