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珍】儒家修身要达成的境界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3-04 20:30:40
标签:儒家修身

儒家修身要达成的境界

作者:张文珍

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二月初九日甲辰

          耶稣2020年3月2日

 

重修身是儒家文化的一大特点。修身根本上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梁启超先生说:“儒家一切学问,专以‘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者’为其范围。”“儒家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也。”那么,修身要达成什么样的境界呢?或者说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包含什么样的品格特质呢?

 

光明磊落、豁达淳朴。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宽广,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常常忧心忡忡,因此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一副坐卧不宁的样子。君子之所以能安详舒泰,是因为他心胸豁达,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猜疑,不抱怨,不嘀咕,内心宁静;还因为他大度包容,能忍受委屈,即使别人暂时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人不知而不愠”。他敢于坚持正义与原则,敢说真话,敢作敢当,不虚与委蛇。

 

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儒家将对待义与利的态度视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奉献在先,获取在后。“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不重物质利益,名利心淡泊,“子罕言利”。他不喜欢那些一味注重吃喝玩乐的人,认为他们不是求道求仁、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对那些生活俭朴但又志向不改、乐在其中的人,孔子总是由衷地尊敬,即使是自己的弟子,也不吝赞美之词。“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儒家文化具有积极入世的特点,特别强调责任与使命,主张为社稷民生作贡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生不息,每时每刻都在向前运行发展,从来不会停下脚步,君子也一样,永远不要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大地胸怀阔大,无所不包,兼容万物,君子应如大地般心胸宽广,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孔子曾对弟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政治主张行不通,他便转而开办学校教授学生,在他门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人才。他晚年投入大量精力整理古籍,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孜孜以求、百折不挠的精神!孔子认为士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有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而不应该目光短浅,只是满足于吃饱喝足、无所作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勇于付出、踏实肯干,不知疲倦、永不懈怠。因为主张实干,所以孔子不喜欢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的人,他认为这样的人往往说到做不到。更有甚者,这样的人言不由衷,心口不一,浮夸少德。他提倡少说多做,认为“刚毅木讷近仁”,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从容坦荡,安详稳重。儒家要求人应该具备一种好的性情气质,温文尔雅,恬静自然。“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的性情应该温和圆润,宽厚包容,而不是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不重则不威”,言行要大方得体,庄重威严。孔子就是一个性情温和、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子贡评价老师:“夫子温、良、恭、俭、让。”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是一派悠柔和悦的姿态:“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他很少疾言厉色,盛气凌人,却让人感到一种严谨威严的气势和风度:“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修身对内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慎其独”。《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正因为君子重修身,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便拥有了高贵的品格,让人尊重,让人敬服,且具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威严,就像荀子所言,“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