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良】在"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10-25 21:43:16
标签:

原题为: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在"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作者:李奎良

来源:“董子与儒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廿五日庚辰

          耶稣2016年10月25日

 

 

 

 


这次学术研讨历时两天,大家勠力同心,圆满完成了任务。受主办方各位专家的委托,我对学术研讨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挂一漏万,敬祈见谅。

 

这次会议收到论文近90篇,其中董学研究的论文占1/2,出席会议的学者共计130余人,一共进行了13场讨论交流,有80多名学者在交流中做了演讲。各场讨论既有系统的学术阐发,也有会讲式的学术辩论,甚至有一些针锋相对的争论。综观学术研讨的情况,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应该记入我们学术研究的史册。

 

第一个方面,与会学者地域分布广泛

 

这次会议有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的学者出席,可以说几乎覆盖了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东亚文化圈的主要地域。非常可喜的是,与会学者当中老、中、青学者都有。既有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资深专家,也有见解新锐的青年学者,代表了我们东亚地区儒学研究的厚重历史和当今的水平。

 

第二个方面,主题明确,涉猎广泛

 

这次会议的宏观主题是东亚儒学,聚焦主题是董仲舒思想。提交会议的论文当中,方才讲到有一半是董仲舒研究,可谓是主题明确。研讨中的学术问答和辩论,也主要是集中在董仲舒思想研究。

 

在关于董仲舒的研究当中,大致涉及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董仲舒的地位和评价,集中在儒学史中董仲舒的地位,还有董仲舒思想在东亚文化和世界文化中的影响等方面。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周桂钿先生又发展了他原先“三阶段”的思想,把董仲舒作为汉唐儒学,而不仅仅是汉代儒学的旗手来定位。

 

第二,董子思想的个案研究,比如大一统、天道观、教育思想、阴阳理论、调均的方案等等。

 

第三,关于董仲舒故乡及生平的研究。这主要是来自衡水地方上,尤其是枣强董仲舒研究会的学者们提交的论文。

 

第四,董仲舒思想在当今的一些应用和拓展。

 

在宏观主题——东亚儒学方面,我感觉是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学等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儒学在当今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操作应用。关于儒学人物,除了较多地研究了孔子以外,还有的学者研究了孟子、董仲舒、王充、王阳明、朱熹等,还有涉及到清代的一些学者。另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韩国的学者从学术史上研究了韩国历史上几位重量级的儒学大家,这个我不太熟悉,我就知道有个崔兴远,不好意思。当然论文集中都有,演讲当中大家也都听到了。

 

第三个方面,成果丰硕,新说凸显

 

应该说,每一篇论文,每一次演讲都有创新的内容,如果我们大概地择其要点,我觉得有这么十个方面应该在总结上提出来:

 

第一,从历史论和历史哲学的角度研究董仲舒,过去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这次以金春峰先生为代表,提出用史论的角度来研究董仲舒,这为我们以后的研究做了开拓。

 

第二,是以文本为基础,用实证学的方法研究董仲舒,尤其是研究了董仲舒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和对孟、荀思想的一些辩论或者说批判,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批判,而是纠偏。

 

第三,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董仲舒思想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的传播。

 

第四,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董仲舒的价值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东亚历史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汉唐儒学的旗帜作用。

 

第五,从医学、阴阳平衡理论探讨董仲舒思想对阴阳理论发展的贡献。南基守会长的研究非常有价值。阴阳理论从稷下学宫发展以后,真正用到伦理学,甚至用到医学,还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这在《春秋繁露》中有大量的反映。美国桂思卓女士在她写的那本《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仲舒的春秋诠释学》中认为阴阳思想是董仲舒《春秋繁露》里的原本。从医学方面来研究董仲舒思想,在过去也是一个短板,现在在这方面做,非常有价值。

 

第六,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儒学的传播展开和董子思想的影响。四川大学舒大刚先生研究了四川的“蜀学”和董仲舒思想影响的关系。明年的东亚人文学会会议要在昆明召开,云南那里的“滇学”也是值得研究的。明代杨升庵的著作我没有都读完,但我感觉能称得上一门学问。

 

第七,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入手,研究董子思想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独特价值,这也是过去很少涉猎的。佛教在中国立足,与儒道形成三足鼎立,到今天仍有巨大的影响。实际上现在世界上的佛学研究,中心区域还是在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从董仲舒思想对佛教中国化角度去做研究,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第八,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研究了董仲舒“吏”和“师”二重身份的矛盾运动,这个在过去对董仲舒的研究中有所涉猎,但并没有明确地做深入研究。董仲舒确实是既是“吏”又是“师”。士人从政,中国的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安排一直到今天仍然在起作用。这种制度安排,在自身的矛盾当中有怎样的运动形式,非常值得研究。

 

第九,提出了董仲舒创立“儒教”的论断。这是四川大学的张勇老师提出来的,这个论断我们可以讨论、甚至可以争论,但是提出来就非常好。香港的汤恩佳先生一直在倡导儒教,而且汤先生身体力行。当然,宗教有五大特征,以此来衡量儒学,能不能称为“教”,恐怕还是有商量的余地。

 

第十,以文入史。这次有两篇论文都研究了《士不遇赋》。这是董仲舒唯一留下来的一篇文学作品,写得很悲怆。这个文章究竟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心态?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很值得研究。大家都知道,董仲舒其实一生很坎坷,最后去世的时候也很悲惨。他自己又“不治产业”,应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董仲舒的剧本,我提出应该抓住两点:第一点就是他的民本思想。董仲舒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是从“民”出发的,从社会安定出发的;第二点就是抓住他这种悲剧的人生。在我们以前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很少有对《士不遇赋》进行研究的文章,我觉得这个也应该算我们这次会议的成果之一。

 

第四个方面,青年学者异军突起

 

这次会议论文大概有三分之一是青年学者提交的,以中、韩两个国家学者居多。在东亚人文学会和衡水学院的董子学院、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大丘史学会等学术机构都有青年学者提交论文。这些论文我读了一部分,我觉得至少可以用“耳目一新”这样一个印象来概括。这也预示着我们儒学研究和董子研究会有大的发展。

 

这四个方面是应该记入史册的。

 

会议的研讨当中,大家还对如何深化儒学研究等问题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见解。余治平先生提出了三点,他在这方面考虑得比较深、比较多,平时我们交流时也经常提到这些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对于儒学研究的展望。这个可以用此命题“人类精神家园的耕耘需要儒学文化的贡献”。大家都知道,著名史学家汤因比,他的人生有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实证史学,第二阶段可以叫做历史哲学,到他晚年的时候实际上是历史神学。他到晚年的时候积极倡导宗教。有人对汤因比先生持批评态度。可是我们现在想一想,无论批评也好,褒扬也好,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过程?这又联想到我们中国的很多学者,尤其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很多学者,到晚年的时候都皈依佛学的唯识宗,这又是为什么?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精神家园。

 

汤因比提出来,二战以后人类的精神家园出了问题。他总结了十大问题。这十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认为是技术崇拜,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一切,所以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否定了。汤因比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解决当今精神家园问题的良方。

 

那么,又联想到现在国际上的全球学,全球学实际上是由未来学发展来的,未来学的实践者是罗马俱乐部。全球学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而解决人类和自然关系问题最有力的学说应该说一个是我们中国的儒学,另外古希腊的学问中也有很多涉及到这一点。所以,现在儒学不是一个推广的问题,而是一个在现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耕耘中应用的问题。如此说来,我们既任重又光荣!儒学研究可以说前景非常广阔!

 

最后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耕耘,使人类的精神家园百花齐放、春色无限!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