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 贾谊微论(君王也要妥协的,鬼神之义大矣哉)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6-09-05 19:05:37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贾谊微论(君王也要妥协的,鬼神之义大矣哉)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初五日庚寅

          耶稣2016年9月5日




贾生早死,令人痛惜。其人才大,未能知命,故自伤、自责皆过度。为长沙王太傅时作鵩鸟赋,序说“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这是自伤过度;后为梁怀王太傅,因梁怀王坠马死而深自歉疚,经常哭泣,抑郁而亡。这是自责过度。


小人惯于责人,君子惯于自责,这是小人君子之别。但自责过度,也是一病。东海有一阵子就患了此病,对自己求全责备,不能忍受一点差错,常为自己细节的不当和往昔的过失而自责内疚不已。故对贾生的自责感同身受,对他当年自伤为傅无状哭泣过哀的表现感同身受。


汉文帝想提拔贾谊为公卿,遭到绛灌们的阻挠攻击,将贾谊外放为长沙王太傅,理所当然。盖军功集团根基深厚,汉文帝若强行提拔贾谊,利少弊多。贾谊年少,原不必急于大用,外放几年,一边积累经验加强历练,一边等待时机的成熟。可惜贾生不自珍惜,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文帝的知遇之恩。


贾生虽有见识,但年少新进,在朝廷势单力薄,在地方毫无根基,与劳苦功高树大根深的绛灌集团相比,属于绝对弱势。当双方产生严重矛盾时,汉文帝外放贾生,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贾生正好借此保障身家平安,锻炼德性思想,逐步培养德望,扩大社会影响,为今后宏图大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贾生大儒,本应知道,政治离不开适当妥协,君主亦不能不有所妥协。尧帝时发大洪水,四岳共同推荐鲧领导治水工作。尧帝明确表示:“鲧负命毁族,不可。”可是四岳还是要求试用。“尧于是听岳用鲧”,尊重四岳的意见。结果众所周知,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后来舜推荐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终于成功。


王道政治重视妥协。《洪范》说:“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少数服从多数,体现了君主制下的民主作风,也是一种妥协精神。孔颖达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 明杨慎 《鲁之郊禘辩》:“古语曰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


前人大多悲贾生怀才不遇,斥文帝不能用才。苏轼《贾谊论》则从贾生自身角度,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指出“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颇为独到公允。


苏轼为贾生谋:“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此计甚是。绛灌鄙朴无文,然佐高祖定天下,又诛吕安刘拥立文帝,功勋赫赫,值得尊重和亲近也。


蔡东藩说:“绛灌诸人皆开国功臣,位居将相,资望素隆,为贾谊计,正宜与彼联络,共策进行,然后可以期盛治。乃徒絮聒于文帝之前,而于绛灌等置诸不顾,天下宁有一君一臣可以行政耶!长沙之迁,咎由自取,吊屈原赋鵩鸟,适见其无含忍之功,徒知读书而未知养气也。”(《前汉演义》)


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班固驳:“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我与班固。


李商隐《贾生》讥笑汉文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之言,不足为训。苍生和鬼神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并不矛盾。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若能事鬼,必能事人,必能爱人亲民,重视苍生。问鬼神即求易理,将易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就是保民亲民、情系苍生的外王盛业。


鬼神问题是中华哲学即道学的重要问题,儒家经典时有论述,明君圣王在所必究。敬天保民、祭天法祖、慎终追远、原始反终、山川祭祀、阴阳变化乃至卫生保健等等问题,都涉及鬼神。鬼神之义大矣哉。故大人君子,既要论苍生,也要论鬼神,更要论道统。苍生和鬼神,都是道统的重要题义。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不是不论,更不能不敬。


易经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经是众经之王,易理通达“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和“鬼神之情状”。汉文帝身为天子,在祭典之后对贾谊问及鬼神之本,礼所当然,搔到了儒家和易理的痒处。


一个领导人能够爱好儒经,探求易理,那是苍生之福,国家之幸。因为这种领导人必有相当的德性和智慧,虽未必能够达到易经要求,做到履信思顺,应天顺人,保民尚贤,开物成务,吉凶与民同患,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具备内圣外王、盛德大业的追求,就是大好事。


曾有人问我,如果有机会见到最高领导人,最想谈说什么问题。我说会谈谈道统和哲学问题。比如中西哲学之同异,中华哲学之特色,儒家三观之要义,三统之意义,诸如此类。问者摇头叹息,眼含轻蔑之意;东海亦摇头叹息,脸显清高之色,嘿嘿。2016-8-18


责任编辑:柳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