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儿童节:看看800年前的孩子玩什么玩具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6-01 20:12:25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儿童节:看看800年前的孩子玩什么玩具

作者:吴钩

来源:澎湃“私家历史”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四月廿六日甲寅

           耶稣2016年6月1日

 

 

 

宋代有一类绘画题材,画出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与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那就是《婴戏图》。自宋至清,《婴戏图》都颇为流行,但以宋代最盛,许多传世的明清《婴戏图》也是临摹、模仿宋人作品,或冒用宋人之名。最著名的《婴戏图》画家,非宋代苏汉臣莫属,《历代名公画谱》称苏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而最著名的苏汉臣款《婴戏图》,当是《冬日婴戏图》与《秋庭戏婴图》,现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图尺寸、风格非常相似,许多人相信苏汉臣应该画过一套四季婴戏图轴,存世的《冬日婴戏图》与《秋庭戏婴图》是这个系列的其中两幅,而春夏二景的婴戏图已经佚失。

 

我们来看《秋庭戏婴图》,图中一对小姐弟正趴在圆墩上玩小游戏,这游戏叫“推枣磨”,玩具是自制的:一枚鲜枣削去半边,露出枣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作三足立于桌上,枣核朝上;另用一根细竹蔑,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蔑小心翼翼搁在枣核上,轻轻一推,便会旋转不已。小姐弟身边,还有一个圆墩,上面也堆放着几个小玩具: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棋盒。地上还散落了一对小铙钹。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局部)

 

这些小玩具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图上的小佛塔,宋人又称之为“宝塔儿”,一般为陶土烧制。宋代用陶土炼制的玩具很多,如泥娃娃、泥建筑模型,统称“山亭儿”。宋话本《山亭儿》写了一个叫做合哥的小贩,“挑着两个土袋,搋着二三百钱”,到玩具制造商那里批发了一批山亭儿,“唤做:山亭儿、庵儿、宝塔儿、石桥儿、屏风儿、人物儿”。《东京梦华录》亦有记述:每年清明时节,开封市民都要携儿带女,带着“黄胖、山亭、戏具、鸭卵、鸡雏”出城踏春,这里面也有山亭儿,“黄胖”则是泥娃娃,“戏具”是面具,“鸭卵”与“鸡雏”应该是泥塑的小鸡小鸭。

 

《武林旧事》称“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儿”。所谓“儿戏之物”,便是儿童玩具。其中“轮盘儿”即《秋庭戏婴图》中的人马转轮。

 

“千千车”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陀螺,清人杭世骏《橙花馆集》描述过这种陀螺:“形圜如璧,径四寸,以象牙为之。面平,镂以树、石、人物,丹碧粲然。背微隆起,作坐龙蟠屈状,当背中央凸处,置铁针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针卓立,轮转如飞。复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逾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武林旧事》所载‘千千’。”《秋庭戏婴图》上的那个玳瑁盘与小陀螺,便是“千千车”。

 

至于“打娇惜”,那是另一种搁地上旋转、用鞭子抽打的陀螺。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传为苏汉臣的《婴戏图》,图像下端,那两名孩子玩的就是“打娇惜”。他们上方的地上,还有一辆制作颇为精致的玩具车。

 

    

(传苏汉臣《婴戏图》)

 

再往上看,床塌上还有三个孩子正凝神看着两个玻璃瓶,瓶中养着几尾小鱼。不要以为宋代没有玻璃瓶,宋人范成大有一首诗写道:“映光鱼隐见。”并自注:“琉璃壶瓶贮水养鱼,以灯映之。” 可知宋人已经在用透明的玻璃瓶养鱼,并以灯光装饰,供人观赏。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说,元大都中,有小商贩“以竹拴琉璃小泡,养数小鱼在内,沿街擎卖”。这种玻璃泡养小鱼的玩具,应该是从宋时南方传至元时北方的。

 

宋朝社会流行木偶戏,宋人称之为“傀儡戏”。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也被制成了儿童玩具,《梦粱录》列出的“影戏线索、傀儡儿、狮子、猫儿”,都是给儿童玩耍的玩具傀儡。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传为宋人的《傀儡婴戏图》,便描绘了四名童子在表演“悬丝傀儡”。另一幅传为苏汉臣所绘的《侲童傀儡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则画了三名表演“杖头傀儡”的儿童。

 

   

(传宋人《傀儡婴戏图》)

 

   

(传苏汉臣《侲童傀儡图》)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子嬉春图》中(传作者为苏汉臣),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玩“悬丝傀儡”,呃,就在图的右下方。图的中间还有一个孩子在学演皮影戏。皮影也是宋朝儿童很喜爱的节目,每年元宵节,东京的“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观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在巷口设小棚子,放皮影戏,吸引小孩子。

 

    

(传苏汉臣《百子嬉春图》)

 

我再指出一个细节:你看图中还有几名孩子爬上台阶玩滑梯。而说起滑梯,不能不提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婴戏图》,虽然是元人作品,但画家绘出的儿童玩具当为宋时传下,因为可以跟宋代的婴戏图相印证。图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上方那个巨大的木制滑梯,四名孩子正在玩这滑梯。这一图像史料无可辩驳地证实,早在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儿童玩耍的滑梯设施。

 

   

(元人《婴戏图》)

 

这幅元人《婴戏图》还画了两名小孩在骑竹马。竹马是古时很常见的玩具,李白诗中便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描述。不过唐代的竹马很可能只是一根象征马的竹竿而已,宋代的竹马则制作得很是精致,不但有了或木刻或纸糊的“马头”,从《婴戏图》上我们还看到,竹马的后端还装上了两只轮子,玩起来应该更有趣。这个样子的竹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人《长春百子图卷》上也可以找到。

 

但如果要评选一件在宋代最流行、最受儿童喜爱的玩具,那应该就是“磨喝乐”。“磨喝乐”是什么呢?是宋朝的“芭比娃娃”,其名字来自梵文,为音译,所以有时又写成“摩喉罗”、“摩侯罗”、“摩睺罗”、“魔合罗”。可惜我们在婴戏图上很难找到这“磨喝乐”。

 

责任编辑:葛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