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文化院举办的“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课程项目,康晓光主讲“当代中国主流慈善文化比较”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1-12-04 18:02:33
标签:中国主流慈善文化、康晓光

原标题《康晓光:当代中国主流慈善文化比较》

作者:浮琪琪

来源:“社会创新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月廿八日甲申

          耶稣2021年12月2日

 

11月28日,止于至善文化院举办的“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课程项目,迎来了课程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教授康晓光。他主讲的课程为《当代中国主流慈善文化比较》。

 

在“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项目课堂上,康晓光教授比较了西方现代慈善文化、毛泽东时代慈善文化、中国传统慈善文化这三大慈善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教授康晓光

 

康晓光教授在西方现代慈善文化中重点分析了个人主义的慈善文化。在个人主义的慈善文化中,康晓光教授讲述了对待不平等的态度及解决方案、利己主义者的利他逻辑、慈善的自愿原则、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等方面内容。他认为,西方现代慈善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的“子集”,而个人主义文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反映与辩护。

 

 

 

在毛泽东时代慈善文化方面,康晓光教授分析的是在百姓伦常日用之中发挥作用而在官方化体系之外的慈善文化。康晓光教授讲述了毛泽东时代慈善文化对待不平等的态度、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革命的人道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行动方式等。他认为毛泽东时代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利他主义模式,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慈善模式,亦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慈善模式。

 

 

 

“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项目课堂

 

在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方面,康晓光教授着重分析了以孔孟为核心的儒家慈善文化。他讲述了仁、忠恕之道、仁的境界、《大学》之道、儒家的宗教精神等。康晓光教授认为,儒家不要求结果平等,但要求社会和国家要保证每个人能够平等地获得基本福利。同时,儒家要求机会平等,主张人格绝对平等。

 

在康晓光教授看来,儒家认为政治的最高使命之一就是使人成其为人。如果接受儒家的学说,那么完全可以推演出完整的个人权利清单。康晓光教授提出,为实现利他使命而得以证成的权利,称之为“德性权利”,这种德性权利足以支持中国的现代公益事业。

 

课程最后,康晓光教授强调了儒家文化为现代公益事业提供了道义基础。在他看来,人应当造福他人,造福社会,乃至造福千秋万代,而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千秋万代就是公益,而公益的本质是使人成其为人。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