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日记摘录:儒家思想不是人为力量可以清除
来源:节选自 《政治的人生》,王沪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初六日乙酉
耶稣2017年10月25日
编者按:2017年10月25日,王沪宁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位凭借深厚政治学功底辅佐了三代领导人的中央智囊,在未来的中国政坛将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王沪宁在学术思想上一直表现出抵御“去中国化”的立场,充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同情,难能可贵。就在上世纪出版的他写于1994年的日记中,亦有所体现。只言片语,耐人寻味。
王沪宁日记(摘录)
1
上课。一是行政管理研究,讨论《论语别裁》。二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想,讨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把题目译为《苏鲁支语录》,不知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对孔子的思想,青年人不太理解,不知道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内,儒家的思想有它存在的理由,不是人为力量可以清除。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反映。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一直强调从人的内心世界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外部世界。所有的秩序,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社会的也好,最终是一种精神上的秩序。在一种精神上的秩序没有形成之前,任何外在的秩序均不牢固。这就是儒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一个世界不能没有秩序,也不能没有伦理秩序,儒家比较强调这一点。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构筑秩序,而在于需要秩序本身。内容总是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2
上课,讨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本书可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和伦理问题。现在如果有人写一本《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精神》大概会轰动。
韦伯在这本书中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对很多人有启发。行政管理读《管理思想史》了解不同管理思想流派的发展过程。有一点可以说,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管理均相通,不论是行政管理还是经济管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其他管理规律中发现对行政管理有价值的东西。
3
上午,博士生课,讨论的主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方位”。主要是为深入分析中国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向确立一个历史的透视点。这一点对理解和研究中国政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历史的感觉,不能很历史地分析中国政治。而中国社会,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不做历史分析是不能研究的。
我谈到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分析的要点:
古代社会的政治:封闭社会、分合循环、治乱循环、价值一统、体制大成;
近代社会的政治:外力介入、体制衰败、价值危机、社会嬗变;
当代社会的政治:革命社会、计划经济、工业化、价值革命;
现在社会的政治:改革社会、市场经济、现代化、价值确定。
当然,这些均是大线条的,具体如何来分析和展开,各人可能不同。但是,无论做历史的政治研究还是做政治的历史研究,这些问题均要有思考,即通古今的问题。
4
年初四,各家各户要迎财神了。鞭炮从11点就开始响,一直响了一夜,超过了所有的年头。早晨鞭炮继续响。可见如今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心理结构和文化结构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这种变化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还不能说,可能以后会更明确。
作者简介
王沪宁,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莱州人,1977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1972-1977年上海师范大学干校外语培训班学习
1977-1978年上海市出版局干部
1978-1981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89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
1989-1994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
1994-1995年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1995-1998年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
1998-2002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2002-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7-2012年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12-2014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14-201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2017-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一张图,搞清楚中国人的“祖宗十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