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发现战国宏大复杂天人体系

清华大学今天(12月16日)发布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

第四届两岸国学论坛举行家谱分论坛 孔德墉会长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12月10日,第四届两岸国学论坛在福建平潭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平潭两岸国学中心等承办。论坛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著名汉学家安乐哲推新书《经典儒学核心概念》助世界了解儒学

新书《经典儒学核心概念》首发式11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其作者安乐哲是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著名汉学大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儒学大家、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诠释之道——现代诠释学探索的中国方案”讲座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1日下午3点,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辅仁国学研究所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诠释之道——现代诠释学探索的中国方案”在线上腾讯会议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清良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担任主持人。

“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天台启幕

群贤毕至,同解和合之义,共论和合之道。来自中、日、韩、法等十几个国家的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国际汉学家,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约15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相约”,开展主题对话,共襄文化盛举。

全国古籍普查新发现《乾隆御定石经》等一批珍贵文献

2021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日前在武汉召开,会上公布,“十三五”时期,我国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古籍数字化成果丰硕,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新发现《乾隆御定石经》、明初拓本《汝帖》、宋刻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等一批珍贵文献。

“经学、古典学与中国哲学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上海儒学博士生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经学与古典学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与突破口。回归中国经典阅读方式的固有传统已成为大势所趋,而重建经学则是这一方向变化中的关键。为推进经学、古典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021年11月13日至14日,“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经学、古典学与中国哲学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六届上海儒学博士生论坛”在上···

第七届中韩人文学论坛召开

11月25—26日,第七届中韩人文学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韩国教育部次官郑钟澈发来书面致辞,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叶海林、韩国教育部大学学术政策官洪玟植代读。韩国研究财团理事长李光馥出席会议并致辞。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862场)暨“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心学···

2021年11月28日上午,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862场)暨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在贵州大学人文楼308会议室成功开讲。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860场),李建军主讲中国人的传统生命观

2021年11月26日,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860场)暨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成功开讲。特邀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国人的传统生命观”为题,为现场百余名师生作了一场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的精彩演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启动仪式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原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阳明书···

为合作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2021年11月28日,由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贵州播雅书院主办的“问道阳明——贵州高校+传统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启动仪式”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原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阳明书院举行。

“家风经典读书会”之《孝经》第一讲在深圳开讲,青年儒家学者领读

王舒墨是美国杜克大学在读博士生,同时也长期研究儒家学说。这一次,他结合对历史经典的体悟与自身实践的经历,向听众分享儒家孝道。

易学“两创”研讨暨《易图文献选辑》成果发布会线上会议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周易研究中心主办,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形式进行。会议以曲阜师范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刘彬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易图文献选辑》成果发布为契机,围绕新时代如何弘扬易学优秀文化,实现易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富有成果的研讨。

专家学者聚福州论道“走向世界的阳明学”

由福建江夏学院主办,福建省哲学学会、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协办的第二届东南阳明学高峰论坛日前在福州落幕。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云端围绕“走向世界的阳明学”这一主题展开研讨,阐释阳明心学的传播与接受、影响与价值。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举办旧院辞行仪式

11月26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旧院辞行仪式在孟子研究院举行。院党委书记赵永和,副院长袁汝旭、赵龙及全院职工参加了活动。副院长袁汝旭致辞,副院长赵龙主持仪式。全体肃立,整理衣冠,向孟子圣像行鞠躬礼。

第二期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 “三教视域下的儒学缄默维度”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17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张昭炜教授召集的第二期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三教视域下的儒学缄默维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

“湛甘泉与明代儒学——纪念湛甘泉先生诞辰5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湛甘泉与明代儒学——纪念湛甘泉先生诞辰5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会上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甘泉思想诠释、甘泉学与朱子学及阳明学异同、甘泉与整个明代儒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举行虞万里教授入职欢迎仪式

11月16日,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仪式欢迎虞万里教授正式入职书院。

第一期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举办 “功夫论范式下的中国儒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研究员、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正副审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锦枝副研究员、扬州大学程海霞副教授、湘潭大学周丰堇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郑泽绵助理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功夫论范式下的中国儒学史”这一主题,就张昭炜著《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以下简称《缄默》)展开讨论。···

中韩学者“云”端交流 探讨儒家心学思想与当代人的精神健康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涂可国提出,先秦儒家言说的“心”不仅决定着人的内在为我德性责任,也影响着人的外在社会责任。传承发展先秦儒家的心学责任伦理思想,将会克服历史上中外存养与事功撕裂的局限,实现心灵和义务的有机统一,推动当代公民做到“心中有责”。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