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秉元主编《新经学(第三辑)》出版暨后记

栏目:
发布时间:2019-01-16 20:29:56
标签:新经学、邓秉元

邓秉元 主编《新经学(第三辑)》出版暨后记

 

 

 

书名:《新经学(第三辑)》

主编:邓秉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内容简介

 

经学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学术体系之大宗。但晚近以来,受到受到西方的冲击与国人的蔑弃,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适合于时代的新的形态,经学成为已陈之刍狗,长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国人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在面对时代之挑战时也常常感觉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在此局面下,重建经学思维体系,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史形态,使之在现代重现焕发生机。这是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事业。加之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众声嘈杂之下,需要对经学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与阐释。本系列之用意即在于此。本辑分学术信札、圆桌会议、古典新诠、经义阐微、经学历史及书评•随笔,所收文章既有对经典、经义之抉幽发微,也有对经学历史的宏观观察与微观透视,言之成理,体现了较高的学术含量,对促进学界乃至普通人对经学的理解,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邓秉元,原名邓志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经学史、思想史,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孟子章句讲疏》、《周易义疏》等。

 

【目录】

 

学信札 

熊十力致钟泰函

圆桌会谈修身之道与成德之教——从《梁启超修身三书》谈起张文江邓秉元……邓新文、刘海滨

 

古典新诠

《周南》旨归(外一篇)……邵逝夫

《孟子·告子上》讲疏……邓秉元

张子《正蒙·神化篇》略讲……张旭辉

 

经义阐微

《干卦·九三》爻辞试读……张雨丝

“天罚不极庶民”——周人治理视野中的“侮鳏寡”……成富磊

陈澧《东塾读书记·春秋三传》析疑五则……黎汉基

 

经学历史

唱歌的圣人——孔子对话中的韵韦礼……文成棣 译、张雨丝 校

清华大学藏竹书《保训》成书时代蠡测……林志鹏

王应麟著作在明代重要专著的传播——以《四库全书》著录书籍为对象的探讨……杨晋龙

出世与淑世——彭绍升和清代中期的王学余……波成棣

 

书评、随笔

文化与革命——林少阳《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读后……邱立波

 

经学是义理之学、成人之学……黄子洵

 

编后记

稿约

 

【编后记】

 

经学被取消一个世纪之后,恢复其学科地位已成大势所趋。近几年来,南北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对经学发生兴趣的研究者,特别是青年研究者迅速增多,相关研究机构也不断成立,逐渐改变了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尽管形成这股潮流的动因颇为复杂,不同参与者亦各有诉求,后果殊难逆料,但无疑会对未来的文化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倘从学术角度来看,经学到底如何发展还远未成为共识。由于经学与传统政治相结合的历史,有些人简单把经学视作“帝王之学”,却不知古今中外一切政治形态都建立在某一知识体系之上,而在中国传统皇权时代也有不同形态的政治经学或政治儒学存在。我们不能因为纳粹法西斯等极权统治建立在西洋哲学与政治学基础上,便否定所有西洋学术。那种仅凭一己好恶来支持或否定经学的视角是不公允的,就像无论我们是否认同神学、西洋哲学与社会科学、印度教或佛学,都应该承认这些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

 

当然,对于传统经学已经存在过的某些弊端,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自我反省。譬如,章太炎曾特别提及传统学术“其失在于汗漫”。汗漫的反面就是章学诚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或者乾嘉汉学所艳称的家法条例。尽管清儒的家法条例之学本身不无可议之处,但学术应该讲理、重视内在脉络,却无疑是不刊之论。经学真正应该遵守的家法条例是不仅要回到孔子,甚至还要回溯三代之前,应当如其所是地对经学这一长河溯源衍流,由此才能真正做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汗漫的首要原因是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随着五经博士及博士弟子员的设置,经学本身成为利禄之途。司马迁所谓“自天子王侯,天下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于是一切以利禄为诉求者,皆以孔子传人自居,这与战国纵横家、杂家荟萃群言以谋利禄的作风极似。但战国时代诸子自由讲学,诸侯也大都对各种人才表示尊重,只有秦人曾欲逐客,被李斯暂时谏止,但很快也便实现了政治垄断学术的所谓秦政。汉承秦制,惠帝四年(前191)挟书律方才废止,重新进入诸子自由讲学的时代。这是汉代最有生气的时期,武帝之能开疆拓土,以及并时文化的繁荣都是建立在这一基业之上,并非武帝本人有多少雄才大略。相反,武、昭之由盛转衰却与其好大喜功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帝之表彰六经尚属对秦代严苛之政的扭转,但其罢黜百家却使诸子之学失去了生机。经学虽因惯性依然保持了部分活力,尚未形成后世某一意识形态独尊的局面,但因为子学的衰微,失去了外在刺激而越来越流于信仰化。那以后,凡是新的经学形态重新崛起的时代,都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文化中输入了新鲜血液,一是现实中君权因失范而暂时回到自由的局面。清代许多人把汉代经学的繁荣视作武帝的功劳,但不妨思考一下,从学术角度来看,汉代哪一经学形态不是此前便已经产生了的?经学的广泛实践乃是此前学术发展之果,此即汉人所谓经世致用,切不可倒果为因。

 

这种汗漫当然是外铄的,是经学生存的土壤所致,扭曲了经学本身对道或真理的诉求。另外还有几种问题却与经学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

 

首先是因为时代性与恒常性的张力所导致的困难,这是神学、佛学等宗教形态与经学共同的问题,非经学所独有。这种学术局限于经学的历史性无法自拔,其弊也固。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以某一历史上的经学形态包打天下,并反对经学可以有任何新的发展;或者认为经学已死,早已与当下的时代无关。《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谓“毋固”,可以与此相参。

 

其次是对经典的附会。六经是孔子对上古三代天道人事的隐括,这一理想的政教系统涵盖了宇宙人生的各个层面。随着不同时代社会及政治结构变化,许多新的学术及政治形态都试图援引经典来进行自我证明。许多证明充其量只是一种自我宣示,缺乏内在理据。这种自我宣示把附会经典变成一种简单的心理安慰,追求真理不必是艰辛的劳作。这种思维的变种就是无所不在的口号哲学,其弊在浅。从对经典的理解而言,孔子所言“毋意”,庶几可以当之。

 

与附会相似的是一种门面哲学,门面哲学起于断章取义。断章取义的最初用意是通过赋诗断章,即观象的方法,以微文见意,本来是周代贵族相互交往中高雅精神的体现。这就是周人的“言语”之学。但当这种言语艺术缺乏了交往中的诚意之后,却极可能变成相互恭维的口佞之徒。所以孔子要特别提出,“放郑声,远佞人。”又说:“刚毅、木讷,近仁。”佞人用经典中君子圣贤的境界恭维普通人,于是人人以有德君子自居,而忘记了小人即常人之义。门面哲学发展到极致,便是中国独特的面子文化,其弊在伪。附会与门面,也是学术汗漫的两个来源。

 

还有一种经学是把自身限定伪一种文献考据之学。经学因此失去沟通天人、穿透古今的力量,其弊在小。把经学单纯理解伪一种政治学说者亦然。此略当孔子所言“毋必”。

 

除此之外,另有一种师心自用之学,略读经纶,稍有所得,便以爲“道在我矣”,于是仰首云天,勇于实践,其弊在狂。历史上王安石、张居正之学,贻害不浅。此孔子“意必固我”之“我”。

 

凡有所向,皆有所弊。六经皆有其弊,故《礼记·经解》引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伪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六经本身既已如此,经学何尝不然。山珍海味虽可养人,倘不知节制,皆可成穿肠毒药。学术研究不能只是表现伪某种情怀,需要直面真理的勇气,这是当下所谓“传统文化复兴”中,尤其需要警惕的现象。真正的经学对此至少应该具有某种自觉。《大学》所谓:“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最后应该感谢的,本辑出版得到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资助,并列入思想文化史研究室工作的一部分,谨此特致谢忱。

 

邓秉元

2018年10月6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