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齐珍 甘根华】豫章书院:江西文脉的一缕馨香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3-10-07 16:51:57
标签:

豫章书院:江西文脉的一缕馨香

作者:龚齐珍 甘根华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十六日辛卯

          耶稣2023年10月6日

 

有人说,江西的文脉就藏在不同的书院里。其中,创建于南宋、因为清康熙帝御书和颁赐“章水文渊”四字匾额而闻名遐迩的豫章书院就是一所著名的书院,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叶全国著名的大型书院之一。豫章书院创建于南宋,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东书院街8号即现在的南昌市第十八中学内,相传是南昌罗氏后人为纪念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至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之间而建成的。因为罗氏是豫章郡的名门望族,所以就以豫章堂号命名书院。

 

(一)

 

南宋是我国书院较发达的时期之一,特别是理学家朱熹知南康军时,重修白鹿洞书院,为全国书院订立学规、亲自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极大地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据考证,仅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至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江西始建书院近50所,豫章书院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所,这些书院的创建为传播理学发挥了巨大作用。元代大多数统治者尊重理学,把理学作为治国安民之道,所以他们对书院采取提倡、扶持和加强监管的政策。豫章书院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是到了明初,统治者对书院采取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政策。致使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的近100年中,书院处于沉寂状态。

 

清康熙帝在位期间对书院较为重视,这与他本人对理学的推崇和对朱熹的崇敬有关。于是,教授程朱理学的各类书院在康熙朝得到蓬勃发展。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帝赐御书“章水文渊”四字匾额给豫章书院,江西巡抚白潢请能工巧匠“虔制完备”好后,恭敬地将它悬挂于书院讲堂上。此后,豫章书院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成为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齐名的“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光绪八年(1882年),巡抚李文敏在书院西北隅附设孝廉书院(亦称孝廉堂),选招举人入学,更是提高了书院生员的层次。

 

(二)

 

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豫章书院虽然步履蹒跚,但总体上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朝廷的重视、支持外,其自身又有哪些办学特色和经验呢?

 

教学规章制度完备。最著名的是乾隆七年(1742年),书院实行《学约十则》和《仪节十条》。《学约十则》分别是立志向、明义利、立诚敬、敦实行、培仁心、严克治、重师友、立课程、读经史、正文体。此学约的实行标志着豫章书院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管理制度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也为书院成为著名书院奠定了制度基础。

 

以考促学。书院考课分官课与师课,每月师课一课,官课两课,时间分别为每月初八、十八日、二十八日。由部院、藩司、臬司、粮道、盐道轮流出题课试,周而复始。其师课中还有一种称为自课,规定“每月三课之外,各生尚有自课,随时送先生阅定”。考试内容主要是四书、经文,此外还有策、论、表、奏议、诗赋。其中,策问不拘时务、史事,论题不拘何书。由此可见,豫章书院考课完全模拟科举考试内容。

 

教学方法多样。一是官员主动升堂讲学,清代江西巡抚宋荦、阮元都曾讲学其中。二是要求生员专心自学。在学校,学生是主体,而自学是学生重要的能力。豫章书院十分注重抓好生员的自学,并将之写入规章制度。如《学约十则》之一就有“读经史”。《南昌府志》对该书院的学约也有记载:“《御纂经书》集传说之大成,归于精要,正宜专心诵习,自首讫末,字字研求,不可放过。”三是强调读书要循序渐进,认真领会。书院要求生员“字求其训,句索其旨”,也就是对字字句句尽量追根溯源;“读一句如无下句,读此书如无他书”,也就是要求生员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四是提倡与师友请教和交流,求得学问。书院要求生员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加强与老师、同学的往来、交流,也就是现在提倡的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师资力量雄厚。豫章书院的山长多系“退休”翰林,所聘讲席皆为科甲进士,故而教学质量很高。巡抚马如龙聘请豫章籍进士熊飞渭为书院主讲席,此人先后在桂林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任教,讲学质量名震一时。清乾隆帝下江南时,书院曾派生员前去参加一次召试,有2人列为一等,3人列为二等。可见,该书院的教学质量名不虚传。据考证,书院历史上名师辈出,熊飞渭、鲁瑗、彭元瑞、侯学诗、梁机、帅念祖、邹玉藻、宋鸣琦、帅方蔚、黄爵滋等人都是进士出身,都曾在豫章书院工作过,或任山长,或任主讲,他们都对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藏书丰富。书院藏书一方面来自官方赞助购买。例如,康熙末年,白潢为书院增购《十三经》《二十一史》、唐宋八大家文集以及先儒语录。同时,白潢、王思训等人还亲自课考,选择优秀作文刊刻流传、赠给生员阅读。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巡抚明德也为书院购买书籍、充实藏书。同治八年(1869年),巡抚刘坤一购买《二十四史》等书籍藏于书院中。另一方面,由于书院是官办,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经费也较充足,也按照教学需要采购图书和教材。丰富的藏书,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也有利于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豫章书院改为江西大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改称江西高等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改成“江西实业学堂”。后来先后改为江西中等工业学堂、江西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在原院址上先后举办南昌大学工学院、江西省轻工业学校。1963年改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如今,南昌市第十八中学的门口,仍书有“豫章书院旧址”几个大字,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