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原标题:《孔德成差点当了汉奸》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文字是药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年5月,许石林 著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腊月十五日丁巳
耶稣2019年1月20日
【作者按】台北纪念孔德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作为至圣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不才也曾接到邀请,但因走不开而作罢。想起十年前写过一篇短文,蹭一下这个新闻的热点,发表于公号,此文当时匆匆写于旅途,未经多方考证,借此机会,求教于方家。
孔子第77代孙,末代“衍圣公”、首任“奉祀官”孔德成先生,2008年10月28日在台北仙逝。在这个中华文化露出复兴的曙光、儒学开始广为重视的时候,孔德成先生的仙逝,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否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一个月前,我去曲阜,认识了孔姓后人、退休老教师孔宪鹤先生。在他的陪伴下,我对孔府、孔庙、孔林的了解和认识较为深入。得知孔德成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和孔宪鹤老师通了电话,又谈起孔德成传奇人生历程中最为危险的一次经历,可以说,没有这次成功的经历,中国的历史该怎么写,还真是个问题——
1937年,也是这个深秋季节的一个夜晚,一辆专列将年仅18岁的孔德成夫妇迅速地转移到了武汉,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的是国民党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
据老人回忆,当时也是夜里9点多,漆黑的曲阜城里突然来了两辆汽车,车上是全副武装军人,径直开往孔府。叫开大门后,一行军人又径直去了内宅——孔府内宅平常不准随便进。为首军官正是国民党第二十师少将师长孙桐萱,作为兖州地方驻军高官,平常与孔府是有来往的,与“奉祀官”孔德成个人也有交往,也可能以仁兄贤弟相称。但此次造访,却让孔德成很吃惊,孙桐萱带着蒋介石的手令,命令必须在凌晨两点将孔德成夫妇护送离开曲阜,前往兖州,登上等候在那儿的专列。
孔德成当时只是个18岁的小伙子,新婚不久,妻子又怀孕。就是走,也要交代妥孔府上上下下许多事情。孔德成一家紧张地准备、交代事务,孙桐萱则带着随行卫兵神情凝重、一语不发地在客厅等候。眼看时间已经过了凌晨两点,孙桐萱突然给孔德成跪下,沉重而坚决地说:孙某的官比您小,但今天必须执行军令,请您务必马上动身!
就这样,孔德成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和主要随从,连夜去了兖州,上了等候在那里的专列,火车开动,到了国民政府临时驻地武汉。在武汉,孔德成发表了抗日宣言。后武汉陷落,又转往重庆,被安排到这个战时“陪都”里。蒋介石特在歌乐山为其修建了奉祀官府,并且让他参加国民党参政会。
蒋介石为什么如此急迫又紧张地转移护送孔德成?因为“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全面侵华,全国的抗战形势陡然严峻。山东是日寇重点攻占的战略要地,当年年底就入侵鲁南地区,曲阜的沦陷,已成不争的眼前现实。一个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日寇拐骗到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弄得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被动。作为延续两千多年中华文明之根的孔子的后人,试想如果孔德成来不及转移,落入日寇之手,被日寇控制起来,再单方面宣布谎称孔德成已经投降,或者将孔德成直接弄到日本——日本也有孔庙。那样,中华民族的脸面就真的丢尽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伤害,将远远比溥仪成立伪满洲国要大得多!
抗战胜利后进行的国共内战,蒋介石逃亡,也不忘把孔德成带到台湾。蒋介石一生以三民主义信徒自居,也是个基督徒,但他也极力维护孔教,之所以如此重视孔德成,他清醒地认识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必须掌握延续孔子血脉和精神权杖的象征。
后来,在台的孔德成做了九年的“考试院长”,又担任过“总统府资政”。他领双份薪水,一份是“政府公职”,一份是“奉祀官”。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台湾大学授课,以学问名世,在2005年,他与大数学家丘成桐两人一起被台湾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陈水扁在台上的时候,对孔德成十分冷落,据去台北看望过老人的人说,老人很不开心。如今到曲阜拜谒孔府的人,都关心孔家后人的情况,作为圣人血脉的延续和精神权杖的象征,许多人都希望孔德成先生长寿,并继续兴旺地将血脉衍续下去。
如今,孔德成先生的长孙孔垂长已经是“见习奉祀官”。2006年元旦,孔子第八十代嫡孙孔佑仁诞生,依照历史惯例,孔德成已向台湾“内政部”报备,孔子圣脉依然在延续。
2008年10月28日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 2018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