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红 郭圳南】复礼书院:传承圣贤礼义的理学之地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3-10-07 16:53:55
标签:

复礼书院:传承圣贤礼义的理学之地

作者:金艳红 郭圳南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十五日庚寅

          耶稣2023年9月29日

 

复礼书院位于赣西边陲萍乡市莲花县闪石乡渭下村,乃明清时之高等书院,由明代王阳明再传弟子、著名理学家刘元卿所创办,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复礼书院之名为刘元卿所取,出自《论语·颜渊篇》“克己复礼为仁”。400多年来,书院人文蔚起,政治、文化精英辈出,学术思想之泉源远流长,为探究学问、培养人才、演练礼仪之殿堂,在化民成俗、浸润社会等方面功不可没。

 

(一)

 

刘元卿,莲花县坊楼镇屋场村人,号泸潇,人称“泸潇先生”,明朝有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文学家。两次受到皇帝征聘,又称刘聘君。先后做过国子博士、承德郎、礼部主事。

 

明隆庆四年(1570年),从小发奋读书的刘元卿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因“五策伤时,忤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遂绝意功名,回到家乡,埋头做学问。当时正值明朝后期,理学家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宗旨的心学理论红遍大江南北,王阳明的弟子则以讲会为形式,以书院为依托,在社会上大力倡导和推行这一理论,书院讲会活动遍地开花,风靡一时。而刘元卿作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当时江右王门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江右四君子”之一,见乡民未受教化,便有意于教育,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创立复礼书院。次年在当时安福西里(现莲花县上西片)的二十四姓十八家乡亲父老的共同集资下竣工建成。书院面向禾山、背倚武功,中为明德堂,左为东林观,右为三一庵。后增建“留帖阁”,藏镇院之宝(刘元卿所得唐代书法家李怀琳《绝交贴》,即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现藏日本)。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时,书院结构和建筑名称有所改变,左为留帖阁,右为集贤馆,后为崇德堂,三一庵位于院外右边。

 

400多年来,历史潮起潮落,复礼书院时兴时废,但始终为当地学魂之所在。明清两代,除万历七年暂改为“五谷神祠”(但也暗中办学)外,一直沿用此名称,并秉承刘元卿之办学思想。复礼书院鼎盛时期,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求学。复礼书院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和同治七年(1868年)两次重建,各姓士民闻风响应,纷纷解囊捐助。历代乡亲对书院均爱护备至,因而读书之声经久不绝,优良学风得以延递不衰。辛亥革命后,复礼书院改建为东区高等国民学堂、复礼小学、私立复礼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复礼小学、复礼初级中学、湖上中学、莲花县第三中学、复礼中学。在长达数百年的办学中,复礼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故“生徒慕名而求学者众”。

 

(二)

 

宋明理学到明朝已发展成为官学。王阳明的心学更是当时江右的主要理学派,“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其核心观点。刘元卿从初学“春秋学”,后转入理学,成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

 

刘元卿在理学研究方面著述较多,如《大学新编》《大象观》《儒林学案》等。刘元卿与吴与弼、邓元锡、章潢号称“江右四君子”,在理学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人称“正学先生”。

 

复礼书院讲学以讲会的形式进行,形成了严密的学规。讲会分为同门会、大会、小会等。为了确保讲会活动能够长久而高效进行,刘元卿及其弟子制订了书院讲会活动的组织章程,对讲会的宗旨、内容、会期、地点、参加人员、后勤供应、会费交纳、讲会记录、讲会纪律等都作了严格、详细的规定。五月六日为同门会;十月为大会,十月大会最为重要,进行王学理论研讨与论辩,如刘元卿与刘子明论关于无思无为之义,与王中石论无生述略,与徐思中论生死,病中与大会诸公论克己复礼等,使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

 

复礼书院除办学、讲学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制定礼制、礼仪,演礼习礼,并向民间推广,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刘元卿推行礼教,从人伦日用入手,教化平民,熟习礼节。他选择三则实例,即李义士、彭君颜、杨孝子来推行义、礼、孝。

 

刘元卿以“正俗”为宗旨,对原来的旧礼、陋习加以改革,从而敦厚民俗、风行教化。“正俗”内容达十四项之多。其他族人也制订了《家礼集说》《祭仪节略》,使原来“上富竞胜,人重使气”的民风,通过刘元卿居乡揭“四礼”以教后学,为之一变。

 

复礼书院制订了院规,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举行祭祀大典,即“冬至祭”,祭祀大典制订了一整套祭祀仪式,且由复礼书院童生十二人诵唱“复礼书院祭祀歌”,如今复礼书院祭典历经400余年而不败,成为萍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刘元卿的倡导下所形成的礼学思想与实践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移风易俗,而且后人传承遗风,代代相传。当年,“礼门义路,圣域贤关”这八个字书写在复礼书院的大门两边,这则联语是对书院宗旨的定位,它推崇的是儒家千年传承的圣贤礼义,传递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明之火。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