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格·卡纳】对世界好就是对中国好对美国好

栏目: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20-12-30 18:41:58
标签:两种世界观

对世界好就是对中国好对美国好

作者:帕拉格·卡纳

译者:吴万伟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十一月十六日丁未

          耶稣2020年12月30日

 

对21世纪的大战略而言,若值得写出来就必然需要纳入全球战略元素。

 

新加坡——当中国名校北大的教授们去年邀请我作一场大战略演讲时,这不仅是对比和认识中美对各自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好机会或许也是让两种世界观和解的契机。

 

若干中国学者最近为地缘政治话语引进了一些新词语,比如追求“均衡”而不是等级差异体系以及将“关联性”(relationality)理解为大国互动交往的背景。这些干预具有重要的规范性价值。它们暗示,不应该担忧中国成为寻求独自支配世界的霸权,东方和西方能够平等和谐地共存,就像手拉手的两位舞者都可以因此站稳不倒。但是,就像更著名的中国习语“和平崛起”一样,它们往往隐含着某种政治价值---那是在制造更强大棒时说话却变得柔软温和的模式。

 

在本专栏的前两篇文章中,我认为一直对中国疑虑重重的国家针对其咄咄逼人的举动做出的回应就是结盟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中国领袖的要求在不断下降,虽然中国的国力一直在上升。换句话说,美国在过去30年里,美国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因此,美国和中国都需要认识到,复杂的反馈循环成为动荡不定的竞争新领域,更多参与者以平行的方式或围绕在任何一个中心周边进行运作,其行动速度比从前的大国竞争时代更为迅速和快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真正的全球外交市场博弈的时代。

 

美国的大战略已经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练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那些战略仍然在线性思维心态下形成的。它假定美国仍然具有塑造世界舞台的能力,同时却认定所有其他人和其他所有议程都是平等的,但理论似乎从来无法满足实践的要求。只有完全丧失对中美之间地理的、文化的、语境的细腻差异的把握,才可能产生对比美国和中国“综合国力”的静态图表。每当我看到这种图表,就恨不得伸手去掏左轮手枪干掉这种白痴。

 

美国和中国都需要认识到,复杂的反馈循环成为动荡不定的竞争新领域。

 

并不令人吃惊的是,如果从自身的描述来看,美国大战略的后冷战表现统统都失败了,无论是防止强劲竞争者的崛起还是推广民主或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或引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等皆是如此。甚至在美国仍然占据支配地位的领域---金融实力和数字技术方面,竞争都变得十分激烈(无论是碳氢化合物还是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竞争已经无处不在。)如果数黄豆一般的大战略途径仍然重要,大部分美国精英设想的美国霸权自然也同样重要。

 

中国因为其战略的创新性而得分不少,不过,它也因为傲慢自大而一直处在盲目之中。因为充分认识到美国占绝对优势的军事资产,中国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打造一种品牌上,把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全球公共产品来经营,这是一种双赢战略,既要把衰落破败的后殖民地国家和后苏联国家现代化,又找到一种摆脱所谓的“马六甲陷阱”的办法---打破对穿越狭窄的马六甲海峡的进出口贸易的严重依赖。不过,中国向外大肆扩张延伸的供应链实在太重要了,无论如何难以消极地任凭合作伙伴选择其杰出领袖,因此,庞大却不怎么实用的基建工程和债务陷阱也就成了他们更喜欢的新殖民主义工具。

 

这就让我们来到当前的局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再相信中国或者美国了,任何一个大国也都不再能够迫使对方屈服了。鉴于普遍存在的威慑力,军事胜利的范围非常有限,金融流动性清偿能力却是无限的,因此,想让对方破产也难以奏效。美国人和中国人可能是唯一不明白这一点的人,他们还以为霸权是满足自身需要或世界需要的金光大道呢,不是吗?

 

对21世纪的大战略而言,若值得写出来就必然需要纳入全球战略元素。对全球利益和维持文明的稳定性而言,大国能够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呢?

 

美国人和中国人可能是唯一不明白这一点的人,他们还以为霸权是满足自身需要或世界需要的金光大道呢,不是吗?

 

美国口口声声要保护公海自由航行的权利,中国频频为基础设施提供金融支持,欧洲则推动制定环境保护规范,所有这些都是为全球利益做贡献的例子,但它们都缺乏“三国集团”相互协作的全球战略,这样的战略恰恰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在我们需要全球战略文化之时,仅仅拥有独特的美国战略文化、中国战略文化或欧洲的战略文化还远远不够。

 

大战略寻求的是支配地位,而全球战略寻求的则是均衡。如果没有共同的战略文化,全球治理就是一场闹剧而已,大大小小的挑战都可能造成一些疏忽,只是到了后来才让我们承受其苦涩的恶果:殖民地时代的边界纠纷往往突然爆发,甚至演变成战争,失败国家引发人道主义危机。挑衅性的冲突解决办法和战后重建规划的糟糕实施是两大遗产,也成为未来冲突的渊薮。

 

更加严重得多的人类生存挑战迫切需要我们有全球战略,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sine qua non)。应对气候变化决不仅仅是逐渐减少碳排放量这么简单。哪些国家将组建基础联盟用以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和启动海洋和大气环境工程倡议来吸收碳排放,并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谁将为人类和动物开发和分配疫苗以便减少未来传染性疾病大爆发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对人类和食品供应造成危害?这就是博古睿研究院的内森·加德尔斯(Nathan Gardels)所说的“星球现实主义”时刻。

 

“大战略寻求的是支配地位,全球战略寻求的则是均衡。”

 

对于大战略的奥林匹克理想来说,这些目标没有任何软弱或者屈服的含义。历史就是帝国缺乏远见而难以避免地品偿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的故事,从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到恐怖分子的“反噬”皆是如此。美国跛脚的气候政策加上针对拉丁美洲的吝啬途径最终刺激了庞大数量的气候难民;中国则无情破坏和改道湄公河和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的源头可能造成东南亚北部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潮。

 

中国和美国都有一种态度,即对他们好就是对世界好。但是,事实上反过来才正确,即对世界好就是对美国对中国好。不受限制的保护主义和产业政策阻碍了市场的增长,而这个市场正是美国和中国都想扩大出口的地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协调行动而带来的全球同步复兴和经济贸易增长,在当今以邻为壑的世界,根本不可能再次出现了。

 

在地缘政治市场,全球战略竞争看起来更像登顶比赛而不是看谁先落入谷底。大国能够让各自看到真实的处境。欧洲和美国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比中国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中国能够比西方经济更快速地出口价格低廉的太阳能和核电厂;印度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无需盗窃公民数据的数字管理方案。面对多方拉拢,那些不选边站的聪明国家将能获得最大利益。

 

所有国家的大战略都必须认可,当今面向全球分配的多极化趋势和动态纽带涉及到所有区域和大国。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这不是惰性风险游戏而是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地缘政治基础。美国或许仍然是“自由世界的领袖”,中国则赞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遗憾的是,两国似乎都缺乏相称的全球战略。

 

译自:What’s Good For The World Is Good For China—And America ByParag Khanna

 

https://www.noemamag.com/whats-good-for-the-world-is-good-for-china-and-america/

 

作者简介;

 

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战略顾问公司“未来地图”创始人和经理合伙人,最新著作是《未来在亚洲:21世纪的商业、冲突和文化》(2019)。本文的英文原稿发表在“Noemamag”杂志上。文章翻译已获作者授权。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