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重仁爱 吴为山廿载微笑塑孔子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04-05 21:07:08
标签:


 

 

慕圣贤重仁爱 吴为山廿载微笑塑孔子

作者:张宝峰

来源:大公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廿八日丁巳

           耶稣2016年4月5日

 

 

 

  

 

吴为山所塑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前的孔子像/受访者供图

 

每逢清明,中国多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以缅怀这位至圣先师,然而对于今人来说,孔子的精神究竟如何发挥影响,是一个有趣的命题。近日,大公报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位持续20余年、创作数十尊孔子像的艺术家告诉大公报,为了创作满意的孔子形象,他阅读古文,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而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又深刻影响了他的求艺与为人,自己现在也每每带着孔子的微笑来雕塑孔子。

 

1994年3月9日,江苏常州二中的校长拨通了吴为山的电话,想请他为学校雕制一尊半身孔子像。彼时,吴为山32岁,已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雕塑教研室主任,然而这一次,来自兄弟城市的邀约却让当时这位中国雕塑界的“未来之星”犯了难。

 

孔子被中国乃至全球华人文化圈奉为“文圣”,其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数千年的正统官学,其倡导的“仁”、“和”等理念深深融入一代代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吴为山认为,孔子既是古今知识分子心中的伟大哲人,也是历代王朝尊崇的礼教圣人,更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精神偶像。“要用一座雕像来表现这多重意涵、满足这多元想像,真是非常之难。”

 

“不玩泥巴 钻研文字”

 

除了孔子内在的丰富性带来的挑战,资料的匮乏成为吴为山创作的另一个难题。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准确描述孔子形象的文本非常少。艺术再现里也只有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等少数经受住时代考验的作品可供参考,而立体的雕塑创作与平面的绘画作品又完全不同。

 

孔子以思想名世,常言道“相由心生”,于是吴为山认定,要创作出满意的孔子像,首先就得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自那时起,《论语》、《孟子》……一部部提到过孔子的古籍开始占据吴为山的案头。“一个干雕塑的不玩泥巴,倒开始钻研文字了。”吴为山笑着回忆道。

 

“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仁爱,因此他应该有一幅雍容大度的脸庞,同时拥有山东人典型的面部结构特征。”吴为山说,孔子是一位古人,因此雕塑出来的孔子像还必须有古意。最终的创作手法必须能精准切在所有这些要素的结合点上。

 

然而,一直喜欢泥塑的吴为山此时却发现,长于表现流动性和颤动感的泥巴完全表现不出孔子应有的凝重与古朴。

 

“怎么办?”各种其他表现手法开始像过片子似的在吴为山的脑海闪动,“石雕!就是它!”终于,吴为山想到了著名的乐山大佛、云冈石窟。“擅长表达庄重感与崇高性的石雕技艺不正是创作孔子像最好的‘古法’嘛。”

 

从得到“寻找孔子”密匙的那天起,吴为山连续多日把自己关在创作室里,石块、泥巴、空旷的屋子、空谷般的回音、和一个硕大无朋的雕像原料,成了他所有的陪伴。

 

  

 

吴为山为江苏常州二中雕制的孔子像/受访者供图

 

外形单纯塑古朴形象

 

“那时候,我一点都不孤单,有事没事我就看着面前的雕像,跟孔圣人聊聊天。”吴为山笑着说,有时候我感觉孔子在向我走来,而我心中的孔子也在向外走。

 

1994年9月10日,一尊半身孔子像被送到常州二中的校园里。这尊雕像舍弃了一切不必要的凸凹,外形上尽量单纯,身体以半圆体喻示儒家的中和,衣纹则用阴刻线表现,那种孔子独有的古朴、慈祥与渊博表现得十分传神。

 

迄今,吴为山亲手雕制了约60件孔子像,如果算上翻制和浮雕,他创作的孔子像已达数千尊之多。

 

谈起这一路“寻找孔子”的过程,吴为山十分感慨:“雕塑孔子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想。我时常记起孔子‘仁者爱人’的教诲,这让我十分注重与人交往时的善行。”吴为山说,心中有爱,人就快乐,所以孔子像都是面带微笑,受此影响,我每每也是带着孔子的微笑去雕塑孔子。

 

  

 

创作中的吴为山时常挥汗如雨/受访者供图

 

传统文化凝聚全球华人

 

吴为山与香港渊源颇深。早在1998年,吴为山就曾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两年后,香港科技大学聘请吴为山为文化讲座教授,同年吴为山还成为首位获得“包玉刚杰出艺术家”荣誉的人。2010年,吴为山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5年再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他成为唯一一位获得双重荣誉的艺术家。

 

谈及孔子文化对于港澳同胞的意义,吴为山说,凝聚中国力量,要靠对祖先价值和文化体系的共同认可,这当中,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2015年9月28日,也就是孔子诞辰2566年之际,铜锣湾就曾举办过由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联合主办的“承古礼乐,启今和谐”全球华人孔诞纪念典礼。当时,不仅举行了瞻怀孔德祭,还开展了经典诵读、武术表演、华服示范等活动。香港民政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孔诞纪念活动能让香港民众更多认识孔子和他的思想,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2011年,时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吴伯雄曾在南京大学抚摸着吴为山雕塑的孔子像说,文化是凝聚海峡两岸不可磨灭的力量。“这一点对于内地和香港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吴为山告诉大公报。

 

  

 

孔像360度学问大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了国事访问。两个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浸润的国度迎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访问过程中,习近平来到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参观,那里恰好展示着一尊吴为山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雕塑的巨型孔子像的原模型。

 

来到这尊孔子像模型前,习近平仔细驻足观看。此时陪同参观的吴为山上前向习近平介绍了这尊孔子像的雕塑过程。“我向主席汇报说,考虑到孔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自己雕塑这尊孔子像时主要考虑了三点:首先,这尊雕像要体现的是文化泰山;其次,从正面看,孔子面含春风,要表现出‘孔子至如春风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涵;最后,从背后看,它又要像一座文化的丰碑。”

 

听到这里,习近平兴致勃勃地问,雕像有没有参照什么资料?

 

吴为山告诉习近平,自己首先参照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此外自己还参看了《左传》等文史典籍中对孔子的描述与评价。最后,自己还将对孔子的感受与领悟融入到创作之中。

 

  

 

吴道子孔子行教像/资料图

 

孔子有无标准像?

 

虽然孔子是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但因为距今久远,资料有限,对孔子标准像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今年3月底,中国文化部专门就“孔子标准像”问题召集各界专家,展开讨论。很多专家表示,不应该使用“标准像”一词,因为没有人可以对孔子进行“标准化”。与此同时,吴为山则提出,孔子像其实可以有几个方面的基本依据。

 

“首先就是吴道子绘就的孔子像,因为他距离孔子生活的时代相对较近,其本人亦是名垂千古的‘画圣’,因此他画的孔子像可以作为一个基本依据。其次,《论语》中体现出的思想精华,也是创作孔子像的重要参考元素。最后,今人对孔子的认识和评价也非常重要。”

 

  

 

【人物简介】吴为山,1962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2012罗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