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复兴儒学”——蒋庆读书月论坛探微儒学精神与价值真谛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0-05-01 08:00:00
标签:
蒋庆

作者简介:蒋庆,字勿恤,号盘山叟,西元一九五三年生,祖籍江苏徐州,出生、成长于贵州贵阳。一九八二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先后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深圳行政学院。二〇〇一年申请提前退休。一九九七年在贵阳龙场始建阳明精舍,二〇〇三年落成。著有《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以善致善:蒋庆与盛洪对话》《生命信仰与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儒学的时代价值》《儒家社会与道统复兴——与蒋庆对话》《再论政治儒学》《儒教宪政秩序》(英文版)《广论政治儒学》《政治儒学默想录》《申论政治儒学》《〈周官〉今文说——儒家改制之“新王制”刍论》等,主编《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

 
 
 
 
 
 
 
 
2004年11月29日   深圳新闻网
 
昨日下午,本届读书月论坛迎来了最后一个学者嘉宾———当代儒学的代表人物蒋庆,他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题为《儒学探微———儒学的真精神与真价值》的精彩讲座。在3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蒋庆细述了儒学的十大特征,提出应该复兴儒学,确立以儒学为核心的道德体系。重建中国人的希望,用儒学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儒学具有十大特征
 
‘中国文化就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儒学不同于中国的道、法、墨及西方的自由主义等,儒学代表的是中国的正统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流派。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学派。它是中国文化的“正”和“主”,而其他学派则是“偏”和“客”。’
 
蒋庆首先说明了儒学的概念,并用通俗的语言诠释了儒学的“义藏理窟”中具有的十大特征。“道德首出,仁为根本”是第一个特征,儒学突出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优先地位,是人类的基本社会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中“仁”为先,孟子说“四端”中首先提到了“恻隐之心”。儒学提倡的是伦常关系,温情脉脉的仁爱关系。
 
第二个特征是“社会教化,礼为根本”。儒学强调深刻的道德价值,“礼”就是长期遵循道德而凝聚成的善良的社会风俗。儒学主张用礼来治理社会,这种“礼治”方法管理成本低,礼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
 
儒学不反对通过法律的手段来治理国家,建议法律手段为辅,道德为主。蒋庆进而提出了儒学的第三个特征“德主刑辅,明刑弼教”。他认为强制力会导致残酷的暴政,会产生功利的算计,破坏了人的心术,“导之以德”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犯法是种耻辱。
 
第四个特征是“王道理想,贯通三才”,蒋庆提出,“三才”就是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即超越神圣的天的价值,历史文化的地的价值,人心民意的人的价值。这三重价值是规范人类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人类所有生活都不能违背的常理常道,是形成政治秩序的合法性的基础。这样的“王道”高于西方民主政治。
 
蒋庆认为,人类社会需要最高的价值本源,否则整个宇宙将毫无意义,“建中立极,理一分殊”即为儒学的第五个特征。“理”是统一而普遍的,而实现在不同的个体上就具有多样性。价值多元而没有统一,将会导致价值冲突,进而成为价值虚无,蒋庆认为,现代社会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内圣外王,止于至善”为第六个特征。儒学所谓的“内圣”即为人格理想实现最高价值,外王即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蒋庆认为明代儒学家王阳明即是“内圣外王”的典范。
 
德与福的问题是造成人类心灵不安与焦虑的因素,儒学的“终极关怀”不似宗教提倡来世,它的特征是当下性,提倡“不求来世,当下圆成”,这是儒学的第七个特征。儒学认为福就在当世,就在德中,德与福是一致的。
 
蒋庆阐述说,儒学强调当下性,也提出了历史是没有完结的,人类历史的进与退都取决于人,儒学的第八个特征是“历史末济,现世拯救”,人类的希望是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上的,在历史之中。
 
儒学的第九个特征即为“保合太和,世界大同”,这是天地宇宙的泰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生态社会,也是儒家构建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
 
第十个特征是“自力立教,良知希望”。蒋庆说,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自力和他力两种方法,儒学没有彼岸的世界和彼岸力量,儒学认为拯救力量在自力,在人类的良知本身。
 
用儒学解决社会问题
 
‘蒋庆先生慷慨激昂地道出,儒学被现代中国抛弃后,中国社会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当中国盲目地学习借鉴外国的文化、民主制度、道德建设的时候,正在逐渐丧失属于中国本身的文化内核,他反复地强调:“这必须通过复兴儒学来解决”。’
 
蒋庆提倡复兴儒学,并概括了儒学在当今中国问题上的七大功用:通过儒学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重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建中国人的希望,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以及奠定中国现代化的道德基础等。
 
蒋庆说,毒奶粉、黑心棉、假药、假酒……这些事件的出现和存在,说明诚信稀缺,虚假盛行。儒学文化提倡“五常”“四端”,就是中国道德的规范,儒学正奠定了中国现代化道德的基础。
 
蒋庆分析说,中国从近代以来,已经进入了弱肉强食的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国际环境,中国始终把“救亡图存”作为直接的诉求,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科学技术以及西方的政法制度、财经制度、工业制度等,以避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文化追求就是以力服人,这是违背人类最基本道德的强盗文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失去道德基础,纯粹追求物质力量。
 
儒学就是以道德为首出的学问,因此只有用儒学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来指导、规范或者提升中国的现代化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道德基础,中国的现代化才有一个道德的方向,才不会变为腐蚀人性,败坏民族精神的负面力量,也就是说,通过儒学奠定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基础,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又保持中国人道德的精髓,中国的现代化就会从以前追求底线公正这种消极意义,变成改变西方社会达尔文规则的积极意义。蒋庆总结说,我们中国人的现代化和西方确实不同。我们有种道德使命,就是要在我们的现代化中,承担和包含道德的属性。
 
三才之道建政治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文化正处于失调状态,老的文化体系正在崩溃,而新的还未建立起来。也正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政治的合法性就放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这是很危险的,社会因此处在焦虑和不安定中。’
 
蒋庆说,一个合理、合法的统治秩序是人类社会第一需要,儒家讲求“三才之道”,即为“神圣天道、历史文化、人心民意”,一个合理的政治秩序首先是要符合历史规律,即为天道,也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体现它的文化核心,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顺应人心民意则成为了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因素。这三种合法性能够最有效地来支撑中国的政治秩序。
 
此外,他认为,儒学是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核心。蒋庆说,西方的文化决定了他们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中国却在盲目模仿西方民主的同时,丧失了中国文化的内核儒学思想,这在现代世界国家按文明属性来划分的时候,中国文明竟成了问号。“儒学提倡的‘王道政治’主张‘三才之道’,是要超越西方的民主政治的”。
 
交流为何隐在山野中
 
观众:古人有“大隐于市,小隐于野”,您是否认为文化是有它的气脉。听说您研究儒学的地方设在贵州山里的一个书院,您住在郊野之中并在郊野之中研究中国的发展,中间有没有这种气脉之说?
 
蒋庆:儒家的文化一直存在于民间。中国文化确实需要某种地域上的选择,儒学的重新兴起和一个地域选择多少是有关的,对我来说,我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王阳明先生在此悟道。传统的儒家涉及道统和正统的区别:道统在中国古代是高于正统的,正统就是政治群体的合法性,道统就是社会的价值理念,道统在中国古代来说最根本的是圣贤来具体体现的,道统则是落靠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体现的。在中国的古代,因为正统和道统有区别,所以一般代表道统的知识分子都有意的选择,离都市比较选的地方,来讲他的学问。有些偏远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但文化不会因此而落后,学者有意选择这个离都市比较远的地方,是选择这种方式保存文化的纯粹性,古人也都是这样做的,有某种传统的因素,这样选择是为了研究学问有个好的环境,排除一些外部的干扰。
 
小朋友要读圣贤书
 
观众:我是罗湖区小记者协会的小记者,您能告诉我们青少年做人的道理吗?
 
蒋庆:我以前编的儿童读经的教材中有一段话是送给全国小朋友的,那就是:读圣贤书,践圣贤道,做圣贤事,让我们活在圣贤生命中。
 
良知应对天地万物
 
观众:古代所谓竭泽而渔,而现在捕鱼的人,却是竭鱼而渔,大小鱼通吃,您对此有何评价?
 
蒋庆:人类的良知,不光要对整个人类,还要扩大到天地万物,人类对天地万物,有一种诚惶诚恐的尊重的心态,就不是天地万物是我们供给利用的对象,满足人类的利益的对象,这样我们才真正的从生命信仰上解决生态问题。我们都接受了这种良知学说,自然都有良知,我们怎能忍心破坏自然,自然和我们是一体的,破坏自然就是破坏自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