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东】丽泽书院:“浙学源头”重要标识地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3-10-07 16:55:29
标签:

丽泽书院:“浙学源头”重要标识地

作者:陈旭东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初八日癸未

          耶稣2023年9月22日

 

在中国众多的书院中,丽泽书院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丽泽书院由南宋大儒吕祖谦创立于浙江金华城区曹家巷的自家居所,至今800多年,其间数度毁建变迁,历经沧桑而繁衍四方,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一)

 

吕祖谦(1137—1181年),号东莱先生,出身名门,既得“中原文献之传,犹归吕氏”之文脉,同时又博采诸家兼收并蓄,自成大家。吕氏家族人才辈出,自吕公著始,“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先中“博学宏词科”,后中进士,一年之中两科题名。吕祖谦为官时间很短,虽两次在朝中担任太学博士,但大多数时间在家乡金华布道讲学,因学术成就卓著,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

 

乾道三年(1167年),吕祖谦在浙江武义明招山为母亲丁忧守墓,金华及浙东地区的学人摩肩接踵追随。乾道四年(1168年)仲秋回到金华城区曹家巷的居所建了“丽泽堂”。吕祖谦利用其家族文献参与刻书,如丽泽书院本、吕氏祠堂本,编著《东莱左氏博议》《丽泽讲义》等教材,吕祖谦亲自制定实施的《乾道四年九月规约》《乾道五年规约》等书院学规,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书院规约。嘉熙元年(1237年),吕祖谦门人乔行简奏请宋理宗赐匾额“丽泽书院”。可见,丽泽书院因“丽泽堂”而得名,吕祖谦讲学使丽泽书院鼎盛一时、闻名遐迩。

 

因为丽泽书院的所在,金华“一时士人倾心向往,道统学派灿然昌明,名儒蔚兴,踵武相接,天下称为小邹鲁”。丽泽书院也因为“影响之大、鲜有匹敌”,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并称为南宋四大书院。

 

(二)

 

历史上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等著名书院大多设置在林野山麓,也使其传承保护较为系统完整,而丽泽书院与此不同,起初办于吕祖谦的城内家中。根据《丽泽书院祠堂记》所述,吕祖谦“假官屋以居”,直到晚年才另处置屋,把丽泽书院归还给官府。

 

淳熙八年(1181年)吕祖谦逝世后,“旧居之半为堂,以祠先生”。丽泽书院由其弟吕祖俭主持。“庆元党禁”发生后,吕祖俭、吕祖泰均遭逐放,丽泽书院一度式微。开禧二年(1206年)党案昭雪,知郡李大异拨款并派员于金华城区光孝观公屋建吕成公祠纪念吕祖谦,设书院匾悬“丽泽书院”,旨存“丽泽堂”旧名。淳祐四年(1244年),婺州知府赵汝腾聘金华“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之一的王柏为山长,重开“丽泽书院”讲学,气象一新;淳祐六年(1246年),知州许应龙将丽泽书院迁至双溪之畔(今通济桥东北)。1279年南宋灭亡后,丽泽书院由何基弟子金履祥司讲。元三十一年(1294年),官府重修丽泽书院,由王龙泽撰《修丽泽书院记》勒于石;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书院毁于大火,至元年间(1335—1340年)曾重建,元末又毁。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吕氏后裔重建书院。明成化三年(1467年),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事辛访命金华知府李嗣重修,魏骥撰《重修丽泽书院碑记》。嘉靖十四年(1536年)巡按御史张景命金华府通判汪昉重修丽泽书院,供祀“东南三贤”,戚雄撰《重修丽泽书院记》。至明末,丽泽书院终因遭兵燹而毁。至此,丽泽书院存478年,其间共毁建达30余次。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金华知府张坦让建丽正书院,乃合丽泽书院、崇正书院“两名于一而得”,其用心为使丽泽遗风一脉相传。乾隆年间之后,金华历任知府郑远、杨志道、凌广赤、吴廷琛曾相继对丽正书院进行了整修、改建,最兴盛时有五进三楹正房15间,两边层各26间,并配有300亩学田和粮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府爱新觉罗·继良按清廷“废书院、兴学堂”之谕令,改丽正书院为金华中学堂(第二年改称金华府中学堂),校址在金华市区东岳宫与八婺公所之间,成为婺江之东、长山之阳广袤八婺大地上的一桩大盛事。1912年金华府中学堂改称“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校”,至1922年更名为“浙江省立金华中学”。至此,丽泽书院转型为新式学校。

 

(三)

 

南宋时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统称为浙东学派,是发达于明清时期的浙东学派之先导。其中金华学派、永康学派因地望关系统称为“婺学”(金华古称婺州)。历史上婺学形成两次引领全国的高峰,其最主要的学术基地都在丽泽书院。淳熙二年(1775年),吕祖谦从福建回金华丽泽书院途中,为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双方思想理论分歧,在江西鹅湖寺展开了一次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辩论会——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朱熹、吕祖谦两人合作编撰《近思录》,朱熹还把儿子朱塾送到丽泽书院求学。朱熹与吕祖谦私信往来频繁,两人四度聚会切磋学术。婺学的第二次高峰也与丽泽书院密切相关。元末明初的“北山四先生”先后都担任过丽泽书院山长,既得朱熹理学真传,又得吕学精髓,致力于传承程朱理学。

 

正是丽泽书院这种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学术和教育风格,催生了一代代人才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

 

(四)

 

丽泽书院及其文化影响,首先及于浙东的宁波、绍兴、温州、台州等地的学者,浙东地区不少名儒都出自丽泽书院名儒门下或间接受其影响。如宁波地区的黄震、王应麟、袁桷可谓“得吕学之大宗”者。黄宗羲其史学名著《明夷待访录》也受吕祖谦思想影响。特别是承梨洲之学的全祖望,对婺学十分推崇。清代浙东学术大师章学诚说:“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实际上点明了丽泽书院在整个浙东学术中实乃为策源地。

 

丽泽书院的影响逐步推广扩大到江西、福建、湖北、江苏、河北以及齐鲁大地。如丽泽书院有不少福建生徒,他们学成后都在福建传播东莱之学。受吕祖谦创建丽泽书院影响,宋、明、清三朝又出现了10余所“丽泽书院”,分布在浙江、湖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另外,《中国书院史》中有记载的金华书院47座,《浙江通史》中有记载的金华书院30余座,均名列浙江第一、全国前列。从中可以看出,丽泽书院对后世教育尤其是中国书院产生了很大影响。

 

丽泽书院和历代浙东学派诸位儒学大师均主张研究历史与实际相结合,反对空谈义理,主张义利统一,这些观念对海外华人的经商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金华市正加快推进丽泽书院建设,努力打造“浙学之源”重要文化标识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