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爱国作者简介:乐爱国,男,西元一九五五年生,浙江宁波人。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出版著作有《王廷相评传》《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走进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为天地立心:张载自然观》《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宋代的儒学与科学》《国学与科学》《儒学与科技文明》《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等。 |
乐爱国著《20世纪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出版暨后记
《20世纪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
作者:乐爱国等
出版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作者简介】
乐爱国,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出版著作:《20世纪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2017)、《朱熹〈中庸〉学阐释》(2016)、《走进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2014)、《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2010)、《儒学与科技文明》(2015)、《宋代的儒学与科学》(2007)、《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2006)、《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2002)、《为天地立心:张载自然观》(2013)、《管子的科技思想》(2004)、《中国道教伦理思想史稿》(2010)、《道教生态学》(2005)、《王廷相评传》(1998)等。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摘要】
纵观20世纪,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学研究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1934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其中对于朱熹学术的论述,开创了现代朱熹哲学的新领域,其影响巨大,直至今日。20世纪六十年代,唐君毅、牟宗三、钱穆在冯友兰的朱熹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全面超越而创新的研究成果,现代朱子学研究得以兴盛。八十年代后,朱子学研究得到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学研究成果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们的学术思想观点被普遍认可和广泛引用,并做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他们的朱子学研究成果实际上成为百年朱子学研究的精华。
当然,无论是冯友兰,还是唐君毅、牟宗三、钱穆,他们的朱子学研究又都建立在其他重要学者的朱子学研究基础上。民国时期,包括谢无量、胡适、唐文治、吴其昌、周予同、陈钟凡、白寿彝、张岱年、李相显等在内的不少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展开对朱子学的全方位研究,为现代朱子学研究走向兴盛起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些在民国时期为朱子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他们的研究却逐渐被淡忘。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展开对20世纪朱子学研究的论述: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起始和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兴盛。其一,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起始部分:以翔实资料为依据,着重论述民国时期在朱子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谢无量、胡适、唐文治、吴其昌、周予同、陈钟凡、白寿彝、张岱年、李相显等学者的朱子学研究,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做出深入的阐述,以展现他们的学术志趣和风范;其二,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兴盛部分:以学术思想史的角度,依照现代朱子哲学研究最为重要的十个专题,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研究,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在此基础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和评判,阐述新的思想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目录】
前言
一、题解:什么是精华?如何集成?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框架与局限
上篇:
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起始
导言
第一章 谢无量: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先驱
一、概述
二、朱子的思想渊源
三、朱子的道统说
四、朱子哲学
五、朱子学与陆王的异同
六、朱子的教育学说
七、余论
第二章 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对朱熹《诗经》学的评价
三、从科学角度对朱熹格致说的诠释
四、对朱熹理欲论的分析
五、余论
第三章 唐文治:《紫阳学术发微》的理学救国思想
一、概述
二、朱子的学术思想历程
三、朱子的心性学与工夫论
四、朱子的经学
五、朱子政治学
六、朱子与陆王、浙东学派的异同
七、余论
第四章 吴其昌:“理学而尚考据”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朱子的著述
三、朱子的治学方法与辨伪
四、朱子“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
五、余论
第五章 周予同:经学史视野下的《朱熹》
一、概述
二、朱熹学术思想来源及著述
三、朱熹哲学
四、朱熹经学
五、朱熹史学与文学研究
六、朱熹与象山、浙东学派的关系
七、余论
第六章 陈钟凡:宋代思想史中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朱熹的学术历程与思想来源
三、朱熹的宇宙论
四、朱熹的心性论与修养论
五、朱熹的政治论与教育论
六、朱陆学术之异同
七、余论
第七章 白寿彝:以史学为依据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朱熹的师承与经历
三、朱熹的著述
四、朱熹的辨伪书
五、朱熹的易学思想
六、余论
第八章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对朱子学的阐释
一、概述
二、朱子学派归属及理气论
三、朱子的两一思想
四、朱子的心性论与修养论
五、朱子的致知论
六、余论
第九章 李相显:“以朱解朱”的《朱子哲学》
一、《朱子哲学》的研究方法
二、《朱子哲学》的体系建构
三、《朱子哲学》的动态阐释
四、《朱子哲学》的创新思想
五、《朱子哲学》的文献考证
六、余论
第十章 朱熹门人后学及朱子学传播研究
一、朱熹门人及其后传
二、宋元明清朱子学
三、朱子学的海外传播
四、余论
第十一章 从阶级分析入手的朱子学研究
一、概述
二、朱熹家庭背景以及生平事迹的阶级分析
三、朱熹学术思想的阶级分析
四、对朱熹学术思想的批判与肯定
五、余论
下篇:
现代朱子学研究的兴盛
——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研究
导言
一、冯友兰的朱子哲学研究
二、唐君毅、牟宗三的朱子哲学研究
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研究
四、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看
第一章 “集大成”或“别子为宗”
一、问题的由来
二、冯友兰论“集大成”及存在的问题
三、牟宗三论“别子为宗”
四、钱穆论“集大成”及其涵义
五、余论
第二章 “理”之内涵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理”之内涵
二、冯友兰的“形式”与“共相”
三、唐君毅的“当然之理”与“实现原则”
四、牟宗三的“所以然之理”与“存在之理”
五、余论
第三章 “理先气后”及“理生气”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理”“气”关系
二、冯友兰论“逻辑在先”
三、唐君毅、牟宗三论“形上之先”与“气之依理而生”
四、钱穆论理气“一体两分”与“气强理弱”
五、余论
第四章 “理”“气”动静论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理”“气”之动静
二、冯友兰论“太极”无动静
三、唐君毅论“生生之理”及其动静
四、牟宗三论“只存有而不活动”
五、余论
第五章 “心与理一”及“性即理”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心与理一”与“性即理”
二、冯友兰的“只能言‘性即理’,不能言‘心即理’”
三、唐君毅论“性即理”与“心与理一”并行不悖
四、牟宗三的“心性平行为二,心不即是理”
五、钱穆论“性即理”与“心即理”不可或缺
六、余论
第六章 “心统性情”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心统性情”之内涵
二、冯友兰对“心统性情”的诠释
三、唐君毅论“心之主宰运用”
四、牟宗三论“心、性、情三分”
五、钱穆论“以心为管摄”
六、余论
第七章 朱子仁学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仁学及其研究概述
二、唐君毅论“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三、牟宗三论《仁说》
四、钱穆论“宇宙之仁”和“人心之仁”
五、余论
第八章 “道心”“人心”及“天理”“人欲”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道心”“人心”及“天理”“人欲”
二、冯友兰论“天理”与“人欲”
三、唐君毅论“一心开三心”
四、钱穆论“人心道心只是一心”
五、余论
第九章 “格物致知”的不同诠释
一、朱子论“格物致知”
二、冯友兰对朱子格致说的质疑
三、唐君毅论“求诸外而明诸内”
四、牟宗三论“泛认知主义”
五、钱穆论“心学主要工夫”
六、余论
第十章 朱陆异同的不同诠释
一、早期朱陆异同研究
二、冯友兰论朱陆异同
三、牟宗三的《象山与朱子之争辩》
四、唐君毅的《朱陆异同探源》
五、钱穆辨朱陆“心学”之异同
六、余论
结语:现代朱子学研究的文本诠释、重大进展与存在问题
一、以朱子《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为文本依据
二、现代朱子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三、现代朱子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走向以朱子《中庸章句》为依据的研究
附录:民国时期(1912-1949)朱子学研究学术编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近三、四十年来,学术发展迅速,学者凭着一腔热情,充分地释放被长期压抑的学术能量和智慧,出现了大量的学术成果,经过有关部门的评选,不少学术成果获得大奖,其中肯定不乏精华。应当说,学术界让我来主持“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这样的项目,是对我的莫大信任,同时也寄托了很多的期望。
关于什么是精华,我在“前言”中已作说明。这不过是对那些被学术界公认为学术精华的东西做出分析而得出的我个人的看法,不能算是评判标准。况且,我只是项目主持人,而不可能是众望所归的评判官,既没有权利代表学术界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学术成果是否属于精华做出公道的评判。我认为,“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这一项目的重点不在于分辨评判出哪些是精华,而在于从学术界所公认的学术精华中,分析出为什么是精华,精华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是对于学术精华之所以为精华的进一步阐释。这也是我做这一项目的初衷。正因为如此,本书所论述的主要是20世纪被学术界公认为学术精华的东西,是“精华集成”,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对所有学术成果进行汇总或综述。
学术需要有精华,而精华是捶打出来的,要经历大浪淘沙,也就是说,学术精华是在对现有的学术成果做出进一步的学术思想史的分析和评判中才能凸显出来。不可否认,对他人的学术成果评头论足,或者说,愿意把自己的学术成果让人评头论足,在当今学术界并未成为风气。没有捶打,何来精华?本项目从立项到完成,一直有评委要求总结和评判近三、四十年来的朱子学研究成果,以及百年来国外的朱子学研究成果。项目组也尝试着努力过,但最终未能有所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有的一些学术成果尚未经过捶打,尚未让人评头论足,以致于难以从中看出被学术界公认为学术精华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真诚地希望学术界广大学者对本项目成果评头论足,以便能够做出进一步的修正。
乐爱国 谨记
2017年12月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