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睿】日本新年号与中国古代经典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12 21:11:23
标签:年号制度、汉字

日本新年号与中国古代经典

作者:谢宗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三月初七日戊寅

          耶稣2019年4月11日

 

关键词:汉字;古代;年号制度

 

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用于取代现行年号“平成”的新年号——“令和”。同时,现任天皇签署了改元政令,并在当天颁布。该政令将伴随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为新天皇的5月1日零点起施行。由此,“令和”成为自“大化”(公元645年)以来日本所使用的第248个年号。

 

作为全世界唯一留存年号制度的国家,日本此次公布新年号,既是对这一历经1300余年岁月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同时也体现出对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变革、国家形象与国民生活的兼顾和平衡。因此,新年号的选定和公布过程不仅牵动着日本全社会的神经,也受到了曾使用过年号的中国等国民众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日本曾全面学习效仿中华文化,年号制度就是其具体表现之一。与中国一样,日本的年号制度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不仅在新天皇即位时进行改元,而且在发生地震、瘟疫、战乱等天灾人祸时,也会通过更改年号来祈求改变世势国运。从公元645年的“大化”至江户时代最后的“庆应”,日本在约1200年间共使用了243个年号,平均约5年就改元一次。其中,最短的年号为镰仓时代的“历仁”(1238—1239年),仅持续了两个月零14天;次短的年号是奈良时代出现的首个四字年号“天平感宝”(749年),持续了3个月零15天。频繁的年号变更既表明当时的统治阶层普遍迷信“改名转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历史上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

 

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确立了一位天皇只使用一个年号的“一世一元”制度。新年号产生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明治”年号由天皇从候选方案中抽签选出,“大正”和“昭和”则是由天皇直接指定。1979年,日本制定《年号法》,规定新年号由政府决定。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驾崩后,日本政府根据《年号法》举行了由专家组成的“年号相关恳谈会”,并最终在临时内阁会议上决定新年号为“平成”。

 

在此前1300余年里,日本已使用的247个年号全部出自四书五经和《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中国古代经典。例如,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大化”出自《周易》《尚书》《汉书》。现行年号“平成”则出自《史记》所载“内平外成”及《尚书》所载“地平天成”。此外,日本年号中还有直接原样借用中国年号的情况,如“贞观”“贞元”等。

 

日本官方宣布,新年号出自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卷五“梅花之歌”(32首)序文:“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更强调这是首次从日本典籍选择的年号。

 

然而,正如一位旅日学者所云:只要年号采用汉字,如何跳得出古汉语的掌心?且不说“令和”出典的序文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兰亭集序》结构非常相似,“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张衡《归田赋》中“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的化用。有人考证,“令和”在汉籍中有多个出处。更何况,日本的年号制度本身源于中国,所使用的汉字也源于中国。而且,这些汉字在日语中的吉祥寓意也与在汉语中别无二致。

 

据统计,在日本已经使用过的247个年号中,被使用过的汉字有72个,且从未使用过平假名和片假名。其中,汉字使用次数最多的是“永”字,达29次。“元”和“天”字各27次,“治”为21次,“应”20次,“正”“长”“文”“和”各19次,“安”则使用过17次,仅使用过1次的汉字有“吉”“胜”“泰”“白”“福”等30个。

 

此外,同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习惯一样,日本人也习惯于使用年号来标定自身的历史坐标。其中,既有“明治维新”这样用年号来记述历史大事件和转折点的例子,也有“昭和男儿”这样用年号来概括某一时代整体国民性的习俗。

 

正如日本媒体所指出的那样,即便是日本典籍,也毫无疑问受到中国古代经典的影响。例如,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中的作品,很多出自中国的《文选》。由此可见,包括年号制度在内的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早已水乳交融于日本文化之中。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