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义廖晓义,女,1954年出生于重庆巫溪。中山大学哲学硕士,曾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 |
原标题:三堂文化与乐和家园
作者:廖晓义(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来源:《人类居住》杂志2018年 第 3 期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正月廿四日丙申
耶稣2019年2月28日
▲四川省彭州市乐和家园试点村大坪山山景
从洙泗书院到乡村书院
在山东曲阜的泗水河边,有一个平常的村庄,却有着不平常的名字:书院村。因为与这个村庄一墙之隔,有一座不平常的书院“洙泗书院”。洙泗书院位于洙水和泗水之间,儒家文化发源地即在此。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在此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聚徒设坛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洙泗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因此,洙泗书院就是儒家祖庭。紧挨着这座书院的乡村因此得名为书院村。
▲洙泗书院
当我希望以书院村作为曲阜市“学儒家文化、建乐和家园”的试点的时候,有好心人劝我们另选一个条件好些的村庄来做试点,因为书院村环境差、问题多。我谢谢这份关切后还是选择了书院村,理由是“谁让这个村庄就在洙泗书院旁边呢?如果传统文化不能帮助今天的乡村建设,为什么我们需要传统文化呢?”于是我带着团队,带着“乐和”的理念走进了书院村。“乐和”源于“乐道尚和”的古老智慧,体现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儒家理想。孔子的智慧如果用今天通俗的两个字来表达,就是一个“和”字,一个“乐”字。乐和,一头连着儒家的源头活水,一头走进百姓生活。
三个月后,古老的“礼运大同篇”成了妇孺老少能诵会唱的“流行曲”;过去冷漠自私的村民,现在能够积极参与义务扫除、植绿护绿等等乡村公共事务;过去从不登台的妇女,现在成了小剧场的演员;过去“一毛不拔”的村民,能把家里的老农具、老家具捐给村里的“乡村记忆博物馆”;许多村民学会了以传统礼仪相见,村里的孝道节里,年轻媳妇为长者敬茶鞠躬,“节气行”成为日常的公共生活;这个过程中,许多乡贤站出来分担公共责任,村干部也不同程度地改进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使得干群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村民们受到更多的尊重,村干部受到更多的尊敬。守望相助、天下为公的儒家思想在这里播下种子,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进的百姓生活。
▲曲阜市乐和家园试点村周庄村农具秀表演
▲书院村端午节活动
书院村的故事,只是乐和家园实践中又一个令人欣喜的例子。十年前,我带领团队走进地震极重灾区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参与灾后重建,在唯一一座没有倒塌的木质农房的堂屋里,通常是城里人摆放电视机的位置,看到“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和“祀先祖如在其上、佑后人焕乎维新”的楹联,我看到了乐和的种子,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个有天有地有亲有师还有君子人格的世界。我请来生态民居专家义工刘加平和周伟教授,为村民设计节能的生态民居的时候,特意保留着这样的传统,让这里的家家户户和以往一样有一个堂屋,或叫中堂,堂屋的中心位置放着“天地君亲师”牌位和祀先祖、佑后人的楹联。而我成了村民眼中的农妇“廖嬢”,和他们一起建生态协会、开联席会、修山村路、建生态房、办小农场,和当地政府和村民一起,建立了一个百户人家的村落共同体“乐和家园”。
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一线工作以来,从四川的大坪山到巴渝的巫溪县,从重庆南岸区的乐和谷到湖南长沙县的乐和乡村,从杭州的永和镇到贵州的对门山,我和我的团队在参与乐和家园建设的过程中,总是对于乡土文化予以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建房上梁的古老仪式、乡情宗脉的悠久传统、敬天法祖的堂屋香案、慎终追远的丧礼习俗,让这些无形的文化成为凝心聚力共享乐和的现代根脉。我们清楚地知道,在乡村建设中,不应该只着眼于有形的物质的方面,而要去发现和发掘几千年乡土文化无形的遗产,特别是祠堂、学堂和中堂的三堂文化。要用有形与无形的整体全息的世界观去看待和对待整体全息的乡村世界。
从传统三堂到现代三院
以中华文化的本质来理解中国社会的特质,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五千年,是有她的治理智慧和治理结构的。道统、学统、政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顶层设计,乡村的中堂、学堂和祠堂则是她的底层设计。家里的中堂是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学堂是学习空间,每一个乡村都有私塾和乡绅,培养出很多人才;祠堂是公共空间,处理乡村的公共事务,包括矛盾的化解、环境的维护、老人的照顾、小孩的教育。正是基于三堂的信仰支撑了生活,也是植根于三堂的生活留住了信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道统的信仰而传递,通过学统的养育而传播,通过政统的维新而传承,通过乡村的祠堂、学堂和中堂而延绵。
▲曲阜市乐和家园试点村书院村
当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时候,如何吸纳中国传统的社区共同体的经验与智慧,创造性转化为当代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乐和家园的治理结构以及“三院六艺”的空间与活动设计,就是传承和创新三堂文化的一种尝试。
乐和家园的空间设计包括“三院”即大院、书院和庭院,乐和大院作为公共空间,由村委会提供行政支持,社工提供村落设计和技术辅助,乐和代表作为乡贤出面张罗,进行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氛围营造和活动组织。乐和大院的主要功能是培育社会组织互助会和社会协商机制的联席会,开展公共活动,讨论公共事务,培育公共精神。乐和书院作为学习空间,挂着孔子时代的六艺图“礼乐射御书数”,那是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理想的呈现,在这古老的六艺图旁,是乐和家园的“耕读居养礼乐”新六艺活动。“耕”是农耕园,以生态农耕守护田野;“读”是国学堂,以圣贤经典安顿人心;“居”是绿色风,以绿色时尚回归自然;“养”是节气行,以生命智慧唤醒真情;“礼”是人生礼,以乐和礼义淳化乡村;“乐”是小剧场,以礼乐文明陶冶生活。
▲四川省彭州乐和家园试点村大坪山农家小院
▲社工在曲阜梨园村开现场会
如今的中国面临着比历史上更为严峻的考验。经历了“三千年从未有之大变局”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对于自身传统的怀疑、涤荡,这个根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撕裂和侵蚀,这种撕裂和侵蚀不仅仅到了乡村,到了社区,而且到了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通过乐和庭院落实家规家训开启传统家教,就成了今天的当务之急。
乡村振兴从文化复兴开始,已是许多同仁的共识;而文化复兴须从乡村文化的载体开始,则有待于更多的共鸣。我们呼吁和期待每个从乡村走出去的人士,回望乡村,回报乡村,为养育了自己的乡村办一个书院,以书院的修身,带动庭院的齐家和大院的治村,通过对于三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振兴乡村,把根留住。
从乡村书院到社区书院
书院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未中断的文明血脉,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圣贤培养以及在文人书院中所开展的圣贤教育,而得以延续的。在重庆南岸区涂山镇的福民社区乐和家园的社区书院,我们看到古老的乡土文化在城市的重生。
不同于传统的文人书院。社区书院的建设,是在社区层面所开展的圣贤教育功能的创新和下沉,通过乐和新六艺课程以及配套的硬体空间,来传承书院文脉,延续民族血脉。
当下社区鲜有社区书院,很多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缺乏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文化服务;已有的一些书院也缺少系统的文化服务课程,内容过于学院化、圈层化、概念化和碎片化,不能满足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社区书院建设刻不容缓。通过书院的文化建设,带动庭院的家风建设,同时推动大院的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即是修身,家风建设即是齐家,社区建设即是治社,社区治理即是落实国家治理的基层实践。
在福民社区书院旁边,我们设计了一座“论语公园”。论语公园有孔子圣迹、论语故事、五常研习、六艺展示、经典章句五大板块。公园里还有孔子像供瞻仰,有杏坛亭供聚会,有石凳长廊供休憩,有运动场所供健身,集读书明理、亲子共学、社区教育、运动休闲、文化活动为一体,是涂山镇为建设“社区书院”打造的一个文化高地。
乡村是一个如此广阔的天地,乡村里的农人是具有最大潜力的人群。与政府、专家和村民一起,在继续完成乐和民居建设的同时,为城乡社区书院提供技术服务,探索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乐和社工团队的主要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让国学成为生活,生活成为风景,让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愿认的理儿、手上爱做的事儿!让修齐治平的古老传统从我们手中成为生活,让家国天下的大同理想从我们的脚下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杨朝明、褚燕】《周礼》成书问题再思考
【下一篇】【儒家邮报】第307期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