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际】悌之道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3-28 23:02:42
标签:悌

悌之道

作者:丁成际(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二月廿八日癸亥

          耶稣2020年3月21日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弟子规》的首句是“圣人训,守孝悌”,也将孝与悌并举。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的价值与意义不可忽视。

 

关于“悌”的含义,可以从三个逐步递增的意义来理解:

 

第一,就悌的本义来说,“悌”字最初使用是在汉代,由“弟”字演化而来,故前文经典中将“悌”通用为“弟”。《说文解字》中说“弟,韦束之次弟也”,韦指去毛制熟的兽皮,用之捆物,形如螺旋,而生次弟之意。北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时,在新附字中加入“悌”,并解释为“善兄弟也,从心弟声”。从此,将“弟”“悌”二字区分。《新书·道术》中说“弟敬爱兄谓之悌”,《三字经》中说“悌于长,宜先知”,可见悌是对年幼者提出的,要求其对兄长恭敬顺从。

 

第二,悌道从兄弟关系扩展到家庭、家族。泛而言之,悌并非只适用于兄弟之间,姐妹亦同。《新唐书·李元素传》中“元素少孤,奉长姊谨悌”。因古时姐妹也常用兄弟称之(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故两者常有混用。而同族不同支系的兄弟姐妹,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同样适用悌道。与弟对兄的悌相对应,兄对弟的道德要求则是友,要照顾友爱年幼的弟弟,即兄友弟悌,以达到兄弟姐妹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第三,悌道进一步拓展到尊敬非血缘关系的同辈。“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理论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形式上的“义结金兰”,都为悌在社会上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悌可运用于同学、同事以及一切发生联系的同辈人。“悌者,所以事长也。”悌不仅适用于同辈子弟,同样适用于长者、老者。“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提供了由兄到长的递推逻辑。举凡年纪、辈分、职位、德行、学问较我长者,都应尊敬逊顺。而尊老尚齿更与悌密不可分。《礼记·祭义》云:“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悌之道内在地包含着对长者和老者的尊敬与照顾,以达到“民知尊老养老,而后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老养老”。

 

伦理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悌道还要求我们尊敬所有长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韩国至今仍保留着遇到长辈要鞠躬问好的习惯,而悌道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社会中却缺少对长者应有的尊敬。中国的尊长敬老文化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年长意味着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智慧,尽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长者的指导在幼者的成长中依旧必不可少。通过悌道的教育,让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尊敬长者和老者,遇到德行高尚或学问渊博的长者,更是要虚心学习。因为社会中每一代的进步都是在前一辈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每一次的创新都有赖于已有知识的内化。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