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国 著《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3-11-28 23:51:12
标签:

刘成国 著《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出版

 

 

 

书名: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

作者:刘成国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作者简介】

 


刘成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宋代学术思想史、文学史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王安石年谱长编》《荆公新学研究》。《王安石年谱长编》获第十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一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等。

 

【内容简介】

 

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儒家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专家推荐】

 

成国教授的王安石研究现今可说独步学林。

 

整体、全面观察王安石及其变法,需要具备精深的文学、经学和宋代历史研究素养,且在文史哲领域,即使不能像王安石那样取得一流的高水平的成就,至少应该是宋代文学、经学和历史领域的通家,庶几才可能真正全面登堂入室。我在成国教授身上看到撰写“一部包括王安石文学、经学、变法及其时代整体、全面而有深度的研究著作”的希望。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

 

【目录】

 

 



 

相比初版,增订了多少,增订了什么?

 

增订的篇幅较大。原作只有26万字,增订本则扩充至53万字。具体如下:

 

原作中的第一章《王安石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发展》包括六节,现增订为十一节,分为上、下两章。第二章《荆公新学门人与著述考》补充了若干新见材料,修改了原作中一些不准确的叙述。第三章《荆公新学的学术建构和理论特色》原来三节,此次细化拓展为六节。第四章《荆公新学在宋代的盛衰》稍作修订。第五章《荆公新学对宋代学术思想史之影响》由原来的三节扩展成五节。第六章《王安石的身后评价考述》因与本书主题不甚密切,且自觉难以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外另出新意,全部删除,不予补订。原书附录的王安石《易解》辑佚部分,颇有失收的条目,文字标点不无讹误。此次重新审订校勘,辨析佚文的真伪重出,一一标明佚文出处。

 

至于书名,有几位朋友建议,既然增订文字逾倍,何不改易新名,可以充作新成果?几番思量,决定还是仍旧为宜,也算是敝帚自珍吧。

 

就内容而言,此次增订,最大的不同体现于义理的分析。二十年前,总感觉与研究对象之间,似乎隔了一层。很多结论游移在不同的文献、论述之间,拿捏不准,似是而非。比如,对于新学思想和历史地位的整体判断,原书即参考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中的观点,将宋代理学视为典型的内圣外王之学、儒学复兴的巅峰,而新学则是理学发展中的一个被超越的环节。

 

增订本则从整体上改变了原先的认知及论述,认为新学和理学一方面呈现出北宋儒学复兴思潮中的若干共同特色——例如皆属解经新范式;另一方面,它们分别代表了宋代儒学中制度与德性两个不同的建构方向。

 

——《后记》(节选)

 

责编解说设计巧思

 

本次增订本采用大气的16开、艺术纸高规格精装,腰封自带铜色洒金。

 

题签集黄庭坚字。黄庭坚虽为旧党中人、苏门学士,却始终对王安石怀有敬意与温情,甚至偶尔陷入盲从(被刘攽吐槽“怕他”)。黄庭坚书写长横时标志性的抖擞,或亦与荆公“斜风细雨”的书体颇有渊源。

 

由于作者刘成国老师质疑现存各版王安石画像的可靠性(晚出且掺入后世服饰元素),经过往复商讨,封面主图选自南宋马麟《郊原曳杖图》纨扇,其中曳杖而立、远眺群山的人物很符合我们对于王安石晚年形象的想象。书脊的万花筒底纹则象征着研究作为一种观看的视角,自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趣。我们相信,对道学中心学术史的反思与解蔽,会为宋学研究展开一片新的天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